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77|回复: 0

新春话年画——梅县客家“门神画”摭拾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5-2-4 11:3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春话年画——梅县客家“门神画”摭拾                    2015年01月21日15:57    来源:梅州日报


       
       
          【习俗】
          ●徐建文
          新春年画,最早的名称叫“门画”。两宋时期称作“纸画”,明代叫“画贴”,清代道光年间始称为“年画”。张贴年画,源于先秦两汉自然崇拜和神祇信仰的祭门习俗,后来逐渐发展为驱邪纳祥、祈福消灾和欢乐喜庆、装饰美化环境的民间新春佳节风俗。
          年画是中国民间古老传统的民间艺术品之一,它以馥郁的中华“年文化”气息,成为我国民间最为广泛的年俗文化观赏品和吉祥挂图。
          “爆竹声中除旧岁;桃符万户更新春”。每年除夕贴年画,客家人谓之“贴门神”,成为客家地区年俗活动的重要内容。在梅县客家地区,将“年画”俗称为“门神画”。随着客家先民的南迁,千里跋涉,披荆斩棘,在岭南建造家园,在梅县山水田间的客家传统民居里,岁岁年年沿袭着新年张贴“门神画”的习俗,流传至今已近千年。
          据考证,梅县的“门神画”习俗始于宋、兴盛于明清、相沿当代。梅县区迄今有据可考的最古老的“门神画”,是松源镇金星村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蔡蒙吉故居的“门神画”,也是全国较早的“门神”之一。此外,松源镇明代公王庙的 “门神画”,其构图与蔡蒙吉故居的“门神画”一样,将整户门板画满不留余地,所以当地至今流传着“门神画到脚,照壁有麒麟”的俗语。据《桥溪古韵》记载:在明清时期,雁洋桥溪村民入年张贴门神、春联的习俗,清末梁百聪所著《梅县风土二百咏》中亦记述了这一民俗,说明民间近代门画、纸马等传统年画藏品丰富。此外,老城区十甲尾现在仍生产用于印制传统“纸马”的染色纸。
          梅县的“门神画”有手绘、木刻印制两种,题材有神像、历史人物、戏曲故事等。画面线条简洁有力,色彩鲜明热烈。在技法上吸收了剪纸、木雕等传统工艺的精髓,后期 采用工笔绘彩等技法表现;形式有门画(独幅和对开)、四屏条和横竖的单开独幅等;使用材质以染色土纸为主;制作程序经创稿、定稿、过稿、分版、刻版、上版、套印、彩绘、装裱、方纸等多道工序完成。后来制作方式从木刻印制逐渐向手绘胶印转变。
  梅县年画与 天津的 扬柳青、山东潍坊、广东佛山,福建泉州等地的年画一样,都有着相对的集体性、实用性。依附在客家年俗活动中的梅县 “门神画”,以相对稳定的集体审美,在历代艺人的 绘制中不断丰富,并自觉地融入客家人耕读传家、崇文重教的客家内容和思想。其次,程式化的制作,给个性审美提供了可能,民间艺人的智慧在咫尺间自由地表现自己的精神世界,展现个性想象的审美创造,饱含着历代艺人的智慧结晶,并以独特的文化意蕴而别具一格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年画作为一种新的画种得到迅猛的发展,题材内容多反映新社会的生活、生产和新社会的建设。梅县的“门神画”艺人博采众长,推陈出新,如年画艺人侯文发,上世纪50年代起从事手绘年画创作,首次引入民族英雄人物改变旧武将门神画,并在传统木版年画的基础上吸收“月份牌”、佛山年画、绵阳年画等绘制技法,上世纪60年代创作的手绘门画 《岳飞·郑成功》,由佛山民间木刻社在香港出版发行,以浓厚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个人风格蜚声省港澳。改革开放初期创作的《三英战吕布》等多件手绘门神年画,先后被省级以上美术出版社出版和重版发行,广泛流传于华南、中南一带和世界各地客家聚居地,发行量高达400多万份。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门神画”以它特有的“质感”,承载着民众对未来美好的憧憬,还能装饰环境,丰富节日活动。梅县的“门神画”展现的文化脉动和文化意蕴、民俗风貌、审美意识,更体现了客家的人文情怀和客家人的精神世界。


客家通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12-23 09:05 , Processed in 0.11290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