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现在还保留着制饼的老手艺。 “咚咚咚,啪啪啪……”春节临近,清溪镇荔横横湖村内传出的阵阵木锤击打声,在很远的地方都能听得见。原来,这些天,趁着天气晴好,横湖村的全体村民都来到该村的文化长廊内,重拾清溪本地一种传统制饼老手工艺,与孩子们一起分享制饼的乐趣与回忆。不过,记者昨日获悉,这种已流传300年的老手艺,眼下已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 工艺复杂已少有人制作 村民们做的这种饼叫“硬饼”,客家人称之为“磨饼”。硬饼主要由炒米粉、黑芝麻、花生仁、糖浆原料制成。村民王伯告诉记者,制作硬饼的老手艺已经在清溪本地至少流传了300年,由于制作工艺复杂,需要几家几户联合起来一起制饼,上世纪80年代初就没人制饼了。 据村民介绍,从原料到硬饼的制成要经过这么几道工序:先将大米洗净晒干然后炒熟,再将这些炒米磨成米粉;作为馅料的花生仁同样要经历炒熟、去壳、去皮儿、捣碎的工序。然后将米粉、捣碎的花生仁、黑芝麻以及糖浆按照一定的比例调至混合。将原料混合好之后,就需要将这些原料填充在一个直径约40厘米至60厘米不等,深度约为1厘米的模具内,然后用木锤敲实。这就是为什么会在很远就能听到嘈杂声的缘故了。敲实之后,将饼拿出来集中摆放在特制的圆形铁架上,放进炉内烘焙,经过这么多工序,硬饼才算制成。 重拾老手艺找回儿时记忆 “差不多有30年没有制饼了。”王伯说,“这硬饼是我们本地人每逢春节必备的一种小食,拜神、走亲访友都用它来打点,如果密封得好,这种饼可以保存近半年。虽然我们这些人制饼的手艺生疏了,刚开始的几炉都不太成功,但是今天全村人一起来制饼,很高兴,特别是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多少年都没有亲自制饼了,现在重新来做,年轻时甚至儿时的回忆都一下涌现出来,真的很高兴。” 横湖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次活动组织策划了近一年的时间,得到了村民们的热烈支持,“因为这饼承载了我们这一代人太多的回忆,现在我们富裕了,富裕了不能忘本,要更思传统。”该负责人称,希望以后每年春节前都能组织这样的活动,让村民重拾这门古老的手工艺,让孩子们了解清溪本地人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希望能将这门老手艺好好的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