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谚语看两岸客家人思想观念的共性
2014年10月22日 15:01:04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 温昌衍
海峡两岸都有客家人。台湾客家人的语言和文化与大陆客家人有很强的共性。以方言中的谚语为例,两岸客家谚语反映了双方很多共同的思想观念。
谚语反映思想观念
两岸客家谚语反映的思想观念主要有“勤劳节俭”:“田爱日日到,屋爱朝朝扫(爱:要)”、“后生唔做家,老了正知差(后生:年轻人。唔:不。做家:节俭。正:才)”;“自立自强”:“好女唔使娘嫁衣,好男唔使爷田地(唔使:不用,不需。爷:父亲)”;“务实求效”:“牛筋爱在背囊抽(爱:要。背囊:背部)”、“花花假假,雷公会打(指说假话会遭雷劈。雷公:雷神)”;“遵时守序”:“早禾莫莳隔夜秧,慢禾莫莳隔夜田(喻做事要及时。莳:插(秧))”、“吂学行先学走(喻做事秩序颠倒。吂:未曾。走:跑)”、“莳田莳到立夏节,唔当上山去拗蕨(唔当:不如。拗蕨:采蕨)”;“崇文重教”:“家中出秀才,好事密密来”、“唔读诗书,有眼无珠”、“后生唔肯学,老来无安乐”;“孝亲敬老”:“千跪万拜一炉香,唔当生前一碗汤(劝人及时行孝。唔当:比不上)”、“还生食四两,当过死后食猪羊(劝人及时行孝。还生:还活着。当过:胜过)”;“扬善抑恶”:“有分有伸,百子千孙(施舍有剩钱,而且子孙满堂。喻好人有好报)”、“人恶人怕天唔怕,人善人欺天不欺”、“修心当过食斋(当过:胜过。食斋:吃素)”;“看重情义”:“人情好,食水甜”、“朋友唔讲钱,讲钱多牵连”、“你有春风,我有夏雨(喻礼尚往来)”;“以和为贵”:“相打望人拖,官司望人和(相打:打架)”、“话唔好讲死,事唔好做绝”;“求稳避险”:“好看人食肉,不好看人破木(破木:劈砍木柴)”、“天晴防落雨(落雨:下雨)”、“眠倒打唔跌(躺着被打也不会跌倒)”;“精明灵活”:“人爱灵通,火爱窿空(即要知变通,不可固执)”、“出门看天色,入门看面色(面色:脸色)”;“团结互助”:“一个好汉三个帮,五指成拳有力量”、“三人同一心,黄泥变成金”、“轻霜打死单根草,狂风难毁万木林”。
谚语体现“山居稻作”文化
可以看出,海峡两岸客家人虽然分居两地,但有共同的思想观念和民间谚语,表明台湾客家人比较完好地保留了客家传统文化与方言。其中原因,与台湾客家人从大陆分离出去时间不是太久远有关(据丘昌泰《台湾客家》第2页,从康熙二十二年即1683年客家人开始进入台湾南部的六堆等地区算起,至今为300多年),与两岸客家人坚守语言文化的行为与心理有关(两岸客家人都遵循“宁卖祖宗田,不忘(卖)祖宗言”的古训),更与两岸客家人共同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有关。
这些思想观念的背后有一个深厚的客家传统——“山居稻作”文化。客家谚语将客家地区地理特征描述为“八山一水一分田”,将客家人生活环境描述为“逢山必住客,有客必住山”。台湾客家也面对类似的地理环境。丘昌泰《台湾客家》说:“早在明清时期,大陆客家移民渡海来台,就居住在土地较为贫瘠的丘陵地区,因而也衍生出‘山区经济’的形态……在台湾传统客家经济活动中,水稻几乎与台湾客家密不可分。”方言于此有不少证据:第一,客家方言中与山区生活和稻子种植相关的词语异常丰富。例如梅县话中“山岭”类词语、“树木”类词语、“山区动物”类词语、“山区建筑”类词语、“稻田”类词语、“农具类”词语、“禾”类词语都很多。有的词语颇具特色。如贬称、戏称乡下人为“山巴佬”、“山牯”、“山精”、“山精山怪”;很边远、很偏僻、很闭塞、很多山说成“系山”、“蛮山”,即“山”有形容词用法;“禾”类词语中有“畲禾”(旱稻)、“旱禾”(旱稻),反映了客家稻子种植除了别地常见的水田种植,还有别地少见的旱田种植。第二,客家方言中有一批外区罕见的特征词,该类词对内有很强的“一致性”,对外有很大的“排他性”,是客家方言的“代表”。通过深入分析它们所反映的社会内容,发现它们集中体现了“山居稻作”文化。例如“崠(山脊)”、“屋崠(屋脊)”、“岩(悬崖突出)”、“湖(小水坑、积水洼地)”反映了客家山区地理特点是山多湖少。其中,“崠”引申指“屋脊”(“屋崠”),这是与周围山脊类比的结果。“岩”引申指“悬崖突出”、“额骨突出”,这也是由周围多悬崖而引申结果。“湖”指“小水坑”和“积水洼地”,是因为客家山区没有真正的“大湖”。第三,客家方言中有不少熟语,反映了客家的生活特征:周围多山,多树,多野兽;禾(即稻子)在农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还有番薯、芋头等作为补充;牛是必不可少的役使家畜,鸡、狗、猫在日常生活中有重要性。知道了“山居稻作”这种文化背景,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客家话又叫“山话”,为什么客家民歌叫“山歌”,为什么客家守护神叫“三山国王”,为什么客家人叫“山居之民”。如清人杨澜《临汀汇考》:“瘠土沙土皆可种(暑芋),一亩之地可收十余担,山居之民以此代饭,可省半岁之粮。”客家又有“山人”(客家山歌:“山间山田荫山水,山人山上唱山歌”)、“半山客”(潮客比邻区潮汕人称客家人)等说法。由此也不难理解客家文化中为什么有“二次葬”、“女子天足”、“围龙屋”、“重农轻商”等重要的文化现象。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客家的传统观念,在别的地方或多或少也存在,只是在客家人那里表现得更为集中、突出和充分。这些山区农业文化下形成的思想观念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或后果,例如,视野不够开阔,心胸有些狭窄;在意小范围的团结,容易内斗;太过求稳,不敢创新、冒险;太过务实,睿智、改革不够;太过重农,重商有限;太过功利,大作为不够,等等。海峡两岸客家人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也应该摒弃这些消极方面。
(作者单位:嘉应学院文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