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101|回复: 0

黄遵宪——世居梅县东郊攀桂坊(今东郊居委)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4-5-30 16: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黄遵宪
2014-03-17 10:56:12   来源:中国梅县
     
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又号东海公、法时尚任斋主人、水苍雁红馆主人、布袋和尚、公之它等。清末著名爱国诗人,杰出的外交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世居梅县东郊攀桂坊(今东郊居委)。出身于书香、官宦之家,其父黄鸿藻为清代举人,曾任户部主事、知府等职。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年方3岁的黄遵宪,由其曾祖母口授千家诗,不久就能背诵。4岁,从塾师李伯陶学。10岁学作诗。塾师以梅州神童进士蔡蒙吉“一路春鸠啼落花”句命题,黄遵宪作诗,有“春从何处去,鸠亦尽情啼”之句,师大惊异。次日塾师又以杜甫的“一览众山小”为题令赋,遵宪破题云:“天下犹为小,何论眼底山?”师见其赋句,讶为不凡。因是,里中称誉为神童。
清同治六年(1867年)应院试人州学成为秀才。次年作杂感诗,有“我手写吾口,古岂能拘牵”之语,有别创诗界之论。同治九年,黄遵宪因研究天津教案事,取万国公报及制造局译刊诸书尽读之,其专心时务外事自此始。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在州学生员中,得岁试第一名,补廪膳生。十二年考取拔贡生。十三年甲戌,与友人胡晓岑等由海道北上、经天津入京,应廷试。不中。时其父鸿藻在京供职,遂留侍京寓,深得何如璋大使(后为驻日公使)器重。清光绪二年(1876),黄遵宪中举。
光绪三年(1879年)何如璋任出使日本大臣。黄遵宪随何任驻日公使馆参赞,深受日本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医学的学者欢迎。他向日本友人介绍中国文化,同时了解日本当代文学和历史著作情况,悉心研究明治维新的历史,撰写《日本国志》。清光绪八年(1882年),调任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曾尽力保护华侨和华工的正当权益。1887年《日本国志》成书,共四十卷。1889年以二品顶戴分省补用道,任驻英公使馆二等参赞。曾为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订购机器设备。光绪十七年(1891年),任新加坡总领事,到任后,倡立图南社,又巡视各岛,了解华侨情况和要求,指出华侨大都热爱祖国,反对清政府对华侨的歧视政策。经他力争,清政府始颁布几条保护华侨的规定。此后,他又向华侨颁发“护照”,保护华侨利益。
光绪二十年(1894年),黄遵宪回国,任江宁洋务局总办。次年《马关条约》签订后,他深忧国家被瓜分的命运,关切反抗日本侵略的台湾同胞,指出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并在上海参加“强学会”。光绪二十一年(1896年),出资参与创办《时务报》,以救亡图存为己志。为研究俄国的扩张主义,特聘俄文翻译,“专译东西毗连界内事及俄国东方政略”。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出任湖南长宝盐法道,代理湖南按察使,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尝出示禁女子缠足、仿西方国家巡警制度,设保卫局。又延请梁启超主持时务学堂,积极参加南学会活动,主讲政治。倡议设学校,筹水利,兴实业,力谋中国之富强。同时,又与谭嗣同等主讲万国之势及政学原理,宣传变法救亡主张,探讨湖南新政事宜,对湖南维新运动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清光绪二十四年戊戌(1898)年四月二十五日,徐子静(致靖)学士向光绪帝推荐黄遵宪、梁启超等五位通达时务人才,特别赞誉黄遵宪“于各国政治之本原,无不穷究,器识远大,办事精细,其所言必求可行,其所行必求有效。若能进诸政府,参赞庶务,或畀以疆寄,资其扬历,必能不负主知,有补大局”(参戊戌变法二)。光绪帝观黄遵宪著作后,倍加赞赏。六月二十三日黄遵宪奉命以三品京堂充出使日本大臣,因病未能就道(按清史稿德宗纪)。同年八月二十四日被御史黄均隆奏劾在湘时参与维新变法运动,慈禧太后密电两江总督调查,在上海被扣留于洋务局,后经疏解,清政府允其回乡闲居。是年九月初一日由上海启程南归。
其故居原名“在勤堂”,后加建书斋,取名“人境庐”。是为读书治学之所。黄遵宪南归时,行李携书10万多卷,旧籍新书,无不具备。回乡后,所有书籍均放置在“人境庐”中,供人阅读。又亲编书目四卷.并自订每年读书次序表一册。其推崇文化,勤笃好学,坚持不辍。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黄遵宪时年51岁,在家过着表面恬静而心忧国家民族危亡的家居生活。在继续编写《人境庐诗草》的同时,仍念念不忘地方教育,悉心探讨自然科学,对声、光、电、化.生物诸种无不涉猎。同时在人境庐设学讲课,请德济医院(今黄塘医院)外籍医生讲解生理学、人体解剖学等。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始与避居海外之梁启超联系上,彼此互通书信,评论时事。讨论国民教育,后人汇集信札,集为《壬寅论学笺》,10余万字。此时科举已废,而学校之兴办“又未有尺寸之效,更不知教育之理,教育之法。”黄遵宪深感于此,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邀集地方人士,创立“嘉应兴学会议所”,自任会长,同时发表《告同乡诸君子》一文、并拟订章程,筹措费用,设址理事。他自献资金,于东山书院设立“东山初级师范学堂”,延聘学历深而思想新者为师、培育师资。后东山初级师范改为官立师范学堂(即今东山中学前身)。另派堂弟黄遵庚、门人杨徽五等赴日本弘文学院速成师范学习,以期培养更多师资,发展地方教育事业。此外,还设立成人补习班,即“嘉应犹兴会”。此举,诚为嘉应新学之先驱,对发展梅县教育事业,培育英才,作出了贡献。
黄遵宪一生著作甚丰,除《日本国志》外写下了不少诗篇,他的诗集有《人境庐诗草》、《日本杂事诗》和《人境庐集外诗辑》等。在他的丰富诗作中,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表现出强烈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诗史”之称。黄遵宪提出“我手写吾口,古岂能拘牵”的创作主张,要求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敢于将新事物、新词、新文化、新思想注入诗中,独具一格,具有高度的思想性、艺术性,是晚清“诗界革命”的主将。
人言廿世纪,无复帝容制。
举世趋大同,度势必有至。
怀刺入磨灭,惜哉吾老矣。
日去不可追,河清究难俟。
倘见德化成,愿缓须臾死。
在这首《病中纪梦述寄梁任公》的诗里,黄遵宪追述了历史,隐约看到在二十世纪,封建主义的君主专制制度就要消亡这一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疾病夺去了他的生命,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三月二十八日在家乡与世长辞,终年58岁。
黄遵宪逝世距今近百年,长期以来,我国以及日本、东南亚等国的学者大量著书、撰文,对黄遵宪的研究从未间断。他的崇高历史地位正在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人的公认_正如现代著名文学家夏衍所指出“由于他的名著《人境庐诗草》的传诵一时,史学家都公认他是晚清一位最杰出的诗人。但他的成就绝不局限于诗词方面,他还是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新闻记者和颇有建树的外交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5-5 22:29 , Processed in 0.15098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