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234|回复: 0

客家门楼 古色古香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4-3-14 16:5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客家门楼 古色古香

来源:汴梁晚报  2014年3月13日   本报记者 王兰兰


   


林春雨门楼的大门。
风景如画的客家村落。
美浓镇的古树。
敬字亭。
美浓镇客家人的房舍。
美浓镇客家人的房舍。
美浓镇客家人房舍内供奉的祖宗牌位。

   拥有客家人文色彩的美浓镇,有一条见证了其200余年历史的老街。它是美浓镇最早发展的街道,早期入台在此开垦的客家先民为求永久安居,将它命名为永安街。3月5日下午,汴梁晚报记者台湾行特别报道组一行走过百年风华的永安街,领略了浓浓的客家风情。
永安街是美浓镇曾经最繁华的商业街道,漫步街上,记者发现虽然有很多新建筑,但仍保留着旧时客家人居住、生活过的痕迹——百年古井、旧时学堂、传统红砖门楼与四合院等随处可见。保存完整的红砖门楼是古色古香的客家建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林春雨门楼。据美浓当地的客家人钟炳福介绍,烟草业曾是美浓最重要的经济命脉,昔日乡间烟楼林立,许多家庭靠烟叶养活全家老小,其中最有名的要数烟叶大王林春雨。林春雨1895年出生,祖籍广东平远,早年担任公职,1939年起种植烟叶并不断扩大生产规模,陆续向政府申请河川地开垦耕种,在全盛时期拥有10栋烟楼,是当时美浓的首富。林春雨门楼便是烟草大王林春雨的房舍。
特别报道组一行看到林春雨门楼默默地立在路旁,门楣上的堂号记录着林氏祖先的发迹地,两旁的对联不仅诉说着林氏子孙对先祖的感念,也彰显了文风。林春雨门楼是永安街上最具代表性的客家建筑,透过伙房、合院搭配飞翘燕脊的门楼,依稀可以看出当年美浓首富的豪气。钟炳福告诉记者,门楼是客家庄独特的建筑形式,早期初来美浓的客家人为了防御异族侵扰,在伙房、禾埕前利用刺竹等简单材料制作了围墙和栅门。比较富裕的人家,则使用砖石、厚木板等建材将栅门加以装饰,并筑高耸的飞翘燕脊,并称之为门楼。“林春雨门楼在建筑形式上十分讲究,以卵石堆叠的下层代表子孙绵延;上部砌红砖并涂抹白色石灰,具有白头偕老的含意;中央栅门屋顶上的飞翘燕脊,则含蓄地告知大家屋主是美浓首富。”钟炳福说。早期永安街上随处可以看到类似林春雨门楼的门楼,但后来因屋主家道中落或政府施行道路拓宽工程被陆续拆除。1995年,林春雨门楼也差点面临被拆除的命运,后因林氏家族上百人请愿,终使门楼得以保留。
时至今日,林春雨门楼是美浓客家庄仅存且保存最完整的门楼。虽然美浓的烟草业已经没落,但林春雨门楼代表着美浓繁荣与发展的永恒记忆,成为美浓镇客家文化与情感的象征。斑驳的门楼不仅记载了林春雨勤劳开垦创造家业的发家史,也隐约透露着烟叶在美浓的兴衰痕迹。这座百年古迹,不仅延续着美浓烟草业兴盛时代的光芒,更为永安街增添了迷人的浪漫色彩。



敬重文字 崇尚文风


本报记者 王兰兰   


   “敬重文字,崇尚文风”是客家先民深受儒家思想熏陶而成的传统观念,生性刻苦、勤俭节约的客家先民把崇文重教的传统带到了美浓,并铭刻在当地人的文化基因中。美浓人惜纸如金、尊重文字,不将字纸随意丢弃,并兴建了焚烧字纸的敬字亭。如今,美浓镇的敬字亭已成为书卷飘香的见证。3月5日下午,汴梁晚报记者台湾行特别报道组一行在美浓镇采访时,看到了多座敬字亭,深刻感受到了客家人耕读传家、敬重文字的传统。
清初,敬字风俗随着闽、粤人士移民台湾而传入并普及于西部汉人居住的区域,形成独特的风俗文化。晴耕雨读的客家人在勤劳农耕之余,敬重文明、重视教育,建造了专供集中焚烧字纸的敬字亭。3月5日下午,特别报道组一行在美浓镇德胜公坛发现了两座敬字亭。记者看到,两座敬字亭均为六角形三层式砖塔外形,由下而上分为亭座、亭身、亭顶三个部分。亭座仅背面有进风口,亭身正面有一个拱形炉口,为焚化字纸之用。亭身内部均由卵石堆砌成中空的窑拱形,其上留有通风口连接至亭顶的葫芦顶。
“敬字亭亦称为敬圣亭、孔圣塔。目前,台湾各地共有百余座敬字亭,但是,只有美浓镇的几座敬字亭保存最为完整,尤其是位于下庄的弥浓庄敬字亭被列为古迹并予以保护。”美浓当地的客家人钟炳福说,“在日常生活中,美浓的客家人深感祖先造字不易,对字纸十分珍惜。1765年,客家子弟梁起旺见字纸、果皮、六畜粪便满地,影响卫生且对字纸不敬,于是提议建一座处理字纸的焚烧炉,以推广‘敬重文字’之风。弥浓庄敬字亭建于1779年,共用94个工作日完成,1820年前后第一次修葺,1889年第二次重修。1895年,弥浓庄敬字亭毁于战火,翌年重修并保存至今。”
因为读书、写字不易,故写有文字的字纸对台湾客家人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钟炳福说,焚烧字纸是敬字亭早期的功能,但是后来又兼具宗教信仰功能,并成为一个完整的祭祀空间。每年农历正月初九,美浓都要举行“行圣迹”活动,把一年来敬字亭旁堆积的纸灰送到美浓河边,设坛祭拜“河伯水神”后,让纸灰随水流走,以表达对知识、文化的敬重。这种习俗延续至今,大家不远千里,挑着装满字纸的袋子去敬字亭焚烧,希望家人能多读书。
小小的亭子,承载着客家人崇文重教的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让美浓文风鼎盛。美浓镇近年来培育出众多博士,被世人称为“博士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4-30 03:09 , Processed in 0.12639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