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307|回复: 0

千年浩叹一汀州(图)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4-2-27 15:2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千年浩叹一汀州(图)
2014-02-23 08:28:13 来源: 福建日报(福州)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寻找汀州,寻找汀州的美丽,事实上是在寻找我们客家先祖的审美与智慧,因为这座山城,自西晋以来,就有一批又一批客而家焉的先辈,为之梳妆、为之传承。流水带走了他们的青春年华,孤雁带走了他们的宏愿理想,只留下卧龙山松涛阵阵,汀江上白帆点点。可以说,汀州就是客家人的精神家园,是千百年来客家文明的象征。

  我丝毫不怀疑历史上汀州的繁盛。只要我记忆中能够搜寻到的文明的标记,都可以在历史典籍中得到印证:汀江上万家渔火、商贾云集;书院里书声琅琅,翰墨飘香;谢公楼推杯换盏、高朋满座;水东街人头攒动、车水马龙。这些从天涯和比天涯更远处来此居住的人们,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又去了哪里?今天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呢?

  如果汀州置州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算起,迄今已历1200多年。这1200多年间,汀州名宦云集,红尘滚滚,冠盖翩翩,演绎了无数动人的故事。蒋防、韩晔、元自虚,这三位汀州开埠之初政治上“倒霉”的文人,因种种原因被贬谪汀州,可是,“文人不幸汀州幸”,他们的到来,为汀州平添了历史文化的印记。他们三位中任何一位都是名动京华的文豪,他们千里跋涉、风餐露宿,尝遍仕途的险恶与人世的辛酸,远谪汀州传播文化,成就了汀州许多值得称道的佳话。韩晔,这位著名散文家柳宗元和诗人刘禹锡的挚友,因为“八司马”事件,被贬为汀州刺史。同时被贬到柳州的刺史柳宗元登上柳州城楼,感慨万千,写下了《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的著名诗篇;元自虚,唐元和年间被贬汀州刺史,他的好朋友、诗人张籍曾特地从京城来到汀州看望他,一首《送汀州元使君》,情真意切。正因为有了这些文豪的到访,建置不久的汀州,竟然走进了煌煌唐诗巨匠的诗作之列,使后世学子能从诗作中读到汀州之名,这真是汀州之大幸。宋慈,建州人,曾任长汀县令,这位大宋提刑官在汀州小试牛刀后走向全国,一部《洗冤集录》成为世界第一部法医著作。王守仁,余姚人,虔州巡抚,挥师汀州时,写下《时雨记》名世;文天祥,抗元驻兵汀州,兵败退守漳州……

  那么,汀州子弟呢?

  北宋,郑文宝,钱锺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说他是“宋初一位负有盛名的诗人”,其诗文史论在当时反响极大,深得晏殊、司马光、欧阳修的赞赏;明代,李世熊,史称“诸子百家无不贯通”;清代,黎世弘,“诗词文章名天下”;也是清代,刘坊,“自有文章以来一刘鳌石而已”,人评其文“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据统计,自北宋至清末,汀州府至少出现过76位著名诗人,正是他们,成就了今天我们这一代客家人引以为自豪的客家文化的坚实基础,也正因为他们,如璀璨的繁星在东南星空下熠熠发光,照亮了蛮荒的夜空。

  今天的人们在欣赏伊秉绶题在扬州瘦西湖灵山秀水间的匾额时,一定很难把他那气象伟岸、高古博大的隶书与汀州联系起来。我也不止一次地发问,为什么有清一代,特别是乾嘉年间,汀州这个穷乡僻壤的东南山隅之地,为国家贡献了如此众多的名家巨擘,如群星灿烂,辉耀南天?上官周、华喦、黄慎、伊秉绶,每一位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开创性人物。据史料记载,在汀州,宋明时期有案可查的书画名家就有十余之众,有清一代更是灿若繁星,蜚声全国的就有吴士凤、谢用周、张伯龙、张士英、李灿等。上官周,这位被鲁迅先生倍加推崇的布衣画家,学识渊博,诗书画篆无不精通。他所作的《画传》,对后世影响极大,历来是后世画家学习人物画的临摹范本。上官周与学生黄慎、华喦一道,被誉为清代“闽西三杰”,开一代画风,尊为“闽派”画坛鼻祖。著名国画大师吴昌硕、任伯年、黄宾虹、齐白石都曾受到“闽西三杰”的影响。



  汀州,是数以千万计的客家人梦开始的地方。无论她贫穷或富庶,无论她垂暮或年轻,汀州都深深地烙在全世界客家人的灵魂深处。

  “鄞江一尺水,清可照人心。”

  这是900多年前文武奇才蒋之奇吟咏汀州脍炙人口的诗句,当今日长汀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迅猛发展的时候,我们回头深情地抚摸这绿水青山,那是千百年来客家文化的发祥地,是孕育客家文明的保姆与奶娘。守望这方让全世界客家人魂牵梦萦的热土,是历史的重托,时代的责任。我们要建设“绿色经济、生态家园”,那么,我们这一代人也许可以告慰先祖,也可以给我们的后代一个郑重的承诺。

  遗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5-4 06:49 , Processed in 0.12376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