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68|回复: 0

南靖土楼游记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7-4-7 05:5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月三号清早七点,从厦门的梧村车站乘班车先到南靖,再换乘当地的“乡村巴士”前往土楼之乡――书洋乡。几年来在外背包旅行,乘坐过这种中国特色的老爷中巴已记不清有多少,刚上车就有久违了的感觉:把着车门揽客的女孩、大咧咧的光膀子民工、农忙回家的学生、精瘦的泥腿老汉、叽叽喳喳议论乱收费的女人们……和他们挤坐数小时,可以听到那些“豪华”游客许多永不可知的秘密。
  书洋乡距田螺坑土楼群还有十三公里。班车已经没有了,只好找马路边的“乡村骑士”杀价。好说好歹花十元钱上了后座,大汉一蹬油门,摩托车便箭一般飞驰上路。没有头盔,更没有扶手,只有耳边呼呼而过的风声,河流从身旁退去,房屋从身旁退去,梯田从身旁退去,摩托越行越高,很快进入云雾笼罩的山林公路……
  当我们穿过云雾,再次看清天与地的时候,田螺坑五座土楼就如“五朵金花”般出现在梯田环绕的山谷中。那是由一幢居中的方楼和环绕的四幢圆楼构成的楼群。从上往下看,真宛如一朵怒放的梅花。
  进村后先找住宿,正巧一名老汉正默默打量我这位不速之客。
  “阿弥陀佛,施主莫惊,我是从东土大唐而来,前往西方拜佛求经去的,路过宝地,想借宿一宿。”……当然是类似的话。
  “住店啊,我们这儿没有,你到乡上……”
  “我就是想住土楼,老人家能不能行个方便。”
  “那,就住我家吧。”
  好心的客家人。住宿的事就这么轻松搞定了。放下背包,再将一座座土楼信步转悠过去。这些土楼是明清时期客家人为防匪防兽而建的住所。土楼的形状各异、大小不一,从建筑造型看,有四方楼、椭圆楼和圆楼等多种式样,外墙的黄土通常厚达1、2米,足以抵抗任何外来的冲击。土楼的一层为厨房兼客厅,二层当仓库,三层才是住人的屋子,充分体现了经济、实用、舒适、美观的原则,在这样的建筑里欣赏,想不钦佩客家人的智慧都难。曾听说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的茂木计一郎教授称土楼是“天上落下的飞蝶”,“地上冒出的大蘑菇”,看来的确是个生动而逼真的描绘。
  逛完田螺坑的土楼群,仍觉不过瘾。了解到距田螺坑两公里外的下坂村还有一座历史更悠久的“东倒西歪”楼,于是又麻烦“乡村骑士”带我走了一遭。下坂村也是个土楼王国,最著名的“裕昌楼”有600多年的历史。整座楼的上百根支架,据当地人言在建成不久就纷纷呈东倒西歪状,但经历这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却始终依然安全挺立,没有一丝垮塌的迹象,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天黑前回到住地“和昌楼”。我已是这里的房客了,房客的待遇自然与游客不同,才跨进大门,一位中年人便拉我去厨房喝茶。茶是清早起来就沏好了的,放在大瓷壶里,这是客家人喝茶和请茶的习惯。虽然是粗茶,却也清甜可口,别有风味。更重要的是,我可以乘机了解一些土楼的历史。
  由此打听到一个传说:土楼中曾经出过一位苏区赤卫队长,带领穷苦乡亲们打过龙岩县城、平过土豪劣绅。后来红军走了,他没有办法,只好摇身一变,变成保安团长。没过不久,全国宣告解放,这位汉子功过相抵,继续过他以前那种面朝土地背朝天的农民生活……一则平凡的小故事,没有什么渲染,却真实反映了不平凡时期客家人的生活境地,也说明数百年来饱受磨难的客家人有着多么顽强的适应能力。
  如今的土楼人,多半已外出打工,真正留在楼内的,只是少许老人与孩子。问及家庭的收入,则主要来自水果种植,南靖县本就是瓜果之乡,四季水果不断。单单屋主人家的一对老夫妻就栽种了一百多棵梨树、一百多棵桃树、一百多棵柿子树、一百多棵酸梅树以及数目不清的其它果树。“这些果子整年收都收不完。”老太太说着端上一篮红红的柿子,“刚刚摘的,你随便吃。”
  第二天离开土楼的时间也挺早,唯一一辆班车清晨六点半将抵达田螺村口,我试探地给了屋主人二十元钱,不知是多是少,给少了怕人家不满意,给多了又怕对后来者不利,不想老汉爽快地收下了,老太太更是塞过一包自家晾制的巧酸梅,还叮呤着送到大门口。
  爬上山坡,我看到一位戴老花眼镜的老先生正心事重重地注视着清晨雾霭中的“五朵金花”:“以前这里有一片风水林的,枫树,大得几人都合抱不过来,秋天风景那个美啊,可惜文革时全被人砍掉了……我想建学校操场保住这片风水林,可是县里没有批……最近上头又修了一座碑,说咱们土楼是嘉庆年间新建的,你想想,族谱都24代了,怎么可能是刚过200年的嘉庆?”
  老先生的话匣子打开,唠唠叨叨地讲个没完。也许他心中积郁的苦闷太多,而听他诉说的人又太少,流年似水,也许土楼的不少秘密终将随真正了解它的人消失于黄土。
  离开土楼了,掏一颗梅子含在嘴里,甜甜的,有点儿酸。

                                                    


来源链接: 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zhuanti/fjtl/2008-07/08/content_15975364.htm
客家通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12-22 15:48 , Processed in 0.14446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