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36|回复: 0

合肥俩夫妻辞职创办“义学私塾”12年搬了15次家只为传承国学经典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7-1-21 11:3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合肥俩夫妻辞职办“义学私塾”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传承国学经典,王武东和妻子辞去了稳定的工作,创办了“小筛子义学私塾”。他们以“学堂”为家,12年搬了15次家。虽然历经坎坷,可是看着越来越多的孩子爱上国学,王武东和妻子觉得任何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推荐阅读:合肥书法爱好者走进蜀山区美虹社区 为居民义务写春联(图)
辞掉工作 夫妻俩踏上公益传播国学之路
王武东的父母是高校职工,他自小在校园里长大,接受着校园文化的熏陶,国学经典更让他痴迷不已。无论走到哪里,他都随身携带着《论语》、《中庸》、《老子》等国学经典小册子,抽空拿出来读读。
后来,他当了一名老师,遇到了志趣相同的爱人陈易。两个年轻人总是憧憬带着一群孩子诵读国学经典的画面。
2004年的一天,王武东在家中看电视,被一档电视节目吸引住了。“节目里介绍的是外地一些孩子在接受国学教育。”王武东说,看着身边越来越多的孩子都在忙着接受填鸭式教育,而忽视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他很心痛。 “国学内外兼修,不仅能启蒙,还能从小培养孩子的孝老爱亲、尊师重教、隐忍、毅力等品行。”王武东说,“当时脑子里突然萌生出创办义学私塾的想法。”
王武东的想法,得到了妻子的大力支持。开办私塾需要场地和时间,夫妻二人毅然辞掉了稳定的工作,怀揣着仅有的9万元积蓄,在肥西路上一间平房里创办了 “小筛子义学私塾”,免费教孩子学习国学经典,开始了公益传播国学之路。
为了梦想 12年搬了15次家
创办私塾之初,条件艰苦,困难重重。
王武东还记得,那时整个教室只有几张桌子,几个板凳。一张挂在墙上的孔子像是唯一的装饰。 每天傍晚5点半左右,“小筛子义学私塾”里坐满了3岁到10岁不等的孩子。每个孩子进门后都先向老师90度鞠躬,恭敬地问候“老师好”!其他的孩子沉静地坐在私塾的书桌前,在墙上孔子画像注视下,跟随他和妻子,默诵着儒家经典《弟子规》等古文经典。
随后的几年,随着学生增多,场地不够,教师也不够。王武东几番寻找场所,既要能让孩子们有足够的空间学习,又要便宜。为节省开支,夫妻二人的生活也异常拮据。“私塾开在哪里,家就在哪里,12年搬了15次家”。
渐入正轨 望更多孩子接受国学教育
2010年左右,王武东尝试完整的私塾教育模式:夫子厅、读经教室、瑜伽古琴武术场、成人读书堂、书法教室……看到夫妻二人的苦撑,很多热心人士向私塾伸出了援助之手,一些义工、志愿者也来帮忙教学。
对于每一份捐助,王武东都感恩在心。在“小筛子义学私塾”入口处,挂着一份财务收支表,表上明晰地列出当月所得捐款,以及捐款的去向用处。“‘小筛子’是公益事业,大众有权知道自己的捐助最终的流向。”王武东表示。
在“小筛子义学私塾”,教学设置为4年循环,在4到5年的时间里,孩子大约会背诵约10万字的古代文化经典。“通过传统国学的耳濡目染,可以教育孩子懂礼仪、孝顺父母,培养其良好的心性。”王武东说,未来他希望能有更多的孩子接受国学文化的教育。
   


来源链接: http://365jia.cn/news/2017-01-10/A94F487133D0A3D2.html
客家通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5-4 15:48 , Processed in 0.12396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