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58|回复: 0

走读河源 | 青云村——明清美术作品大观园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6-12-13 05:4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村落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千百年来,人类在这个载体中孕育、生存、长大,开枝散叶,延绵不绝。
河源是一块历史悠久、人文厚重的文化热土,特别是古村落文化资源很丰富,至今保存较为完整。
今天发布君带大家走进河源龙川县青云村,看看这里的古村落文化。
史记
始建于明朝
青云村原名“下青坑”。民国十二年(1923年),下清坑设立青云书室(青云小学前身)。老一辈人认为,“青云”二字有“青云直上”之寓意,遂将其定为村名。
青云村位于龙川县上坪镇北部,与江西寻邬交界,总面积约19平方公里。全村现有居民403户2668人,居民多姓刘,另有古、黄、陈等姓。 青云村始建于明朝,先民从中原迁至梅州兴宁,后迁至上坪、回龙,再分居于青云村。
相传,青云刘氏先祖刘万琛,本为回龙村人,在下青坑村养鸭为生。当时,下青坑有张、杨、李、赖四姓居住,其中,张姓户主是刘万琛的同年兄弟。张姓让了一块地方给刘万琛,在万琛及其后人的努力下,刘姓开始兴旺发达。而原来的张、杨、李、赖四姓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全部移居外地。
青云村虽小,但地主、富豪却不少。他们当年建造的华美宅院,虽历经几百年,至今仍有30多座保存较为完好,有客家围龙屋,如老围里、围龙下等;也有客家方形屋,如儒林第、世荣第等。
专家
青云村雕刻精美繁复
青云村的形貌,两边是山,中间一条小溪,建筑基本上是依山傍水形成的一些散落的古民居。这在客家古村落里比较典型的,客家古村落基本上是两种形式,一种是盆地型的,四周是山,中间是大平原;另一种是山谷型的,两边是山,中间是狭长的山谷。青云村是第二种。
从建筑上看,青云村有几个特点,一是民居比较分散,没有形成一条完整的聚落带,山谷比较长,每个房子都是单独的,二是建筑基本上是客家传统的堂横屋的形式,有三进两横的,也有三进四横的。三是建筑的雕刻很精美繁复。从人文上看,青云村脉络很清晰,每个房子和它的主人各自的关系,已经搞得非常清楚。不足的地方是有些地方破败比较严重,进一步修复难度也比较大。
这个村落体现了典型的农耕文明,出了很多秀才、贡生、监生,不仅有文官,还有武官。村里有两根保存完整的石桅杆,这在其他古村落里很少见,可以想见村里崇文重教的优秀传统。(广东省当代文艺研究所教授谭运长)
史迹
绝妙的明清美术大展
也许青云村给你的第一眼并不惊艳,但你若得暇,走过丛生的摇曳的野花,茂盛青绿的荒草,和青苔爬满的老墙,走进青云村的古建筑,你抬头、低头、侧头,处处可见斑驳而精美的绘画、雕刻作品。
稍稍细看,你会惊奇地发现,这些画工精湛的美术作品,国画有人物、山水、建筑、花鸟,还有装饰画,像是一本种类齐全的中国画谱;雕塑则有浮雕、圆雕、透雕,若以材质分,则有石雕与木雕两大块。你若驻足细看几幅,便会发出惊叹,这真是绝妙的明清美术作品大展!
中国画谱
世荣第建于清中后期,外表看起来并不起眼,朴素的外墙还斜靠着几丛刚砍好束紧的柴草。大门挂着一个木匾,阳刻有“世荣第”三个行书大字,后人给它重新整饰过,颜料仍新,配色稍觉不和谐,但你且抬头看,斗拱各处的金漆木雕,那些四处横爬的生动螃蟹,还有前檐下的卷棚竹面,竹面上排列奇怪的墨点儿,这里究竟是什么寓意?如果你有兴趣,可以端详细究。

青云村已有200年以上建筑年龄的恩荣第。
然而青云村的美丽绘画,难逃“文革”之手,村民为保护屋檐等处不被拆去烧掉,只得在画上涂抹了白灰,使这些画儿得以幸存。然而我们仰首欣赏时,这些白灰却设置了许多障碍。
仍以世荣第为例,它的下正厅、中正厅、上正厅等处,有许多绘画。进与进之间的廓檐卷棚上铺的一块块木板上,画有图案,拼起来就是完整的一幅国画。其中一幅依稀见得有凤羽与牡丹。另一幅是长翎小鸟与菊花。

边行边看,又有一幅木板天花上的双鹿、双燕与双喜鹊,双鹿颜色不一,一雄一雌,身上细毛仍丝缕可见。有木石为背景。另画有一个圆形“画框”,把画中动植物框住,以示完整。
行至一檐下,有一幅数米长的壁画,画着室内景象,为一厅,厅上铺有格子地板,有柱,柱下有础,中似为供桌,桌上垂下红色布幔,桌前有地毯,桌上有白玉瓶二只,两壁各悬一“气死风”灯,灯内有火,灯下各有太师椅一把。此画较好反映了古建筑当年原貌,令今人得以一窥当年陈设与功用。
中厅瓦下,有一尺幅空处,前人没有浪费它,在上画了一幅花鸟小品,小品之下,又是大幅的在多片木板上画的花鸟,一猛禽站在一开有繁花的老树枝上,形态微弓,眼神犀利,而花朵怒放。
不用说,重檐、梁架之上,都有金漆雕刻,而不常见的,是雕刻之外,尚有装饰绘画,以祥云为主。人们轻易看不见的角落,也画有不知内容的国画。如果你有时间,光是这几个厅,就足以盘桓半日,可见旧时建筑之耐看。
穿插了红黄两色崭新电线的一处廊下天花,甚至画有一幅相对精致的山水,有亭台楼阁桥塔墙,有山石树木水,尺幅不大,而丘壑自见,令人惊异。同行的上坪村民看了多时,也辨不出画的是哪里,不知道究竟是不是本村风物。
另一处木板拼成的天花板上,画有水乡风景,近处疏树掩映下,有屋子临水,窗户斜挑而开,门外有船,船上有折叠未下的白帆。画幅留白较多,以示水波茫茫。
世荣第建于清代,三进四横一围龙,占地面积2204平方米,有九厅、十八天井、七十三房间,规模大,格局完整,2010年被定为龙川县文物保护单位。
文经第的绘画数量也许不及世荣第多,但亦颇可观。除了花纹装饰,还有一幅构思巧妙的廊下天花大幅图画,只是木板被动过,位置没有放对,画幅已乱,但仍可见画有老松、珍禽、衔着灵芝的鹿等。画幅两边各有一只向外跃却回头的麒麟。麒麟之外,则画有立体感很强的窗花纹饰。另有一幅别致的荷叶荷花小鸟。建造此屋的主人似乎很爱鱼,多处画有生猛游鱼。
此屋还有几幅人物画,画有当年屋主人(为明代衣饰,穿着闲适的青衫儒帽)赏花、赏灵芝的场景,有趣的是,屋主赏玩着小童捧来的灵芝时,其夫人正在窗前看他。
另一幅人物画,人物衣着以红色为主,一红衣(似为官服)男子,正向一踩于祥云之上的盛装神女躬身施礼,神女亦敛衽还礼。她身后有一侍婢。疑似曹子建相会洛神。
此屋雕刻也很是生动,雀替、屏门等处的木雕,都栩栩如生,颜色如昨。
青云村400年以上的古建筑有万琛公祠,300年以上的有元庆公祠、国贫楼、老围里、围龙下,200年以上的有恩荣第、儒林第、福扬塘、高里第、世荣第、麻面第、郁山楼、文经第等,其他多建于清朝后期和民国初。
这些老宅,有的曾住过100多人,有的现在却已荒废。雕梁画栋,做了养蜂场所和燕子居处。恩荣第门厅上就有一个燕巢,村民怕燕巢不够牢实,还帮着加了几块竹篾。
恩荣第本有一个与黄岭村一样的“恩荣”匾,可惜在去年被人窃去。村民刘盛山说起这事,还有些懊恼:“我们刚刚搬出恩荣第,这匾就被人偷了。”
葆有完整石桅杆
世荣第由刘学立建于清代,刘学立自身是一个武官,但他也很重视文化教育,从此屋出来的刘氏后人享有很高的名望。如刘学立的孙子辈刘以享、刘恩伟,均是从此屋出来的代表性人物。刘以享在清代惠州学府考试中,在3000多考生中一眼被考官看中,被学台封为一品盖习(俗称武贡);刘恩伟则是清道光贡生,为他竖立的石桅杆至今仍在村里完整保留。这对完整的石桅杆,高约13 米,立于清道光廿六年(公元1846年),距今已有160 多年历史,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该村发现的这对高度达13米的保存较完好的石桅杆,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
据查,我国保存完好的石桅杆并不多。广东省当代文艺研究所教授谭运长说,广东现存完好的石桅杆,据他所知,还有南海丹灶的康有为故居门前的一对。广东有一首洋溢着自豪感的客家山歌:“老老实实话你知,阿哥住在水流西,来龙去脉枫杨坳,门前桅杆十八支。”唱的是广东丰顺县的一个村落,该村的祠堂前曾经矗立有18支石桅杆,但现在只剩3支了。我市目前发现的石桅杆极少且较矮,因此,龙川发现的这对高度达13米的保存较完好的石桅杆,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
供稿 | 河源日报
作者 | 凌丽 郝晓楠 冯晓铭
   


来源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xMTMwNzY2MA==&idx=4&mid=401708681&sn=5835d2fb997d7da7212966dafd4bb472
客家通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5-4 01:13 , Processed in 0.17054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