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59|回复: 0

客家土围楼访古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6-12-10 03:2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根扁担,几件破衣,携妻带子的,他们风尘仆仆的来了。
    清初至民国初年,客家人一路辗转:中原——福建——北海。最后,他们安顿在山青水绿的地方。白云深处,有着他们的家——土围楼。

    就这样,一座座独具特色的客家特色建筑诞生了。
    这些楼群,分布在公馆、闸口、曲樟、白沙等乡镇——清晰地印证着早年客家人进入北海的迁徙线路。

    一座土围楼,就是一个姓氏,一个家庭,一个宗支,一座原始的部落,一座座美丽的村庄。
   那些房子,依山地,强防御,防兽、防涝、防匪;那些围楼,很有社会公共功能:他们聚族而居,相互策应。有点像北京的四合院,却很有滨海丘陵民居的建筑特色。

    围楼外墙四周挖有壕沟。
    原为防水和排污,后成了农田的排水渠。淙淙的渠水流淌,不时有鱼游蛙跃,飘落的山花飘过,墙上偶爬过三月的花鸟鱼虫,孩子们像活在童话里神秘的王宫。

    城墙都是砂土夯起来的。
    砂土特别加工配制,还加进了糯米粉,坚硬异常。举十字镐挖下去,火星溅起。厚二尺,能够抵挡任何枪弹的射击。

   城门是拱形的,高约三米。
   第一道城门是拉栅门,第二道是用粗重的荔枝木板制成。门板上嵌有圆头大钉,铜狮子头。关上后,土匪抢村也不怕。城门内侧,有磨房和舂房。村中的伯娘婶婆们都来磨谷舂米,是村场的新闻发布中心,传播着种种轶事。

    建筑格局很讲究辈分尊卑之分。工人、长者自有房间。
   “厅下”设在二楼最正中。安放着列祖列宗的神位,是最庄严权威的地方,处理族中事务。
    楼内有宽阔的中央空地,农忙时是晒场,农闲时便是聚会活动的地方。逢有红白喜事,这里便是人们宴饮之所。

   最诱人的,是在月朗星稀的夜晚,孩子们或爬上碉楼顶或搬来凉席铺在晒场上,看着叔伯咕噜咕噜吸着水烟筒闪动的火星,眺望天空中游移的行星......

   就这样,那天,我们也来了。一行人慕名而来。
   那是去年,金秋,十月。
    一下车,质朴清新的山野清,扑面而来。公路两边,深秋的太阳把稻谷晒得一片金黄,稻浪随风起伏,一浪一浪向土围楼的那边翻滚。

    远处,清山如黛。
    十月的风,挟着稻香阵阵。导游话语里的客家百年传奇侃侃而来,听了,恍若前世的梦境。一转身,青山绿水中的土围楼,在历经世纪时光中,早已风雨斑驳。

   摸着黑漆漆的大门,一种阴冷的感觉直沁心扉。我们穿过机关重重的几层大门,围墙内,晒场、古井、菜园、牛栏……

   深深凹陷进泥土里的青石门槛,仿佛看见那个唐衣飘飘的年代,客家人在生活劳作的情景。

    循着爬满青苔的阶梯拾级而上。
    我想一睹炮楼的风采,无奈脚下打滑,唯有怀着崇敬的心情仰望——仰望着那些英雄与梦想的世纪沧桑。
   客家后裔,更像土围楼一样,坚实、伟岸、沉稳而又宽容。一份与世无争的宁和。客人远道而来,静静地享受着怀古情悠的恣意抒发,体面而有尊严。

    离开时,已近向晚。
    土围楼的炊烟向远山飘去。土楼在雾霭中,更显寂寞与凝重。
    多少年来,土楼就这样荒凉地守望于此,守护着一个姓氏的繁衍生息、一个家族的兴衰聚散,一个民族直来的图腾、信仰及光明的未来.......
(鸣谢北海摄影网“人字拖”、“虫小虫”等网友提供图片,以及范翔宇、占洁的文字贡献,点击下方的“阅读原文”链接进入北海新闻网)

   (亲,《遇见北海》目前主推北海“三风”:北海风光、北海风情、北海风味,试图挖掘北海特独的海洋文化及诗意的人文特征,希望得到您的关注:
一、请直接点击题目最下方的字样“关注”
二、请点击右上角“….”图标,点击【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三、阅读更多:请点击右上角“….”,选择【查看公众号】(查看官方帐号),进入后,打开【查看历史消息】
四、订阅:微信搜索bhxww002;点击右上角按钮,选择查看公众帐号,加关注;推荐给朋友可扫一扫二维码。


五,欢迎您留言,我们将及时给您回复
六、如果您对《遇见北海》目前主推的话题有兴趣,有想创作的欲望,请点击本文下方的“阅读原文”字样,进入北海新闻网的同名版块,给我们投稿。外地作家优先。)




                    
                        


来源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DA1NzMwNg==&idx=1&mid=200109820&sn=7d6fe62a2a3012e508fb3b0686a3454d
客家通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12-22 18:48 , Processed in 0.12784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