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306|回复: 0

《张胜友评传》近日出版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6-12-8 14:3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胜友评传》新书封面
海峡之声网5月28日北京讯(记者仇秀莉)书写一个作家文学奋斗史的《张胜友评传》近日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由“引子”“文学梦”“散文,文学人生的启航”“在报告文学的世界里”“报告文学与影视联姻”“出版改革家”等6大版块组成,计20余万字。该书作者钟建红称得上张胜友早期的文学玩伴,在那动荡而苦难的岁月因文学而结缘,形影相随,相濡以沫,对张胜友40多年的文学苦旅了如指掌,因而也就积存了大量鲜为人知的第一手素材。
《张胜友评传》一书,生动形象地为读者展现了张胜友从昔日普通的一介书生到电视政论片创作界首屈一指的大家,从一名新闻记者到“引领中国出版业改革第一人”,从一名普通作家到中国作协领导人的风采。张胜友的成长经历,烙下了社会变革、时代变迁的深深印痕,同时也凝聚了他多年勤奋好学不懈努力和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张胜友的文学人生,无疑将成为众多读者励志的标杆。钟建红对张胜友的作品进行了多角度详细的讲评,尤其着重论述了张胜友将传统意义的报告文学与影视新媒体相结合,从而开创了新的文体美学的可贵探索。
钟建红将张胜友的系列电视政论片称为长篇政论体报告文学,认为文风异常干净、文笔异常简洁,很多地方可以说是惜墨如金,却又异常形象生动,让人过目不忘,几乎每一部作品都能把握住整体与局部、宏观与微观的文学关系,惊涛拍岸的雷鸣,于无声处的跫音,在其作品里珠联璧合,随处可现。张胜友努力把每一个字都表达到无懈可击,有银瓶乍裂之效,文字一段段如铁骑刀枪般突出,自有绵绵不绝的力道,字里行间确乎满是激情,极具思辨性和前瞻性,方块字逸出了一个大变革时代。张胜友把自己的性情、灵魂融入于文字之中、时代内里,成为时代的一部分,“改革作家”的头衔由此而来。多年来,张胜友寻的是文学梦,追的是家国情,他用自己的智慧,为中国改革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中国文坛注入了非凡气脉。
张胜友经常对周围的文友讲:一个作家,要在创作上成就一番事业,光有气度不行,还得有境界。境界是气度的前提,气度是境界的体现。没有大境界,很难有大气度。如果说作家的气度更主要的体现在文,那作家的境界更多地体现在情。
张胜友之所以能够这样一如既往、不厌其烦地抒写社会变革,抒写时代大潮,在于他对改革开放的真情,对国家民族的热爱,他对我们这个国家民族和改革开放的大爱,才使他拥有了一种大的境界。这个境界,就是责任、使命和爱,这是他作品情感和精神的指向。如果没有这样的责任、使命和爱,没有这样的情感和精神指向,他的作品就不会专注和钟情于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就不会有发自内心和生命的歌与哭。正是有了这样的责任、使命和爱,有了这样的情感和精神指向,他的作品,也才有了壮丽宏阔的气度,才有了壮丽宏阔的美丽,当然也就有了壮丽宏阔的境界。

著名作家张胜友近照
据介绍,《张胜友评传》一书由福建省龙岩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编、钟建红著、市文联主席王永昌作序、著名书法家陈奋武题写书名。书中还收录了张胜友创作年表、对张胜友作品的评论和媒体采访索引,以及军旅作家丁晓平撰写的中篇报告文学《张胜友:一朵爬山的云》。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对研究张胜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读本。
张胜友1972年开始发表处女作小说《禾花》。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出版《闽西石榴红》《破冰之旅》《穿越历史隧道的中国》《世纪回声》《父亲》《张胜友语文教材作品集》《张胜友影像作品文存》(三卷本)等散文、报告文学集20部。撰写《十年潮》《历史的抉择——小平南巡》《海南:中国大特区》《让浦东告诉世界》《风帆起珠江》《闽商》《风从大海来》《百年潮.中国梦》《闽西:红色记忆》等电影、电视政论片40多部。荣获(1985~1986)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中国潮》报告文学征文一等奖、冰心散文奖、纪念改革开放30年中国纪录片经典作品奖、电影、电视星光奖等20多项国家级大奖。多篇作品入选大、中学语文教材及翻译成多种外文版本。被授予“新中国60年百名优秀出版人物”及“2010当代中国十大杰出人物”称号。
张胜友是客家人,在客家地区声名远播。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已回乡躬耕禾稼的“老三届”的他,居然赶上“十年开科取士”的末班车,考取大上海那个著名的复旦大学中文系,成为闽西山乡“飞上枝头当凤凰”飞得最漂亮的一个。如此牛逼的事,在“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的闽西客家祖地族群,早已闻名遐迩,成为小小的风云人物了。
张胜友大学毕业分配到《光明日报》当记者、专刊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社总编辑。之后,他又陆续担任作家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党委书记兼管委会主任,中囯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等。职位越来越高,做得也愈发稳健,在某些领域时开风气之先。在“出版大鳄”、“改革风云人物”等一顶顶桂冠之下,一眼望去,他音容笑貌依然是那么朴实的,言行举止依然是那么亲和,真可谓“望之俨然,即之也温”。人们体会到他身上那份天然的质朴,其实属于客家人的那份实在。张胜友走出闽西大山,得益于他的文学引路人张惟的无私提携与指引,张胜友嘉张惟为恩师,一生铭记在心,在人生和事业发达后,但凡恩师有点情况,好事歹事,他都不忘千里迢迢回故乡探望。张惟从事文学创作六十周年座谈会时,张胜友专程从北京赶回龙岩,恭恭敬敬奉上一副贺联:“一甲子笔耕累,著作等身;四十载同道行,师恩如山。”横批“先生风范”。既是唱给恩师的颂歌,也当是自励之鹄。也许因为年轻时曾受惠于人,与生俱来就有一副热心肠的张胜友更是不忘初心,喜欢奖掖后进,为年轻人量力援手。他成了许多人的良师和益友,真真是“胜友如云”。有人称其有儒学遗风,有人开始唤他为“大先生”。

著名作家张胜友近影
张胜友是1948年生人,8年前就退休了。退休后的张胜友埋首笔耕不辍,近年,他又连续撰写了多部电影、电视政论片以及一批散文、报告文学作品。老当益壮,不在话下。似乎永无疲倦,一辈子都写不完。退休后的张胜友也还是那个接地气的张胜友,不仅谈笑有鸿儒,出门在外也一如既往有生张熟李往来。人们不禁感慨他那位苦难中坚韧挺拔的父亲,给儿子取了这么个好名字,也油然想到初唐四杰那个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之句:“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千年之后,那个也写文章词赋的张胜友,人如其名,名如其人也!
一路走来一路歌。张胜友政论行文,是飞入天地,在辽远的地方诉说壮阔,是文官执笔写天下,有格局,有气象,有大家风范。往往在开篇就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宏大,易把人镇住,也吊足各位看官的胃口,期待下文如何铺展宏大叙事。散文与随笔暂且不提,单就报告文学与政论片而言,其成就绝对是独树一帜、卓荦非凡的。那些作品叙事恢宏,言近旨远,往往在全球视野下观照当下中国,“着眼于历史的纵深处寻找社会变革之源流”,多维度地诠释时代与命运、历史与未来、大国与小家,深刻地凝聚中国力量、弘扬民族精神、传诵中国梦。一篇篇文字,文质兼美,脉胳清晰,思想深邃,要精细有精细,要情怀有情怀,要深度有深度,有如长歌浩叹,诚为视觉盛宴。评论界说他的作品堪称“中国改革开放编年史长卷”,他是中国电视政论片创作第一人、至今仍是执牛耳者,诚不为过。
近日,张胜友又传佳音,被国务院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显然,这是终身荣誉职务,对于一个作家的劳作是很高规格的褒奖!
   


来源链接: http://www.vos.com.cn/news/2016-05/28/cms876323article.shtml
客家通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5-1-5 07:22 , Processed in 0.12965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