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128|回复: 0

嘉德秋拍预览|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得天然趣—扬州画派书画》:...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6-12-3 21: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八怪”对于文人画的变革是较为全面的,既有思想层面的,也有技法层面的,不仅是画,还有书法与诗、词、曲、印,张扬个性特征。他们以书为画,又以画入书,民间的小调、百姓的俗事,统统可以入诗入画,冷寂的文人画坛,焕然有了丰富多彩的新天地。
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得天然趣—扬州画派书画》:纵横笔墨得天趣——关于『扬州八怪』
/萧平(丙申之秋于金陵爱莲居)
"扬
州八怪”,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活动于扬州、画风特立的一批画家。对于“八怪”,各家说法不一,加在一起共十五人。以年龄长幼排列如下:陈撰(1678—1758)、华嵒(1682—1756)、高凤翰(1683—1749)、边寿民(1684—1752)、汪士慎(1686—1759)、李鱓(1686—1762)、金农(1687—1763)、黄慎(1687—1770)、高翔(1688—1753)、李葂(1691—1755)、郑燮(1693—1765)、杨法(1696—约1762 后)、李方膺(1697—1756)、闵贞(1730—1788 尚在)、罗聘(1733—1799)。
其实,若论条件相似,可以列入的画家还不止此数。在所列的十五家中,大都与扬州有关,或生于此,或居于此,或活动于此,或交友于此。他们的共同点,除了与扬州的关系外,大都属于中层或以下的文化人,诗、文、书、画、印皆所擅,少数为官者,也仅仅“七品官耳”,最后还是卖画终老的。他们主要取法于传统文人写意画的范式,但从各自不同的审美、个性给予改造和变化,形成鲜明的个性特征,却又不远离市民与百姓,有些甚至借取民间的形式。他们把标举“士气”的文人画推广普及到民间,他们是文人画或曰士夫画的还俗者。
“八怪”对于文人画的变革是较为全面的,既有思想层面的,也有技法层面的,不仅是画,还有书法与诗、词、曲、印,张扬个性特征,显然是最为突出的,古厚朴拙者有之,精妙入神者有之,纵横洒落者有之,冷峻奇崛者亦有之……他们以书为画,又以画入书,民间的小调、百姓的俗事,统统可以入诗入画,冷寂的文人画坛,焕然有了丰富多彩的新天地。近些年来,国内外拍卖场陆续出现过零星的“扬州八怪”作品,但如此集十二家三十九件之多的专场,则是首次。
华秋岳自奇其画,游京师无问者。
一日有售赝画者,其裹华笔也,华见而太息出都。
——清·戴熙《习苦斋画絮》
无不标新领异,机趣天然。
——清·秦祖永《桐荫论画》
华嵒,字秋岳,号新罗山人,又号布衣生等。福建临汀人。早年家贫,出身于民间画工,后流寓扬州,以卖画为生。平生『不慕荣利』,以技为隐,擅画花鸟、人物、山水。花鸟画脱胎于清恽寿平。山水主要取法元人,旁参唐寅。人物师法陈洪绶、马和之,别具风格。由于他来自民间,又具有『诗书画三绝』的文人素质,作品形成『文质相兼』的艺术趣味,明朗、清新、俊逸的笔调表现了他『离垢』的审美理想。华嵒的画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29
华喦 芙蓉野鸭
立轴设色纸本
戊辰(1748年)作
130 ×59.5 cm
鉴藏印:希坡审定、曾藏何蘧盦处、何瑗玉印
说明:
旧藏者何瑗玉(清道光-光绪间,19世纪),字蘧盦,又号莲身居士,广东高要人。官翰林院待诏,富收藏。与兄昆玉均精鉴别,享誉岭南。
新罗山人是个天才型人物,他能诗能文,书法亦佳,而画尤称一绝,小写花鸟为恽南田后第一人,又善山水、人物、鸟兽鱼虫,亦无一不佳。是扬州画派中极为杰出的一个。此轴写群凫戏水,有浮溪鸣叫者,有俯首觅食者,有登岸修羽者;有黑羽赭腹者,有羽翼纯白者,神态极为生动。坡旁苇草飘拂,蜀葵迎风,用笔灵秀,设色淡雅。画面动静生发。品在逸、妙之间,真仙笔也,读之令人神往。
曾经清人何瑗玉收藏,瑗玉收明清画多而精,其距新罗生活的年代不远,故能鉴其真也。
十二家中,华嵒最擅写生,其笔下之动物、禽鸟无不具有鲜活的生命。《芙蓉野鸭》一图,即是证明。高凤翰丁巳废右手,改用左笔,格外恣肆纵横,其《牡丹湖石》可见大略。
最风流处却如痴,颠米迂倪未是奇。
再散千金仍托钵,已残右腕更临池。
殷生潇洒谈元日,戴椽昂藏对簿词。
见说淮南传盛事,遗文争患少人知。
——清·卢雅雨
西园砚癖夸石交,左手握管疑持螯,
涉笔诡异别趣饶。
——清·凌霞《天隐堂稿》
高凤翰,字西园,号南村,自号南阜山人,山东胶州人。曾任安徽歙县县丞,去官后流寓扬州。擅画山水、花卉。山水师法宋人,近赵令穰、郭熙一派。五十五岁左右,右手病改用左手。更号『尚左生』刻印『丁巳残人』。其画具有宋人雄浑之神,元人静逸之气。秦祖永《桐荫论画》评道:『离奇超妙,脱尽笔墨畦径,法备趣足,虽不规规于法,而实不离于法。』

1201
高凤翰 牡丹湖石
立轴设色纸本
乾隆乙丑(1745年)作
132.5 ×48 cm
鉴藏印:王季迁氏审定真迹
说明:王季迁(1906-2003),又名季铨,字选青,别署王迁、己千、王千、纪千。苏州人,东吴大学毕业。善山水,从顾西津、吴湖帆游,以“四王”为宗,尤精鉴赏,海内大家。其收藏之富,为华人魁首,在海内外皆有极大的影响。
高凤翰多才多艺,能诗能画能书,兼擅治印,早年受知于王渔洋,后复为卢雅雨等所赏。尝任歙县、绩溪仪征县令,有政声,以受诬去官,遂卖画扬州,终以穷愁老病于乾隆十四年弃世。时年六十六岁。乾隆二年,高凤翰以风疾右手病残,遂以左手作书画,不数年而熟练如故,古朴雄豪益胜未残时,其嗜艺术似性命,及顽强毅力令知者肃然生敬。此图作于乾隆十年乙丑,已为左手所作,然笔墨使转纵横如意,顿挫起落,赋形绘色极为纯熟,而笔力雄健,意气入神,虽右臂健壮者不能及也。崖上花,以红色淡染,余皆墨钩。题云:“红妆争出斗风流,知道人从艳色求。”虽自嘲,然应世从众,亦扬州画派谋生一途,虽求雅俗共赏,仍各个个性毕露,为难能也。

1204
高凤翰 岁朝图
立轴设色纸本
乙丑(1745年)作
110.5 ×49 cm
鉴藏印:角茶轩收藏书画之印
出版:《金石书画》第七十五期,东南日报,1937年。
此图亦作于乾隆乙丑,因为开岁之初,故笔底有喜气及腾跃之气。松梅竹枝插瓶盎,后以柑橘衬之,皆新年案头之供。即景图之,故生动有致,墨沈淋漓,盖兴来之作,故佳。

1205
高凤翰 草书信札册
册页(八开)水墨纸本
乾隆三年(1738)作
28.7 ×16.6 cm (每幅)
著录:
1.《扬州八怪书法印章选》,第226-233页,江苏美术出版社,1993年。
2.《高凤翰年谱》,第383-384页,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
此册八开,乃高凤翰寄其甥思陶札子二通,书于乾隆三年。此前一年他中风右手瘫痪,故改左手作书画,因不习惯,故札中称“每作百余字外,便掣筋痛。”第三札亦称“左手作书画亦甚拙而苦,大逾常格。”可见他初习左手执笔之艰辛困苦,亦可知其日后有所成就之大不易。但他生性乐观,末一纸称“他日可装一册,知满仲山又当发财也。”满仲山估计是当地一裱画师。故高凤翰开玩笑说他装裱此册“当发财也。”其诙谐达观,于此可见一斑。而他所以能在困顿苦厄之中逆境而上,终于在艺坛出人头地,正与其乐观顽强的个性大有关联。读之令人起敬!

第三札:“左手作书画亦甚拙而苦,大逾常格。”

末一纸:“他日可装一册,知满仲山又当发财也。”
李鱓是“八怪”中唯一两度进入宫廷的画家,却偏偏性格不拘,《花鸟册》为其晚岁所作,笔墨多变,放纵中见古拙,耐人寻味。李方膺下笔痛快,特擅写梅,其晚岁作《墨梅图》自题曰:“十日炊无米,梅花兴更狂,平生甘淡漠,嚼雪是家常。”可见其品性之高洁。
书法古朴,款题随意布置,另有别致,
殆亦摆脱俗格,自立门庭者也。
——清·秦祖永《桐荫论画》
复堂作画真粗豪,大胆落墨气不挠。
东涂西抹皆坚牢,砚池滚滚惊飞涛。
——清·凌霞《天隐堂稿》
十分颜色十分红,顷刻名花在眼中。
富贵都凭吾笔底,不愁天放落花风。
——清·李鱓《牡丹湖石》

1209
李鱓 花鸟册
册页(九开)设色、水墨纸本
乾隆十七年、十八年(17521753年)作
26.8 ×40.6 cm (每幅)
此册九开,作于乾隆十七、十八年,画兰、桂、杏花、萝卜、鹌鹑、锦鲤、荷花白鹭、杏花小鸟等。虽为晚作,然笔减意不减。其中折枝杏花乃对花写出,含露欲滴,如淡妆倩女,风神秀美;锦鲤一幅,红鳞碧草,活泼泼有濠梁之乐;紫蝴蝶一幅亦淡雅野逸,皆无霸酣之态。他平生画花卉多而禽鱼少,此册有五开,可见是其用意所作,非率而应酬之品可比。

杏花

锦鲤

紫蝴蝶

1211
李鱓 梅兰竹石
立轴水墨绢本
雍正八年(1730年)作
108 ×53.2 cm
鉴藏印:屺瞻墨缘、柏村审定珍藏、乐山主人
说明:朱屺瞻旧藏。
朱屺瞻(1892-1996),江苏太仓浏河新镇人,名增钧,号起哉、二瞻老民。斋名梅花草堂、癖斯居、养菖蒲室、修竹吾庐等。历任上海艺术专科学校教授、西画系研究所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
李鱓中年曾供奉内庭,诏令从蒋廷锡学。此图作于雍正八年,李鱓四十五岁时,笔法用墨,皆不离蒋氏法门,潇洒清逸之气为晚年所无,乃其画中清品。曾经朱屺瞻先生收藏,先生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收明、清诸大家画多而精,故此轴尤可珍也。

十日厨烟断米炊,古梅几笔便舒眉。
冰花雪蕊家常饭,满肚春风总不饥。
——清·李方膺《题墨梅诗》
河鱼一束穿稻穗,稻多鱼多人顺遂。
但愿岁其有时自今始,鼓腹含哺共嬉戏。
岂惟野人乐雍熙,朝堂万古无为治。
——清·李方膺《鲇鱼图》
李方膺,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江苏南通人。曾以父荫出任山东乐安、兰山,安徽合肥等地县令。为官清正,为民着想,因不肯随上级俯仰而被诬罢官。寄居南京项氏借园,常往来于扬州,卖画为生。善画松、竹、梅、兰及小品,主张绘画创作应直接向生活学习,以创造出自己独立的风格。李方膺的画风如其为人性格,落墨雄肆浑厚,沉着痛快,用笔横涂竖抹,脱略恣纵,以气势胜。与郑燮、李鱓相友善,曾合作《岁寒三友图》。

1216
李方膺 墨梅图
立轴 水墨纸本
乾隆二十年(1755年)作
140 ×47 cm
李方膺善画梅,卷、册、堂轴传世颇多。好用减笔,虬屈苍劲,有临风傲雪之状,与金冬心古质之笔,汪巢林清逸之趣,高西唐瘦冷之态,神趣有异,然皆画梅高手,难分轩轾。此轴写老梅凌空,二枝劲直向上,一枝俯出,至梢头复上仰,郁郁生气,尽在笔头,也在枝头。花亦多作仰态,虽疏疏着笔而精气神跃然满纸。“平生甘淡漠,嚼雪是家常。”冷逸放达,素心人才能得此满纸清韵。

1215
李方膺 双鱼桃花
立轴水墨纸本
乾隆八年(1743年)作
74 ×41 cm
李方膺,清乾隆时南通人。幼随其父耕读于乡,后举贤良方正科至山东任县宰,后罢归,卖画维扬,为八怪之一。初作小写意,乾隆初结识李复堂受其影响纵笔作大写,以淋漓古质而自成一家。此轴写桃花鳜鱼,皆系竹篮之上,一鱼侧身,一鱼正仰,桃枝则低昂斜出。落笔迅猛,用中锋疾扫,如篆如草,圆厚跌宕,表现力极强。自题七绝一首,书法重实,足称三绝。
杨法之书可谓奇特,《篆书五言诗》,以战笔作篆,俨然如画,又以草书落款,奇奇怪怪,正其独到。黄慎以大草书法写人物,《添筹图》巨幅,洒落自如,飘然入仙乡。闵贞称孝子,擅人物孩童,却也能山水,《溪山探幽》别出一格。
春水一江隔,怀君意独真。
同为林下老,谁是眼中人。
野服疏狂态,沙鸥远近邻。
片帆何日便,携手更相亲。
——清·汪士慎《怀杨已军》
已军篆法能兼包,诗情古淡惟白描,
太羹元酒非官庖。
——清·凌霞《天隐堂稿》

1214
杨法 篆书五言诗
立轴水墨纸本
100.5 ×43.5 cm
出版:
1.《名人书画》(第八集),商务印书馆,1918年。
2.《支那墨迹大成》(第八卷)“条幅”,(日本)兴文社,1973年。
此轴字体出于钟鼎,而笔势腾挪,然力量出于笔尖,故瘦劲入骨,却活泼灵动,绝无一般篆书的拘板之态,与当时书坛擅小篆者大异其趣,虽任越却古意盎然,是其佳作无疑。

闽中画师有瘿瓢,曹衣吴带皆熔陶,
点睛活泼同秋猱。
——清·凌霞《天隐堂稿》
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涯乱树根,
画到精神飘没外,更无真相有真魂。
——清·郑燮赠黄慎诗
少小离家拜画师,夺来风骨写枯枝。
可怜清际无狂草,管领扬州天下知。
——清·黄慎自作诗
黄慎,字恭寿,号瘿瓢,福建人,寄寓扬州,为乾隆时“扬州八怪”之一。擅人物、山水,初师上官周,后放笔大写,遂自开生面。

1220
黄慎渔翁得利图
镜心设色纸本
124.5 ×58.5 cm
黄慎,乾隆时福建宁化人,字躬懋,又字恭懋,更字恭寿,号瘿瓢。幼贫,遂学画谋生,初学上官周,遂能作细笔人物,造型能力极强。后纵笔为写意,定居扬州,为八怪之一。此图写一白发渔翁雨中钓鱼而归,边行边对鱼作笑,满足于得鱼换酒,醉眠芦花的简单放达生活。鱼尾摆动的鲜活之状,老者自在在得的蹒跚之态,跃然纸上。笔墨淋漓,纵横如意,纯熟已极。渔竿自纸顶一笔而下,信手而得,极见功力。是其佳作。

1221
黄慎 添筹图
立轴设色纸本
293.5 ×129 cm
说明:苏州文物商店旧藏。
出版:《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六册,130页,苏3-065,文物出版社,1993年。
著录:《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肆),第2023页,东方出版中心,2011年。
黄慎,字恭寿,号瘿瓢,福建人,寄寓扬州,为乾隆时“扬州八怪”之一。擅人物、山水,初师上官周,后放笔大写,遂自开生面。此图写传说“八仙”中汉钟离、吕洞宾故事,二仙宽袖大袍,迎风作法,半空有仙鹤应召飞来。幅式巨大而气势一贯,确非凡笔。
边寿民,苇间居士,以芦雁名,所作大雁形态各异,却笔笔交待清晰,亦其性格所致。汪士慎亦以写梅胜,《清夜烹茶》一图,反映了他于山水画方面有不凡造诣。
苇间好,明浦豁西窗。
两岸荇芦侵阔水,半天紫绿挂斜阳。新月到回廊。
苇间好,最好是新睛。
寺后菜畦春雨足,城头帆影夕阳明。人傍女墙行。
苇间好,初夏最关情。
浅水半篙荷叶出,深芦一带水禽鸣。雨后杂蛙声。
苇间好,重九雨霏霏。
古寺客穿红叶出,小舟人载菊花归。酒熟蟹螯肥。
——清·边寿民《忆江南·苇间好》
边寿民,初名维祺,字颐公,又字渐僧、墨仙,号苇间居士,晚年又号苇间老民、绰翁、绰绰老人。江苏淮安人。善画花鸟、蔬果和山水,尤以画芦雁驰名江淮,有『边芦雁』之称。其泼墨芦雁,苍浑生动,朴古奇逸,极尽飞鸣、食宿、游泳之态。因他画芦雁,称其所居名『苇间书屋』。他又工诗词、精书法。

1226
边寿民 寒汀芦雁
立轴设色纸本
雍正壬子(1732年)作
94.3 ×106.3 cm
此图作于雍正十年壬子,是边寿民中年之作,故构思用笔皆严谨周到,绝无荒率之态。群雁呼应之状,江湖幽旷之景,大地冻凝之色,都意到笔随,颇为用心。自题作于富春江上,可见是出游时作。江山陶冶,见景生情,激发画兴,非泛泛应酬而为。史传称边寿民墨中每加胶,此图极为明显,禽羽及冻冰墨汁皆结边,是其一证,的笔无疑。

小院栽梅一两行,画空疏影满衣裳。
冰华化雪月添白,一日东风一日香。
——清·汪士慎《题梅花》
莫道称高蹈,孤清性所耽。结欢无热客,侵梦有烟岚。
贫久衣裘敝,厨荒菽粟甘。不知三市外,何处拥华骖。
——清·汪士慎《岁暮自嘲》
汪士慎,字近人,号巢林,又号溪东外史,安徽歙县人。一生清贫穷窘,酷嗜茶,性爱梅,居扬州以卖画为生,安贫乐道。晚年双目失明,却自我安慰道从此不用再见那些忙忙碌碌的平常人了。以手摸索作画,经过不懈地努力后,比未失明时画得更加工妙。善画梅、竹,工篆刻、八分书。刻印与高翔、丁敬齐名。所画梅花清淡秀雅,有一股疏香冷气,以抒发其清高孤傲的襟怀。故金农评道:『千花万蕊,管领冷香,俨然灞桥风雪中。』

1227
汪士慎 梅花册
册页(十开)水墨纸本
辛丑(1721年)作
26.5 ×32 cm
鉴藏印:戴芝农父秘笈之印、培芝珍秘、芝农秘玩、润州戴氏倍万楼鉴真、曾藏戴芝农处、培芝清赏、培之所藏、戴氏芝农藏书画印、润州戴植字培之鉴藏书画章、培之清赏(1-9印,参见上书《戴植》48820303426231917印,1545页)
说明:
1.上款“振华”或为程从龙,字荔江,又字振华。江苏甘泉人,一作淮阴人。多才艺,精鉴赏。康乾间的重要古印收藏家,好聚全石泉布,曾于乾隆三年(1738)编就《秦汉印谱》六册。汪士慎、高翔常与程振华一道观赏秦汉古印,讨论印学。本专场1235号金农漆书《南华经》,款署“南华经,书为振老年道兄。”或亦为程从龙书。
2.旧藏者戴植(清道光间,19世纪),字培之,号芝农,一号成芬,别署诚庵、芝道人、听骊馆主人、培万楼主人、翰墨轩主人等,江苏丹徒人。其“翰墨轩”、“心太平轩”、“培万楼”收藏书画和古籍,在当时称极一时,其中宋、元、明刻本10余种。其所藏书画后来大都归于上海博物馆。
汪士慎,字仅诚,又字近人,号巢林、七峰居士、溪东外史等。安徽人,久寓扬州,为八怪之一,擅画花卉,尤长画梅,瘦枝繁朵,清气满幅,是八怪中画品极高的一个。他早年学石涛,墨色浓重,有淋漓之概。今藏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桃花书画册》作于他三十五岁时。浙江博物馆所藏的《诗画册》作于四十四岁时。另一幅《古佛像》(今藏广东博物馆)虽无记年,但也必是其较早作品无疑,都有石涛纵宕淋漓的遗风。本场《梅花册》作于康熙六十年辛丑,汪士慎三十六岁,其中梅竹兰石画法,纵恣酣畅,不论是梅花的出枝,兰、竹、石的用笔,都有取法石涛的痕迹,与晚年淡毫柔条的冷逸画法有异,却与上述三件作品风调相近。而其中一开枝干用双勾的,则已有晚作清隽淡逸的气息。是他谋求个人面目的探索期作品无疑。



梅花册 局部
金农创“漆书”,非隶非楷,特立一格,其《南华经》可作一证。他六十岁学画,重笔意,出天趣,《菩提罗汉》即可见也!罗聘为金农弟子,学文学诗,又为老师代笔。其画如其师,真朴中见天趣。《山斋赏花》写友人焦五斗拈须赏花,神采生动,笔意率真,可称妙制。
予年七十始作渴笔八分,汉魏人无此法,
唐宋元明亦无此。
——清·金农书《外不枯中颇坚》自题
年五十余始从事于画。
始画竹,继画梅,继画马,最后画佛。
其布置花木,奇柯怪叶,设色尤异,
非复尘世间所睹。
——清·吴颢《国朝杭郡诗辑》
金农,字寿门,号冬心,又号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二十几种,浙江杭州人。博学多才,工诗词,精鉴赏,兼善书画、治印。在『八怪』中,其学识修养最为广博。晚年居扬州僧舍,以卖画为生,至衰老穷困而死。善画梅竹、人马、佛像、山水等,肖像画追求于似是非是之间,开辟了文人肖像画领域。其书法独创一种自称为『漆书』的字体,富有金石味。诗文有《冬心诗集》、《冬心随笔》、《冬心杂著》等。

1235
金农 漆书《南华经》
立轴水墨纸本
86 ×46.5 cm
鉴藏印:平斋过眼、秦祖永宝藏印、学海堂
说明:
()上款“振老年道兄”或为程从龙,字荔江,又字振华。江苏甘泉人,一作淮阴人。多才艺,精鉴赏。康乾间的重要古印收藏家,好聚全石泉布,曾于乾隆三年(1738)编就《秦汉印谱》六册。程振华与金农既是诗友、画友,又是印友。本场拍卖会1227号拍品,汪士慎《梅花册》署“勤斋汪士慎写此册赠振华同学清玩。”或亦为程从龙作。
()曾经吴云(1811-1883)、秦袓永(1825-1884)收藏
1.吴云,字少甫,号平斋,晚号退楼,又号愉庭,安徽歙县人。喜好古精鉴赏,金石书画。家有“两罍轩”、“听枫山馆”、“二百兰亭斋”专收藏之所。
2.秦祖永,字逸芬,号楞烟外史,金匮(今江苏无锡)诸生,官广东碧甲场盐大使。工诗古文辞,善书,而于六法力深研究。有《桐阴论画》、《画学心印》等。
金农能文能诗善画善书,也善鉴定,见多识广,修养全面,审美能力极强,故治艺为学,皆别出手眼,高人一筹。所作漆书得之于汉魏碑刻而又能自我作古,独开生面。此轴以大小、倾侧破其呆板,在方正中求变化。用笔扁平但气局沉稳、结字紧密而神韵放达,满幅有书卷之气流衍,是其佳作无疑。保存极好,故精气神充彻纸墨间,尤可宝贵。

1233
金农 梧桐清露
立轴水墨绢本
乾隆丙子(1756年)作
119 ×38.5 cm
梧桐,皮青如翠,叶缺如花,妍雅华净,赏心悦目,古人每植之中庭,可赏可荫。倪云林有洗桐之雅事,蔡邕有斫琴之创制。故历代有人咏之画之。冬心此图,写高梧挺立,有冲天之势,其上桐叶如盖,桐实累累。画笔淹润古朴,不染一点尘俗习气。左下漆书三行,书自度曲:“金井鹿卢空,苔阶涩露湿梧桐。无端堕叶,不待秋风。吴宫夜雨,又添新恨二十五声中。”非词非诗,自创体裁,故称之为自度曲。乃词中变体也,活泼清新,读之神怡,与书与画可称三绝。

1234
金农 菩提罗汉
立轴设色纸本
100 ×52 cm
出版:《中国绘画总合图录》第四卷389页,东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
金农善画佛,容貌奇古,衣褶简朴,盖取汉画像石及六朝碑刻而自创新意者。此图画达摩面壁,浓眉虬髯,朱衣侧身,身旁拳石横卧,峭壁高耸。山石尽以墨染,使简笔勾勒的红衣罗汉凸现于观众眼前。罗汉用笔拙重,棕树则灵秀松动,一粗一细,一静一动,亦成对比。上方一带祥云,使原本单调的石壁益显高危而不再平板,在古朴的整体基调中,现出金冬心对细节处理的重视与灵变。是其晚作中之精者。

活梅花于腕下,生竹树于胸中。
春山淡而秋山明,新鬼大而故鬼小。
极云烟之变幻,姿粉墨之临摹。
——清·吴锡麒《香叶草堂诗存·序》
罗两峰聘笔情古逸,思致渊雅,
深得冬心翁神髓,墨梅兰竹,均极超妙,
古趣盎然,人物佛像,尤奇而不诡于正,真高流逸墨。
——清·秦祖永《桐荫论画》
罗聘,字遯夫,号两峰,又号花之寺僧,原籍安徽歙县,其祖迁居扬州。博闻好学,终身以卖画为生。为金农二高足之一,时常为师代笔,深得金农画之神髓。其山水、人物、花鸟画均有造诣,笔法凝重,思致渊雅。人物肖像画继承金农,造型更为准确。又自称能白日见鬼,作了多本《鬼趣图》,以大胆变形的手法描写世态,讽喻社会不平现象,轰动文坛,题者众多。画梅喜用粗枝大杈,以浓墨渲染,花蕊繁密,古趣盎然。其妻方婉仪(号白莲)亦善画,子允绍、允缵也能画,时称『罗家梅派』。

1232
罗聘 山斋赏花
立轴设色纸本
画:41.5 ×56 cm
跋:47 ×53 cm
王文治(1730-1802)题跋
鉴藏印:仁和王绍延收藏书画
说明:
1.上款人焦五斗,名仕纪,镇江丹徒人,杜甫《饮中八仙歌》有“焦遂五斗方卓然”之句,他因姓焦,遂取此典故而以五斗为号,长于诗文。有《金山志》、《金焦二山志》。他与郑板桥、高翔、汪士慎、罗聘等为好友,尤好品茗。本场拍卖会1228号拍品,汪士慎《清夜烹茶图》为同一上款人。
2.旧藏者王绍延,室名宝日轩,浙江仁和人。清末民国杭州地区著名收藏家,孙毓汶离世后,所藏有少量藏品因故释出,王绍延获钱选《浮玉山居图卷》(上海博物馆藏)等多种。
罗两峰是个多才多艺的画家,善山水、花鸟、走兽、人物、佛像,亦能写照,水平都不低,是八怪中之佼佼者。此图写友人焦五斗秋夜赏花,竹篱茅舍,红叶飘零,薪篁掩映。焦五斗夜深独坐,借月光赏篱间牵牛。五斗圆脸朗目,意态潇洒,园落简陋而环境清幽,可见主人是个高逸之士。焦五斗与汪士慎、高西唐、罗两峰之情谊甚笃,茶虐诗狂,是个脱俗的高人。镇江人,与王文治同乡,故王文治为之题咏,“昨夜月光明似水,不知清露湿秋衫。”写五斗忘情物外之雅致也。“画意诗情兴正酣”则道两峰画中有诗有情也。王文治题时为乾隆五十六年辛亥秋,两峰亦画秋景,估计即作于是年,已是其晚年作了。诗、书、画俱佳,极精!

1231
罗聘 疏影横斜图
手卷水墨纸本
嘉庆四年(1799年)作
24 ×300 cm
鉴藏印:仰山堂印
说明:
1.题跋中“杨丈吉人”即嘉定杨谦(1684-?),字筠谷,号吉人,别署益斋、疁城小隐、扫花客、冷清人等。工诗文、岐黄、篆刻。竹牙雕琢亦擅。善写梅花墨竹。
2.“仰山堂”为吴树声斋名,吴树声(1819-1873),字鼎堂,一字筱亭。云南保山人。1844年举人。官山东肥城知县、沂水知县。善书法,尤好钟鼎金石文字,著《鼎堂金石录》。长于音韵训诂之学,有《歌麻古韵考》等书行世。
3.上海文物商店旧藏。
出版:《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十二册,第165页,文物出版社,1993年。
著录:《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肆),第1897页,东方出版中心,2011年。
罗两峰亦善画梅花,初学金冬心,亦取汪士慎之冷逸,后脱然自放,纵笔画江路野梅,苍干劲枝,千花万蕊,满幅生春,气势竟出诸公之上矣!此卷即是,写老干数树,苍皮瘦枝,冲寒凌空。枝与干,皆倔强如铁铸;花与苞,俱饱满莹润,似珠如玉。元王冕诗:“独有溪头老梅树,面皮如铁生光芒。朔风吹寒珠蕾裂,千花万花开白雪。”可以移咏此画。两峰自题则曰:“予今年近七旬,诸老(指金农、高翔、汪士慎等)久已下世,惜不获见予之瘦影横枝,一变其成法也。”其自赏如此。然确已越出诸公之外,并非自夸也。作于嘉庆四年,已是两峰最晚年笔,是其极精之品!
←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










郑燮之竹,洒落中见规矩,正如碧纱清影,自具其生动之姿。他又结合真、草、隶,创“六分半书”。《怀素自叙帖》,为其草书,洋洋洒洒,一气呵成,亦是他的另一面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清·郑燮自作诗
隶草相杂,号六分半书,观者谓其创,
而实则因钟繇碑而广,唐时已有草隶之说,此类是也。
——清·曾衍东《小豆棚杂记》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曾任山东潍县知县,为官清正,关心民间疾苦。因开仓赈灾,被诬告贪婪,罢官归家,有『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之美誉。回扬州以卖画为生。善画兰、竹、石,尤精墨竹。取法石涛,又师徐渭、高其佩笔意,潇洒活泼。主张学习古人要『师其意不在迹象间』,以草书、隶书之法画兰竹,形成了删繁就简、清新脱俗的个人风格,藉笔墨将其兀傲不平之气抒发出来。其书法以画法入笔,创『六分半书』,纵横错落,飘洒有致。

1238
郑燮 碧纱清影图
立轴水墨纸本
乾隆己卯(1759年)作
153 ×83 cm
鉴藏印:古润戴植培之氏一字芝农鉴藏书画记、岳雪楼记(参见同书《戴植》53印,1546页;同书《孔广陶》12印,205页)
说明:曾经戴培之(清道光间,19世纪)、孔广陶(1832-1890)收藏。
1.戴植,字培之,号芝农,一号成芬,别署诚庵、芝道人、听骊馆主人、培万楼主人、翰墨轩主人等,江苏丹徒人。其“翰墨轩”、“心太平轩”、“培万楼”收藏书画和古籍,在当时称极一时,其中古籍收藏中,宋、元、明刻本10余种。其所藏书画后来大都归于上海博物馆。
2.孔广陶,清著名藏书家、刻书家。字鸿昌、一字怀民,号少唐,别称少唐居士。广东南海南庄罗格人。国学生,官分部郎中、编修。藏书处称“三十三万卷书堂”,又有“岳雪楼”,所藏之书,皆为精品,尤以清殿本为富。孔氏“岳雪楼”与伍崇曜“粤雅堂”、潘仕成“海山仙馆”、康有为“万木草堂”,合称“广东四大藏书楼”。
郑板桥此幅,浓墨密叶冲天而起者居中,右一枝墨较淡者更高,清影摇动是为副。新篁在下仅露梢,疏疏朗朗,却姿态最妖娆。左一竿最奇,叶只数片,却干霄直上,不见起止,为“扫取寒梢万尺长”是也。后伴以巨石,左则密书长题。“影落碧纱窗子上,便佔毫素写将来。”晴窗竹影,引发画兴,而笔底所现,已非眼中所见。诗中所说“剪裁”的乃是胸中之竹也。窗间竹影只是作画的契机,而胸中之竹,才是酝酿已久的“成竹”,有了契机,便呼之欲出了。读板桥画,宜先读其诗题,想其画外之想,始得趣。

1239
郑燮 草书《怀素自叙帖》
立轴水墨纸本
188.5 ×104.5 cm
鉴藏印:苏石风藏、共栽桃李寿山河、憨斋鉴藏
说明:
曾经苏石风(1921-2010)、吴南生(b.1922)收藏
1.苏石风,早年侨居泰国从商,1939年回国,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学习。曾为中国舞台美术学会顾问、上海舞台美术学会名誉会长。
2.吴南生,原名吴祖武,笔名左慈。生于广东汕头市。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广东省政协主席。著有长篇报告文学《松柏长青》等。
郑板桥擅书,自创六分半书,真行并呈,篆隶相间,有散花满地、诸美毕具之美。此轴忽行忽草,纵情而书,起倒倚侧,分行布白,在看似不经意中尽现聚散疏密,沉郁顿挫之妙,是其佳作。

笔墨奇纵,有兔起鹘落之势,衣纹随意转折,豪迈绝伦。
工细之作尤能幽间静逸,无一毫纵横习气。
——清·秦祖永《桐阴论画》
笔墨超逸,各体无不工。然性僻傲,不轻为人作。
——清·蒋宝龄《墨林今画》
闵贞,字正斋,江西南昌人。除画肖像,亦擅仕女和山水。清俞蛟《读画闲评》记载道『求画者摩肩击毂』,又记他感通神明,因得见父母之灵,即时画下父母肖像,逢岁时伏腊,他都要悬挂起来瞻仰,被人称为『闵孝子』。蒋宝龄《墨林今画》记载他『笔墨超逸,各体无不工。然性僻傲,不轻为人作』,可见,以画为业的闵贞很注重独立人格。

1224
闵贞 溪山探幽
溪山探幽
立轴水墨纸本
乾隆壬寅(1782年)作
168.5 ×91.5 cm
闵贞以擅粗笔写意人物而名于乾隆时扬州画坛,与同善意笔人物的黄慎堪称伯仲。山水则少见。此轴忽作焦墨,枯皴渴擦,有苍莽奇崛之趣,与黄慎的花鸟一样,画格皆在其人物之上。甚为难得。
阅书赏画,自书画中看传统,看笔墨,看性情,看创造,所得者,天然趣也!

更多拍品预览将于近期陆续推出,敬请期待!
?点击下列标题查看更多本期精彩内容:
   


来源链接: http://business.sohu.com/20161028/n471690651.shtml
客家通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12-22 22:34 , Processed in 0.12535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