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37|回复: 0

盘龙镇:“神歌”中有何奥秘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6-12-3 03:5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 在荣昌区盘龙镇,许多居民会讲一种与重庆话截然不同的语言,咬字十分圆润,每句话结尾音调上扬,就像唱歌。重庆人来到这里,往往会感觉到了异乡。

盘龙镇,一名女子正在织夏布。(盘龙镇政府供图)
“舍反了么?”“阿么呢。”
在荣昌区盘龙镇,许多居民会讲一种与重庆话截然不同的语言,咬字十分圆润,每句话结尾音调上扬,就像唱歌。重庆人来到这里,往往会感觉到了异乡。
镇上还有许多人会古老的手工织布法:把经线挽到木制的织布机上,再将纬线穿进梭子里,双手飞快穿梭,双脚有节奏地踩动踏板。经纬线纵横交错,布面便一点点延展开来。而且,当地会织布的人和上了年纪的人一般都会唱“外人”很难听懂的“神歌”。相传,这歌已经传唱了100多年。
当地人讲的究竟是什么方言,“神歌”又是什么?近日,记者来到盘龙镇,探寻“神歌”之中的奥秘。
当地人说话为啥像唱歌
“我们讲的是客家话。”《盘龙镇志》主编李良燊告诉记者,盘龙镇现有8万多人,其中4万多人是客家人;客家人讲的,正是成型于南宋的客家话。
据统计,盘龙镇是重庆现存最大的客家“方言岛”--即一定地域范围内,居民所使用方言与区域外方言完全不同,使得在语言交流上该地域如同大海中的一个孤岛。
“客家人有句祖训:宁卖祖宗田,不丢祖宗言。”李良燊介绍,盘龙镇的客家方言主要有6个声调,平声、入声分阴阳,而去声和上声不分,在“外人”听来像是唱歌。
“舍反了么”是问你“吃饭了吗”?而“阿么”则是“还没有”的意思。
织布人创作的“神歌”
那么,“神歌”又是什么?李良燊说,要了解“神歌”,先要了解夏布。
夏布,是盘龙镇人手工纺织的麻布,原料是苎麻。
别看它样子普通,却已有近千年历史。相比起普通的棉布,夏布薄如蝉翼,用它制成的衣服既吸汗又透气,穿在身上十分舒适。
根据史料记载,清朝康熙至乾隆年间,湖广移民入川,广东兴宁、长乐等县的客家移民来到盘龙落户,苎麻也随之被带到盘龙栽种,使得当地夏布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手工织布辛苦,而“神歌”正是织布人为消解疲劳而创作的。
民国时期,夏布畅销,盘龙人多以织布为生,疲劳时往往喜欢吟唱自编的歌曲,来提神醒脑。而当一天的劳作结束后,大家也爱在院坝里唱几段“神歌”,休闲放松。
令盘龙人欣喜的是,夏布从民国时期一直“火”到了现在。如今,盘龙镇设有重庆市夏布微企孵化园,进驻企业70多家,年总产值达44亿元。
“神歌”到底唱些什么?
85岁的颜坤吉老人织了70多年夏布,是国家级夏布编织技艺传承人,也是传唱“神歌”的专家。
“幺妹(小妹)要勤快哟,勤快要绩麻。三天麻篮满哟,四天就崩了弦。上街就把机匠请……”应记者邀请,颜坤吉老人随口就唱起了一段悠扬的“神歌”。
颜坤吉老人说,“神歌”一般描述日常生活,也有根据民间故事改编的。他的代表作之一《魏昆元坐书房》就是根据民间故事改编而来,讲述男女主人公的悲欢离合。
小贴士>>
从主城出发,沿渝昆高速行驶约110公里到达荣昌后,再沿荣隆互通进入聚龙路、人和路行驶约11公里,到达盘龙镇。当地特产及美食有夏布、羊肉汤、盘龙仔姜等。(记者 申晓佳)
     


来源链接:
客家通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5-4 06:45 , Processed in 0.15152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