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668|回复: 0

谁说增城没有名人的....把这条微信甩给他看!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6-12-1 08:3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崔与之(1158—1239)


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字正子,号菊坡,增城中新人。南宋绍熙四年(1193)中进士,成为广东由太学取士的第一人。先后任浔州司法参军、邕州通判、扬州淮东安抚司、四川制置使等职,作为边关大帅长期与金兵作战,使金兵不能越雷池半步。端平二年(1235),理宗拜授与之为参知政事,后受为右丞相,但崔淡薄名利,曾8辞参知政事,13次请求辞免右丞相,历史上传为佳话。同时,又是著名诗人,治学主张经世致用,创立岭南史上第一个学术派——菊坡学派,被称为“粤词之祖”。他一生无愧于清正廉明之循吏、治国安邦之名臣。谥“清献”,与唐宰相张九龄并称为“广东两献”。
湛若水(1466—1560)
明理学家、教育家,字元明,号甘泉,增城新塘人。弘治五年(1492)在乡中举,弘治十七年中进士。正德七年47岁时奉命出使安南(今越南),册封安南王。历任南京礼、吏、兵部三部尚书。为官清正廉明,热心教育,一生捐资创办书院超过50所,门下弟子4000余。明代心学大师,时与王阳明齐名,有“北王南湛”之誉,其创立“随处体认天理”学说,在日本及东南亚有很大影响。若水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以寿示人,95岁临终前仍讲学。著有《湛甘泉文集》。
伍来成(1899—1943)(伍氏祠堂)
伍来成(1899一1943年),新何村人。搬运工人出身,增城县早期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民国15年(1926年)初,以新塘镇和新塘火车站的工人党员组建中共新塘支部,伍来成被选为支部书记(增城第一位书记)。他随即开展工作,发展党员,扩大党组织,发动工农群众人工会、农会,组成新塘搬运工人的工会组织“粤港澳劳动同德工会新塘分会”。
古成之(968—1038)
北宋学者,字亚奭,增城福和人。宋朝岭南进士第一人。为人厚德气量大,进京赶考时被同行学子暗下哑药,而被取消考名,但成之却宽大为怀不抱怨,奉行“怨道”不追究,受到当朝皇帝和百姓的称赞。初任元氏县尉,因才能卓著,改知青益州,秘书省校书郎。成之任锦州魏城知县时,以爱民之心施政,他运米救济饥民,发药给民疗疾,使数千人得以生存。又“立学校,课农桑”。著有《易疏删定》和《诗集》传世。
郑中钧(1914—1977)
郑中钧(1914—1977)增城县福和镇郑新村人。幼年随父亲郑国杨在家乡读小学。稍长往香港寄居伯父郑国生(郑景贵孙)家,在圣约瑟英文中学毕业后,入学预科深造。40年代后期,任旅广增城商会会长及香港中华总尚会委员。热心公益事业,曾连任香港北角街坊福利会理事长20年,任内建成一幢六层楼会址。60年代迁居,仍任永远会长。又被推选为各区街坊联合总会副主席、南华体育会永远名誉会长。1963年创办政府津贴学校,为增城子弟提供学习场所,被任为校董会主席。该校扩展至30个教学班,1500多人。中钧去世后,其夫人郑黄月芳及后代,继承中钧遗志,捐资给家乡。在荔城建成郑中钧中学,1990年落成。
何仙姑

中华道教名人,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生于唐朝开耀二年(682年),增城人何泰之女,因勤劳、聪慧、富有爱心,向往美好生活,而被神化为仙,成为中国妇女美丽善良、智慧的化身。《增城县志》、《全唐诗外编》收录有她的诗歌。每年农历三月初七为何仙姑诞。“八仙”的故事在海内外广为传颂,何仙姑在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道教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
胡庭兰(1507-1581)

明代学者、抗倭名将,字伯贤,增城荔城人。早年读书勤奋,嘉靖二十八年(1549)中解元,次年中进士。嘉靖三十年夏,出任提督福建学政。时倭寇常扰福建,庭兰招募精兵、训练水军,多次击败倭寇。庭兰治学严谨,学识渊博,一生操守高洁,爱国亲民,为官清廉,德才兼备,文武双全,在增城民间留下许多故事广为传颂。胡庭兰作为明朝名贤,抗倭名将,深受百姓爱戴。晚年回乡倡导教育、倡建雁塔、整理湛甘泉文献,著有《诗易讲意》、《相江子集》,对增城文化有很大的贡献。
郭继枚(1982-1911)

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增城福和人,马来亚归侨,出生于马来亚霹雳州务边埠。1910年夏,在务边埠加入同盟会。1911年初,同盟会密谋在广州起义,继枚毅然告别结婚仅三天的妻子,回国参加广州起义,他加入攻打总督署的决死队,奋勇争先,只身炸毙8名清军,为直捣总督署开辟了前进道路。撤退时,继枚不幸中弹牺牲,时刚年满19岁。后人以继枚路、继枚小学予以纪念。郭继枚以“忠贞为国酬,何曾怕断头”的英雄气概,用牺牲唤起国人的觉醒,永远值得后人缅怀和学习。
赖际熙(1865-1937)

杰出客家文化社会活动家、新兴客家学奠基人,字焕文,号荔垞,增城增江人。清光绪十五年(1889)中举人,光绪二十九年,在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的科举考试中,中进士,钦点翰林,授国史编修,再晋国史馆总修、总纂。民国二年(1913)任香港大学中文总教习兼教授,创办中文系、学海书楼。一生专心从事中文教学与国学传播和研究,赖际熙是香港崇正总会创建人之一,在旅港客籍社会享有崇高的威望。著有《清史大臣传》,编有《崇正同人系谱》、《赤溪县志》、《增城县志》(民国十年)。后人集其平生所作编有《荔垞文存》。赖际熙推行国学教育的功绩扬名于香港及南洋多地,他是一位国学教育忠诚的传承者和积极的弘扬者。
陈大震(1228-1307)

南宋名贤,字希声,增城新塘人。南宋宝佑元年(1253)进士,初任博罗县主簿,后升为循州长乐令。咸淳七年(1271)代理雷州知州。他为官清廉,处事果断;判案数百,全无冤案,被百姓称为“神判”。他淡薄名利,不满官场腐败,请辞回乡,宋端宗曾招他尚书吏部侍郎,元世祖也曾受其司农卿,广东儒学提举,大震一一拒任,长期隐居陈家林。晚年与广州路教授吕桂孙纂修《大德南海志》,为广州志书奠下坚实的基石,为岭南历史文化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
余宾公(1033—1049)
佛教名人,增城正果人。年少聪慧,心慈孝顺。余宾公一心向佛,到明山寺削发出家修行。皇祐年间(公元1049)16岁时,坐化于瑞山石上。后人在瑞山建佛爷寺,后迁至今增城正果寺,每年农历五月初九为佛爷诞。



李肖龙(1228—1291)

李肖龙,字叔膺,增城龟峰铺(今增城荔城街龟峰里李屋)人。其父李光发为南宋的通直郎。李肖龙在咸淳七年(1271)中进士,官历赣州司户,代理长乐(今五华)县事,太令,朝议大夫。李肖龙为官清正严明,在他出任代理长乐县事期间,因知县腐败,常有大姓人家欺小姓人家,小民受苦,治安混乱等现象。李肖龙上任后,先惩治大姓人家又立纪法,组织乡兵,并禁止男女为巫,规理婚姻,兴办学堂,使社会稳定,政治清明,百姓安居。现百花林留有其石刻“荔子漫山红”诗。




石文光
南宋武将,增城荔城人。南宋德佑二年(1276)元军攻陷临安,大臣陆秀夫与张世杰护少帝退至广东海上,左丞相陈宜中打算侍奉少帝逃往真腊占城(今属越南),先往联系,文光从行,暗中察觉宜中没有返回意思,于是聚结占城人及部属乘数十艘船回广州。时宋室已亡,文光率兵在增城结寨,保卫乡里,境内得以安宁。今夏街、郑田有石王庙供奉。


廖金凤
(廖金凤墓)
南宋武官,增城长沙(今广东龙门县)人。南宋开庆元年(1259)进士,官任增城尹,长沙守,太尉,银青光禄大夫。廖金凤生平敦尚俭朴孝友,轻财好施,总理军旅时,号令严明又能爱护将卒,屡立战功。后元兵迫境,宰相张世杰保幼主宋帝驻崖山时,廖金凤驻守梅关,率部队支援崖山。宋亡后,廖金凤隐居增城乡下,怡情山水,不愿为官,元朝聘他参与朝政,廖金凤以诗辞谢。
李昂英

南宋名臣,学者,字俊明,番禺人。宝庆二年(1226)成为广东科举考试的第一位探花,官至龙图阁侍制、吏部史郎。与增城渊源深远,娶仙村陈汝霖长女为妻,与中新崔与之门生结为亲家,整理崔与之文献。死后葬于朱村丰湖虎山,墓葬“伏虎望九岗”成为增城著名景点。
湛菊生(1800-1871)
榄雕大师, 增城新塘人。菊生年少勤学,多次科举不中,转而专心雕刻,所雕“赤壁游舫”将苏东坡游赤壁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船底外表还刻《前赤壁赋》共537字,要用显微镜才看得到,实为稀世珍品,当时价值为10两白银。现藏于增城博物馆内,为镇馆之宝,价值无法衡量。菊生技巧称得上鬼斧神工,代表了广州榄雕的最高水平。现广州榄雕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廖弘


增城丝苗米培育者,增城朱村白水山栖云寺和尚,法号半叶。原籍福建,中过举人,因仕途不得意做了和尚。他最先在县城凤凰山的万寿寺坐禅,后被主持推荐到白水山的栖云寺。他除了研究佛经,云游期间还有收集各地优质稻谷的爱好。在栖云寺水田培育出增城丝苗米。因米粒的形状较长而尖细,他就将这种米叫做“丝苗米”,山下村民也称这米为“寺庙米”。增城成为“丝苗米”之乡,功劳首推廖弘。



陈恭尹(1631-1700)

清初岭南诗坛三大家之一,原籍顺德,父亲举旗反清,全家被杀,恭尹被增城湛粹接回避难,娶湛粹女为妻,在新塘度过20多年。他的诗多以感怀家园,反映民疾及描述岭南风物为主题。著有《独漉堂全集》传世,其中《增江前后集》是他就居增城代表作。



石达开(1831-1863)

太平天国翼王、著名军事家,出生于增城派潭镇何大塘村,乳名石岗顶,九岁随族人落户广西贵县,被石昌辉收为养子,取名石达开,后在广西率2000人参加太平天国金田起义。1857年6月因天王洪秀全猜忌,率部出走,同治七年(1863)5月,在四川大渡河安顺场被清军围困,石达开毅然舍命以存三军,后英勇就义。“石达开是增城人”已得到南京太平天国博物馆书面确认。



黄国民(1874-1935)


爱国侨领,增城新塘人。青年时代加入中国国民党,任新西兰惠灵顿支部部长,积极向华侨筹集经费,深得孙中山器重。1923年1月随孙中山乘舰自香港抵广州,任华侨讨贼军第十路军军需长。不久,被广东省政府委任为增城县长,又兼任国民党增城分部部长。任职一年,颇有政绩。此后一度挂职中央直辖西路讨贼第四军第三旅长。1925年,孙中山逝世,黄国民再度回惠灵顿经商,仍不忘支持家乡教育。




魅力增城发布
别走,还有精彩文章~(点击标题进入)

1.一个增城啊嫲教个孙睇图讲野,朋友圈已被刷爆了!




2.一句话证明你在增城生活超过10年……




3.增城人,打死你都不会忘记的那一年……

4.打死都要收藏!这份通讯录,每个增城人都用得到!




| 魅 | 力 | 增 |城 |

商务合作QQ:49606061

合作报料微信:zengcheng5


↓↓↓ 点击"阅读原文" 【进入增城最火的部落】

                    
                        


来源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src=3&timestamp=1480541415&ver=1&signature=M*88c1zdNr9Afrurn4F5uedoGSWtPqJwLJKBvlJaG0egGN93ZIJK*Q1lYdnQpiBNwm6iGpM*qKlAyxBviKOGq3z-bpN8fTPp9CsJNocbUq3Wqpd74pGtmNTV9OIBip-WhQjGq6PWteCN1q5mLnmg6A==
客家通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12-22 16:17 , Processed in 0.12937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