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62|回复: 0

原来客家围屋的文化还有这样一个传说!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6-11-30 18: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佛冈分布着很多的客家人,但你知道吗?客家文化中的“客家围屋”是相当有代表的,今天记者就带大家来认识一下吧。
客家围屋又称为围龙屋、围屋、转龙屋等,是汉族客家文化中著名的特色文化建筑。

围屋始建于晋唐宋,兴盛于明清。广义的围屋可以指各式的客家围楼或围屋。围屋结合了汉民族的古朴遗风以及南部山区的地域文化,独具特色,它不仅是客家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五大民居特色建筑之一,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在两晋至唐宋时期,因战乱饥荒等原因,黄河流域的中原汉人被迫南迁,历经五次大迁移,先后流落南方。由于平坦之地已经有人居住,只好迁于山区或丘陵地带,固有“逢山便有客、无客不住山”之说。当地官员为这些移民登记户籍时,立为“客籍”,称为“客户”、“客家”,“客家人”的称谓便由此而来。

为防外敌及野兽侵扰,客家人一般都聚族而居,于是形成了围拢屋、走马楼、五凤楼、土围楼、四角楼等,其中以围拢屋存世较多也最为著名。

建造围屋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为抵制外敌及野兽侵扰。当时,土匪(或敌手)较多,围楼建造时就充分考虑到这个因素,整个围楼围墙深厚,只留一个小小的入口。土匪来到之后,围楼紧闭门户,男丁通过楼上窗户用弓箭和枪抵制和射杀土匪,围楼和围楼之间,又可以相互支援,从而土匪或野兽只能在围楼的外围被动挨打。

只要有客家人聚集之地,就能看到围屋的踪迹,它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广东、江西、福建,台湾的屏东、云林等第。

客家人因环境的制约和宗族思想的影响,往往数百人聚集在一座楼中,其血缘关系的纽带相当紧密,他们相互协助又互相独立,一座土楼、一座围屋,就形成一个客家宗族社会,从娱乐(有的楼内有戏台)到家族祭祀,从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到用水和学校教育一一齐备,这无疑是一个相对完善的独立社区。

围屋不论大小,大门前必有一块禾坪和一个半月型池塘,禾坪用于晒谷、乘凉和其他活动,池塘具有蓄水、养鱼、防火、防旱等作用。

客家人围屋式样的变迁还是有著一定的规律的,先从四合院到五凤楼,再从五凤楼发展到方楼,最后乾脆把方楼的四角抹圆,建成了圆楼。

“圆”是天人合一的象徵,是中国人的宇宙观认识,是古人认识世界的最基本的方式。

客家人在围屋中“耕读传家”的生活方式,和他们“天人合一”般的庞大建筑,其实是他们追求天下大同思想的集中体现。这样的生活模式正是传统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理想的社会模式。



   


来源链接: http://gz.ifeng.com/a/20161114/5145655_0.shtml
客家通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4-28 02:04 , Processed in 0.12304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