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492|回复: 0

闽派|闽西三杰:上官周、华喦、黄慎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6-11-29 15:2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康熙后期开始,至乾隆百余年是汀州绘画发展的重要时期。以上官周、华喦、黄慎为代表的汀州画家群,走出闽西,至江南、岭南各地交游、鬻画,在艺术上形成了各自的风格,取得了非凡成就。他们秉承福建绘画在技艺上的传统优势,又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鼎力革新,逐渐形成了更具地域个性特征的画风。


上官周开闽画先路
上官周生于康熙四年(1665),原名世显,字文佐,号竹庄,福建长汀县人,是清初汀州画家群中最早走出闽地,云游江南、岭南各地,并扬名海内外的画家。

王伯敏称他的人物画“开闽画先路”。上官周自小聪颖好学,总角之年却逢“三藩之乱”而飘零失学,为谋生计而拜师学画,终身未士。
他早年拜同里画师熊介玉、钟怡学画,由于“好学深思、出人古人”,青年时期得到了归乡名宦黎士弘的赏识,并结为忘年交,在其指导下读书、创作,临摹历代大家真迹。
康熙三十五年(1696),在黎士弘的引荐下,上官周随汀州卸任知府鄢翼明游历江浙,从而开启了他云游一生的职业艺术生涯。
中年以后,主要往返于汀州与岭南(主要在广州一带)交游、鬻画,交游广泛。如著名的诗人陈恭尹、名僧释成鹫、“惠门八子”中的苏珥、罗天尺、吴孟旦等,以及清初活跃在广东文坛的汪后来、谢介白、郑鹭洲、邓炳园等人皆有不同程度的交往,其中与释成鹫的交谊最深。不少寓居或云游粤东的名宦、文士如广东知府停法海、海宁籍翰林院编修査慎行、闽籍诗人蓝琏、赣籍学者温序等人也慕名前访,“省中人士与他国游客,皆踵门乞翰墨”。
由于上官周出色的画技及其在江南的影响,遂得到朝廷的重视,康熙五十六年 (1717),接到康熙帝的诏书,但他却力辞不应,安贫乐道,专注于艺术创作。故友人称他“以冲淡闲远之性遍寻九州丘壑”;“生不求闻达,亦不于贵介稍屈”;“当事争相延至,先生皆淡然遇之。”“而于词坛骚客、羽服黄冠则素心晨夕”。50岁始,上官周在岭南前辈的引导下,悉心为诗,中晚年的山水画创作逐渐融诗书画为一炉,从而实现了从职业画家向文人画家的角色转换。


▲《阅水成川》上官周


乾隆四年(1739)在广州刊行《晚笑堂竹庄诗集》,时人评价其“诗中画,画中诗,酷类王右丞”。受诗词文学的滋养,上官周中晚年更加着力于山水画的创作,50至75岁之间,是他山水画创作的高峰期。传世的代表作有《鱼乐图卷》(大英博物馆藏)、《轻舟渡峡图卷》(台湾石允文藏)、《林荫清话图》(鸿禧美术馆藏)、《片帆归去图》 (泰州市博物馆藏)、《水村归棹图》(南京博物院藏)、《草阁吟诗图》(南京博物院藏)等。张庚称上官周山水“烟岚弥漫,墨晕可观”。杨澜《临汀汇考》称其“能自出新意,修然蹊径之外,人比之倪云林、沈石田,诗亦风格遒美如其画”;谢堃《书画所见录》云:“竹庄山水洋沉弥漫,别具笔墨,峰峦邱壑,似断似连,绝无尘俗,亦奇致也。”


上官周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其人物画,晚年创作的自汉以来至明初120位名人像传名曰 《晚笑堂竹庄画传》,代表了清初线描人物画谱的最高水平。
《画传》自乾隆八年(1743)初刻刊行以来,至民国期间就已经被翻刻或重印多达十余次,之后还不断被影印发行,广泛流传于海内外,成为后人学习人物画经典范本,对200多年来的中国人物画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郭味蕖称其“是清代人物画谱的佳范创制”;傅抱石强调指出,陈老莲、上官周、任伯年是“近代对人物画最有影响的三位画家”,《画传》“极富有参考研究价值”;叶浅予评《画传》是“近一二百年来学习人物画的重要范本,比之陈洪绶的‘水浒叶子’和‘博古叶子’流传要广”,“初学者从此人手,可以在造型方法和白描基础上获得正确的指导”。


从传世作品看,上官周从题材到技巧上一直持续着对传统的追溯和承继,逐渐成为入清以来名副其实的集大成者,承前启后,为汀州及岭南地区培养了一大批学生,其中汀州比较杰出的有黄慎、上官惠、周超、周禧等人。

黄慎草书入画
黄慎(1687—?),字恭寿,又字恭懋,号癭瓢子、东海布衣等,福建宁化人,上官周的弟子。


▲黄慎画像


中年后久居扬州,是清代绘画史上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诗书画皆能,尤擅长人物画,有《蚊湖诗钞》行世。郑板桥称他为“身怀绝艺”、“七闽老画师”,为其赋诗一首:“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精神。”黄慎早年师从上官周学习细笔人物和山水画,深得老师精髓。
中年后主要在扬州、南京、广州及闽地鬻画,分别于雍正二年(1724)至十二年(1734)、乾隆十六 (1751)年至二十一年(1756) 二度寓居扬州共计15年。期间结识了郑板桥、汪士慎、李鳝、金农、高翔、边寿民、华喦等来自各地寓扬州的画家,与郑板桥交谊最深。
首次寓居扬州10年,是黄慎变法的关键时期,画风由工细逐渐变为写意,将狂草笔法融入粗笔人物,笔法跌宕起伏,粗矿率意,别具一格,形成了极具个性的写意人物画风,开创中国人物画史上独特的粗笔写意新样式。黄慎擅长人物、山水、花鸟,并以人物画最为突出,传世作品丰富,多达上千件。
人物画题材多为神仙佛道和历史人物,也有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形象,多从民间生活取材,不少作品塑造了纤夫、乞丐,流民、渔民等下层人物形象。花鸟画宗法徐渭,纵逸泼辣、挥洒自如。
山水画无论大幅和小景,都各尽其妙,潇洒有致。
黄慎的书法以“二王”为根基,草书得怀素笔意,又不昧古法,不计章法,点画纷披,忽断忽连,顾盼呼应,疏密聚散[size=87.5%]有序,时人评其字中有画之趣。 黄慎是闽派人物画的标志性人物,对后世有着广泛的影响,影响力甚至超过了他的老师上官周,在不同时期都拥有不少追随者。



▲黄慎 论道图



清代的闵贞,近代上海的王震、广东的苏六朋、福建莆仙地区的李霞、李耕、诏安画派诸家都曾师法黄慎。齐白石云:“余在黄镜人处获观《黄瘿瓢画册》,始知余画犹过于形似,无超然之趣。决定从今大变。
人欲骂之,余勿听也;人欲誉之,余勿喜也。”“前朝之画家,不下数百人之多,瘿瓢、青藤、大涤子外,皆形似也。惜余天资不若三公,不能师之”。

华喦脱去时习
华喦(1682-1756),字德嵩,更字秋岳,号新罗山人、东园生、布衣生、白沙道人、离垢居士等,老年自喻“飘篷者”,福建上杭县人。



[size=87.5%]△华喦画像



他生于造纸手工业者家庭,曾入“蒙馆”就读,后因父亲病故、家庭贫寒而失学。为谋求发展,康熙四十二年(1702)毅然离开家乡,终生未归。
青壮年时期寓居杭州,继而又北上京师考取县丞未任,后壮游四方,晚年往返于杭州、扬州,以卖画为生。结识了金农、高翔、李鲜、郑板桥及盐商马曰琯、马曰璐兄弟,诗词、绘画等多方面都得到拓展。华喦工画人物、山水、花鸟、草虫,脱去时习,力追古法,善书、能诗,时称“三绝”,有《离垢集》行世,为清代杰出绘画大家,“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之一。华喦比上官周小17岁,年长黄慎5岁。其师从关系、如何走向绘画道路等问题,由于尚未发现反映华喦青少年时期的艺术活动的文献,学术界至今还没有明确的定论,有的著作仅提到他在21岁左右曾为其华氏家祠描绘壁画。
薛永年等学者认为,华喦早年主要是从民间绘画中习得技艺,这种看法貌似正确,其实是缺乏说服力。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啖荔图》是华喦传世作品中最早的一件,作于康熙四十六年 (1707),是年25岁,即他离开家乡四年后所作。画面的主体是钱塘人周念修小像,人物生动传神,肖像描绘细致,凹凸渲染,显然受过写真的训练。
就技法而言,该图与其中年以后的画作有明显的不同,但画面清雅、恬静的格调是一脉相承的,与民间的宫庙壁画有显著的差别。因此,不能简单地判断他早年主要习得是通过学习民间绘画,这样容易把华喦与汀州的绘画传统割裂开来。
事实上,明至清初,汀州地区虽然画家不多,但也不乏高手。如明末上杭的李源,字松山,正德年间名画家,从小习画,刻苦自励,尤擅长山水、人物画。翎毛画极佳,随手点染便有飞舞之势,人物画造诣亦深,在闽西及岭南地区有较高知名度,黎士弘、上官周以及广东名僧释成鹫等人都有诗作赞赏之。在人物写真方面,清初有熊介玉、李祥开等波臣派的传人,上官周也崭露头角;在诗学、鉴藏与画学方面有李世熊、刘坊、黎士弘等名家。
可见,在华喦青少年时期所处的时代,汀州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艺术文化传统,加上华家经营纸业,有很多的机会接触外界,他不可能不受到当地画家的直接影响。因此,尽管华喦背井离乡后从未回到汀州,但他的根基仍然离不开闽西这块文化土壤。华喦在山水、花鸟和人物画等方面皆有很高的造诣,花鸟画最负盛名。他吸收明代陈淳、周之冕、清代恽寿平诸家之长,形成兼工带写的小写意手法。


《春江赤鲤》华喦


他善于捕捉自然生物中天趣和人们真切细腻的体验,将花鸟的动人姿态和感受中丰富而健康的情趣融为一体,创造出生动多姿的形象。在画法上,既有细节描写的精微性,又不失笔墨上的简逸生动,禽鸟毛羽细致蓬松得毫毛毕现。这种清新俊秀、率意疏容的花鸟画风格,对后世产生了积极影响。
华喦在人物画方面成就也很突出。他的人物画得益于陈洪绶、王树毂、马和之等人,自成一种减笔画法。形象有所夸张而又不变形,线条似马和之的“兰叶描”,简练柔劲,不失形似而更重精神,不仅个性鲜明,而且富有意境。华喦的山水兼法院体、吴派、董其昌诸家,不拘一格,简略率脱。华喦一生中大半辈子处在穷困潦倒的状态,但他对艺术始终抱着虔诚之心,“不求妍媚别具风神”,追求清雅脱俗的文人格调,又顺应历史的潮流,善于吸收,敢于创新,从而成就其在清初画坛的地位和影响。
薛永年指出:“在华喦去世后一百多年中,影响不断上升,几乎左右了清中晚期的画坛。他的创新精神和技法成就,更启发了海派中的许多画家。他对中国绘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一直飘泊在外,终生未返家乡,华喦的画风对汀州的影响并不明显。

节选自罗礼平文章

《文化地理变迁与清初汀州绘画发展概述》





我们只做原创,转载请附二维码





                    
                        


来源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src=3&timestamp=1480386918&ver=1&signature=jmUVPmXd505kmS-bB0N0XSw-pKSlIJEe3cuEO64Hgc*wzRnDTXNnOGSJqIhzk0xGOkzt6y5-uKBjX0SNJm5FwPqS48jac3kI2WZp4lslu30rqJu2L*9SjEoDS7J08zIyo67WjePSqZ3u1Kqhl7up6g==
客家通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4-29 04:31 , Processed in 0.16034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