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17|回复: 0

古镇桥韵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6-11-29 05: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内容摘要:据梅县县志记载,松源是历史上客家人从闽西、赣南迁徙入梅的首选之地,所以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古镇。至明清时期,松源河流域包括全梅县居民已都是客家人,他们一代接一代在松源河两岸垦荒种地,建桥修路,发展经济,用汗水书写了一部客家人波澜壮阔的发展史,而古桥的建设则是这部发展史的缩影。据梅县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对梅县现有古桥文物的调查显示,近60公里的松源河道上完好保存着20多座建于明清时期的古桥,其中在松源境内24公里长的河段上,就建造有14座石桥,平均不到2公里就有一座古桥,简直是一座古桥的博物馆。另据梅县县志记载,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至1987年近400年间,梅县共发生地震11次,然而松源河上17座古桥巍然屹立,令人惊叹,可见古人造桥技术之高超、质量之可靠。

历经29年才建成的松源镇“五星桥”
【今昔】
□王伟成
松源镇地处闽粤交界处,距县城有80多公里,素有梅县“西伯利亚”之称。据梅县县志记载,松源是历史上客家人从闽西、赣南迁徙入梅的首选之地,所以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古镇。至明清时期,松源河流域包括全梅县居民已都是客家人,他们一代接一代在松源河两岸垦荒种地,建桥修路,发展经济,用汗水书写了一部客家人波澜壮阔的发展史,而古桥的建设则是这部发展史的缩影。
据梅县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对梅县现有古桥文物的调查显示,近60公里的松源河道上完好保存着20多座建于明清时期的古桥,其中在松源境内24公里长的河段上,就建造有14座石桥,平均不到2公里就有一座古桥,简直是一座古桥的博物馆。另据梅县县志记载,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至1987年近400年间,梅县共发生地震11次,然而松源河上17座古桥巍然屹立,令人惊叹,可见古人造桥技术之高超、质量之可靠。这些古桥大部分为石砌拱桥,其中建于清光绪年间的“天成桥”长54米,为广东省最长的单拱桥;而同样建于清光绪年间跨径达47.6米的“聚奎桥”,则为广东省单拱桥跨径最大的桥。
客家人由闽西、赣南迁梅,人口的大量增加促进了当地生产和经济的发展。而建桥需要雄厚的资金,可见旧时松源之富庶繁荣。民国期间,该镇旅美华侨巨贾刘佛梁先生捐54万银元巨资建8座桥的善举,至今仍在乡间传为美谈。松源河上17座古桥,有的老百姓集资而建,有的是当地华侨捐资而筑,建桥资金几乎都来自民间。据古桥之一的松源老墟“五星桥”建桥碑记记载,为建设“五星桥”,当时的松源乡用了26年时间才筹足建桥资金,加上3年的建桥时间,历经29年才建成“五星桥”,可见古时建桥是何等的艰辛!
新中国建国后,随着周边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松源新墟随之开发,并迅速形成闽粤两省、三县的农副产品交易中心,这些都离不开交通的发达,建造新桥势在必行。然而贯穿新墟的松源河把街区分割为南北两部分,过去,一百多米宽的河面仅靠两座木桥通行,每年端午节的“龙舟水”总会把木桥冲垮,两岸群众南来北往诸多不便,严重制约了新墟集市的发展。特别是木桥被洪水冲垮后临时架造的浮桥更是险象环生,令人提心吊胆,只有胆量大且会游泳的青壮年才敢过浮桥,老人、小孩和不会游泳的人则徒呼奈何。为了减少木材的损失,祖辈们在桥两边各竖一根巨大的麻石柱,用粗大的缆绳把各段桥板连在一起,缆绳另一头牢牢拴在石头上。这样即使洪水把桥冲跨,所有桥板仍被缆绳拉住,待洪水退后,人们便把木桥重新架好。记得笔者小时候的一年端午节,恰逢星期天,听到天后宫(在北街)放电影,与几位同学决定前往观看,但木桥已被洪水冲垮,河面上躺着晃晃荡荡、令人生畏的浮桥,十几岁的孩子哪有胆量通过?于是,我们几个电影迷便绕道数公里前往江北,待我们赶到时电影已放映过半。
松源老百姓做梦都想在新墟架造一座钢筋水泥桥,以摆脱世世代代的过桥之苦。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是我国国民经济最为困难时期,然而在重重困难面前,松源公社却成立了建桥领导小组,打响了架造松源桥的攻坚战,当时的老社长说:“我们的祖先用石料都能构筑牢固的石拱桥,何况现在呢?我们决不能愧对先人。”在老社长的带领下老区人民群策群力,全力以赴,靠一台残旧的抽水机和钢钎、铁锹、小铁桶,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建造起松源新墟首座钢筋水泥桥,老区人民梦寐以求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大桥落成通车之日,桥上彩旗飘扬,鞭炮齐鸣,人们奔走相告,古镇沉浸在无比欢乐的气氛之中。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海内外乡亲踊跃筹资、捐款,建成了能通行载重车辆的 “兴源大桥”。接着,交通部门投资兴建的“五星公路大桥”落成通车,由松源往东可直通福建永定等地;近期,以著名的民族英雄、客家先贤蔡蒙吉命名的“蒙吉大桥”屹立在其故居门口。
如今,人杰地灵的松源大地上20多座古桥、新桥如金色的纽带,把古镇的山山水水连成一片;似绚丽的彩虹,与两岸崭新的民居争辉斗艳;开发区集防洪、休闲与一体的大堤不断向下游延伸;青翠欲滴的细叶榕犹如一把把绿绒大伞沿着大堤一字排开;林荫道上,清风拂面,游人如织。
   


来源链接: http://orig.cssn.cn/zt/zt_djch/kjwhtm/kjcl/201505/t20150526_2011104.shtml
客家通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5-19 05:02 , Processed in 0.12468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