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78|回复: 0

东莞市上沙村:翠亨《孙氏家谱》记录了有关史实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6-11-26 11:5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莞市上沙村:翠亨《孙氏家谱》记录了有关史实
在长安上沙,孙家从一个外来小姓发展成为当地的一个大姓,从寥寥几户发展成为聚集有3000多人的大家族,繁衍至今已有26代,依孙家祖籍追溯,孙中山应为孙氏第18代。
《小康》记者 张玉荣
驶过一座正在维修的村口牌坊,进入到上沙社区。这里之所以颇有些名气,是因为它被称为孙中山先生的先祖故居地。先辈祖先因为居家生活的地点是在海边的一带长沙上,因而该地古名叫长沙,又名沙溪。
据了解,孙氏祖先常德公,在元朝末期(约公元一三五零年)受到张士诚、朱元璋等民族革命思想的影响,因而与东莞的何真交往很好,所以也就由南雄珠玑巷迁来上沙村定居,到了第五世房礼赞公搬迁至香山,也就是现在的中山市。
另据中山翠亨孙中山故居“孙氏家谱”所载,始祖、二世、三、四世祖,都在东莞上沙乡居住,五世礼赞公才从上沙迁走,先辈的族谱仍以上沙作为故乡。当地孙家后辈介绍,在长安上沙,孙家从一个外来小姓发展成为当地的一个大姓,从寥寥几户发展成为聚集有3000多人的大家族,繁衍至今已有26代,依孙家祖籍追溯,孙中山应为孙氏第18代。
寻古探幽访上沙
村口牌坊,是原来的古牌坊翻修而来。牌坊上端赫然写着“上沙”,中间挂着孙中山遗像,两侧是一幅对联“中所景仰外所景从革命首倡共和肇建,山无不容河无不润故乡追念浩气长存”,嵌入孙中山的名字,横额是“孙中山先生先代故乡”。
长安收藏家协会会长孙伟超向《小康》记者介绍道:“旧的是‘国父先代故乡’孙科题,孙科是国父孙中山先生长子。新的‘孙中山先生先代故乡’由孙满题,新旧牌坊另一面的‘中山大道’题词都是由孙中山侄孙孙乾写的,孙乾民国时曾任中山县县长,孙满是孙乾哥哥,新建牌坊时孙科已经不在了。”
走过牌坊,沿着中山大道径直往南走,再转几个路口,穿过一方碧绿深邃的池塘,一栋镬耳封火山墙的明式建筑映入眼帘,便是孙氏宗祠。青砖黛瓦、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巍峨壮观,进门是一副对联。上联:金声世泽;下联:雪映家风,横额“光大门闾”。
行至中山公园,一尊孙中山先生铜像矗立眼前。铜像名叫《奔走革命》,据悉是由孙中山和平教育基金会主席、孙中山先生孙女孙穗芳出资捐赠。荔枝树掩映的山麓间,有一座明代古墓,据说是孙中山先代三世祖坟。它背靠着山,面向狮子洋海口。在花岗岩墓碑上方横刻有“崇荫堂”三字,墓碑中间竖刻“明授登仕郎、显三世祖考礼湮孙公之墓 ”。
当地人介绍,此礼湮公墓未修之前,原本仅是一个极为普通的土坟。清同治三年(1864年),香山孙氏后人渡过滚滚大河,捐资重修了这个公墓。“1992年,我们上沙社区又募集了一批资金对这里做了修整,打了水泥坪。”上沙社区宣传办主任孙沛军向《小康》记者介绍。
同治三年,孙氏宗祠也做了加建。“中山孙氏捐款过来加建,扩充宗祠的规模,使其更宏伟。后来因当地条件差,拿祠堂用作学堂一段时间,名为‘沙溪中山小学’。”孙沛军说他小时候就曾在祠堂里面上过学,并带着记者参观曾经读书的地方。
“宗祠以保护俢缮方面为主,自2006年开始进行保护修缮工程,前后历时近十年完成。2011年东莞市文物局拨款50万,上沙社区多方筹款700多万。”孙沛军向《小康》记者介绍,孙氏宗祠现在是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东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先祖故居“东莞说”
对于“孙中山入粤始祖开基地”,多年来存在两种说法:“紫金说”和“东莞说”。“紫金说”由广东学者罗香林在1942年重庆出版《国父家世源流考》提出,并得到中山先生的长子孙科和国民党一些元老及蒋中正的认可,在民国政府的官方文件中使用“紫金说”。
与罗香林相左的另一派史学研究者认为,孙中山先祖故居地是东莞上沙,而不是罗香林所考证出来的紫金。“东莞说”被成长于海外的中山先生的胞兄孙眉的嫡孙孙满、孙乾等亲属后代认同。
“1935年11月中央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总理年谱长编稿上卷》就有记载上沙为总理孙中山先代故乡。1937年胡去非编的《总理事略》,在关于孙中山的家世述略中记载东莞上沙为孙中山先代故乡。孙中山儿子孙科为书题写书名和序。”除了大量史料记载,孙伟超介绍:“翠享孙中山家族在祖籍问题一直承认中山孙氏始祖来自东莞上沙,其中编成于清末,原由孙中山家庭保存的翠亨《孙氏家谱》明确记录了这一史实。翠享孙中山家族后人孙满、孙乾、孙穗芳等也相继到访上沙寻根问祖。”
孙伟超说,上沙还保存不少关于先代故乡的历史资料,民国元年(1912)5月11日,广东孙族在广州召开恳亲大会,欢迎前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东莞上沙乡孙族父老三四十人应邀参加,与会者在茶会后与孙中山合影留念。会后,上沙父老收到“广东孙族欢迎中山先生恳亲大会摄影纪念”照片和《孙族恳亲会欢迎中山记》纪念传单。两件纪念品现由与会者孙同发之子孙衍佳收藏。
孙伟超还谈到,研究者门也考证出“紫金说”的一些错误,一是误将林伯克《孙逸仙传记》中拼写不准确的Kungkun(东莞)曲解为所谓紫金“公馆村”,二是误将紫金某个“孙琏昌”与孙中山族谱中“孙连昌”等同,三是误将孙中山当成客家人。而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以及1986年《关于孙中山的祖籍问题》,2001年《孙中山的家世资料与研究》,2004年《广东省志·孙中山志》等一些权威箸作,都认同孙中山家族源出东莞上沙。
留住文化的根
不管“紫金说”还是“东莞说”,争论不是最重要的,而留住文化的根才是当务之急,也是后辈们需要传承发扬的。孙中山诞辰150周年之际,东莞长安当地也陆续举行了一些相关纪念活动。
致力于收集孙中山先生有关藏品的孙伟超,近日也忙着筹备孙中山相关的历史文物藏品展。活动将展出数百件直接反映孙中山历史的文物,其中包括了30年代直接记录孙中山祖籍东莞上沙的文献展品等。
“上次孙中山先生纪念展览,我充当讲解员。通过展览我希望大家能从孙中山来了解当时的中国,了解他所贯穿的那段时间中国的历史。”孙伟超说,“我们普通人难有孙中山先生伟大的理想,但我们可以有自己的人生追求,可以在某个领域,不惧困难、执着地做点事情。”
对于中国文化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孙伟超说:“大家很多时候对待文化更在乎门面,文化真正要建立起来非常漫长,需要长时间的沉淀,尤其本土人更要有这个意识。这个地方没有文化的话,宗族早晚是会没有的。” 编辑/韩静
   


来源链接: http://finance.sina.com.cn/manage/mroll/2016-11-16/doc-ifxxwrwh4488942.shtml
客家通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3-29 21:40 , Processed in 0.13151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