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33|回复: 0

怀念黄苗子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6-11-26 11:3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陈履生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
真是佩服黄苗子先生的坚强,硬是挺过了2011年,坚持到了百岁才离开人世。苗子老卧于病榻数年,几经病危,受尽折磨。可是,只要有一线生机,他都不断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发挥影响,他口述而成《〈天书〉的主人韩美林》算是他最后的评论;2011年8月4日,他还为韩美林的书法集《良弓在手》撰写了序文。而2011年9月16日,苗子老向故宫捐赠了自己与夫人郁风的10幅书画作品,故宫为他们举办了“艺缘--黄苗子、郁风艺术展”,虽然他没有能够出席这个展览的开幕式,但是,他的亲朋故旧都感受到了他的存在。他以其顽强的精神,直到生命的最后,都没有忘记自己的文化责任。
在苗子老过后,人们平静地回首他的人生和艺术,却发现很难厘定苗子老的学术界别,也不能简单地称他为什么家。说他是什么家,总感到不足和委屈;即使叠加在一起,也感到难以反映他的全部。这是他为人为艺的一个特别的地方。苗子老长寿,使他有可能跨越了好几个艺术时区,尽管在特殊时期中受尽凌辱,但是,他以其达观的人生态度表现出了坚强的意志,从而为他的艺术和人生添加了特别的情节和内容。
在丁聪、张仃先生去世后,人们感到一个漫画时代走向谢幕,而这个漫画时代的终结则是以苗子老的去世才画上了句号。当然,随着时间的远去,人们已经淡忘了他年轻的时候在漫画方面的努力和贡献,以及和时代脉搏跃动的激情。作为旧文人在新中国,苗子老以一位编辑的身份服务美术界,以他的才学在古典美术史论方面整理古旧,阐发新知。学人至今都不能忘记他在古典美术画论点校方面作出的贡献,后来,他进入到美术史论的研究,《吴道子事辑》、《八大山人传》等专论,深入浅出,考据精当。从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苗子老撰写了许多画家评论,纵论大家,引导赏析。他丰富的阅历和广泛的交友,集中反映在他的《画坛师友录》中,其笔下的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黄宾虹、傅抱石、潘天寿、朱屺瞻、李可染、张光宇、叶浅子等一代名流,均有独处的经历和独到的解读,成为一部特殊的20世纪中国美术史。而对于亚明、宋文治、黄胄、许麟庐、黄永玉等当代画坛名宿的评论,都可以成为一个时代的学术范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苗子老都在为他人做嫁衣,服务社会,惠及友朋,所以,他的学术指向又连接了百年人文活动的历史过程。
至于苗子老的书画创作,得力于他深厚的学养以及为人的幽默、达观、谦和,他在各个时期的书画创作中均表现出了独特的个人风格和美学魅力。中国书画中的“人书俱老”是一种境界,苗子老在70岁以后以其学习伊秉绶而别具风范的书法而“崭露头角”,完成了社会认知中的评论家到书法家之间的身份转换,从而也成为大器晚成的一个典范。从历史发展过程中来看苗子老的艺术,他虽然有很好的家学,但是,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专业训练。可以说,其天性和悟性引领他走上了专业的道路,从漫画到艺术史研究和美术评论,其间没有间断的就是书法。而书法在他人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在年老时出现“人书俱老”的景象,又是他的天性和悟性从中发挥了催化剂的作用。他像画画一样用造型来处理字的间架,他用人生的幽默来构造书法的意趣,字里行间的达观与谦和,使人感受到的不仅是中国书法的魅力,还有书家的胸怀。苗子老的画不拘题材,丰富多样,最突出的是书与画的结合,意趣横生,回味无穷。他总是用带有符号化的个人特色,将文人艺术的当代性演绎得淋漓尽致,让人们坚信中国文化的持久生命力,和他的人生一样,创造奇迹般的生存。
苗子老是百年来中国文化和艺术界的一朵奇葩。在他所涉猎的每一个领域--漫画、书法、中国画、美术史论、美术批评、编辑、散文等等,都有着特殊的地位。从整体上来看,在每一个门类中,他都不是顶尖的人物,却是不能或缺的代表。少了他,就少了丰富和精彩;缺了他,就缺了宽度与厚实。这是一个特别的文化现象,他的参与和他表现出的智慧和创造,往往嵌入其中发挥影响,成为时代繁星中的亮点。由此感叹当代美术家、尤其是一些著名的美术家在走向越来越专业化的同时,失去了文化的多样性带来的艺术和人生的丰富性,也使其艺术在一个狭窄的空间中表现出了它的局限性。
所以,黄永玉先生说苗子老去世“成为一道清流绝响”。而他的幽默、达观、谦和则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来源链接: http://news.163.com/16/0724/00/BSMV4EFV00014Q4P.html
客家通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5-1-5 14:32 , Processed in 0.12686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