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43|回复: 0

千年客家盐米路一线三省衍繁华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6-11-26 05:5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标题:千年客家盐米路 一线三省衍繁华


松溪桥有个标志性的船头建筑。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从平远县差干镇沿着松溪河北上,行船至莽莽崇山中,一条已有1600多年历史的古道蜿蜒盘踞深山之中。
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松溪古道上通江西寻乌、赣州,横接福建武平、上杭,下至广东蕉岭、潮州、汕头,可谓“一线牵三省”,是解放前三省“盐上米下”的经济交换之路。静卧山中千余年,古道为周边地区带来了繁荣,培养了大批客家巨贾,也见证了客家族群悠久的历史文化。
去年底,松溪古道被列入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平远县依照冻结保存为主、整旧如故为辅的思路,最大限度保留古道原貌,并结合相思河景区和五指石景区,对古道进行旅游开发。一度湮灭在岁月尘土中的客家千年“盐米之路”现已重现世人面前,松溪古道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南方日报记者 张柳青 袁佩如 雷贤辉 通讯员 张兰 屈洁
古时“高速”通丝路
“环邑皆山也。而北接边江赣,东接闽汀,轮蹄舟车,缤纷络绎,实为三省之冲。”清嘉庆25年的《平远县志》道出了松溪河的“要冲”地位,这里所说的“邑”是与差干镇相邻的平远县老县城仁居镇。
松溪河源于江西省寻乌县罗塘乡,流经福建下坝,最终汇入韩江,古称松溪河为“流江闽出入孔道”。贯穿三省的松溪河让差干镇成为重要的水运枢纽,松溪古驿道应运而生。据《武平县志》记载,松溪古道始于西晋末年,是中原人向南迁到程乡、潮汕等地的必经之路,距今1600多年。
“松溪古道相当于古时的‘高速公路’,为南来北往的人们在群山之中铺就了便捷之道。”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博士周云水介绍,因松溪古道连接水运和陆路的重要地理位置,自然而然发展成为三省经济货物交换之路。“韩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节点,大量货物通过韩江运往东南亚、欧洲等地,松溪河最终汇入韩江。松溪古道无疑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连接通道。”
松溪古道共有2条,分别位于松溪桥两侧,桥西侧是通往仁居镇和江西寻乌县的古道,桥东侧则通往福建武平县。松溪桥于清道光十年(1831年)建成,桥长约60米,横跨松溪河,架于峡谷之间。全桥用花岗石筑成,中间镶嵌“松溪桥”碑,桥正方有一突出似“船头”的建筑,独具特色。
桥东侧的观音宫遗址上,详细记载了当年修桥的目的,是为了打通两条古道之间的“横沟”,让当时平远县城和江西而来的人可经桥东侧古道到达福建武平县。
“盐米之路”迎新生
行至松溪桥西侧层层梯道之时,正值烈日当空,只见几乎无损的石阶古道如盘龙般蜿蜒向上。古道两旁大树成荫,走至其间,微风清扬,顿时感觉暑气全消。往上攀爬约2公里处,出现向南向北两条岔路口,据当地人介绍,这两条岔路一条通往古时的平远县城仁居,一条通往江西寻乌。
松溪古道曾有“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之说,地势稍平坦处也建有许多驿站,让南来北往的挑夫稍作歇脚。如今残存的墙根依稀可见原来茶亭、驿站和城墙的痕迹。
据史料记载:明洪武年间,松溪古道成为“粤盐赣米闽茶”的重要栈道,食盐、粮食和茶叶等商品在这里中转。到清乾隆时期,广东的盐大量水运至下坝,再从下坝挑运到江西罗塘,最后分散到赣南各地。赣南各地的粮食也大量地肩挑至下坝,由下坝水运到广东。
鸦片战争之后,五口通商,海禁大开,各种洋货经蕉岭驳运到下坝。当年来往于下坝河的木船,最多时每天有600艘,每船载重量上水3000斤。
直至上世纪30年代,古道依旧繁荣如昔。毛泽东在《寻乌调查》中记载:“石城、瑞金的米到门岭,大部分经罗塘、下坝,基本是肩挑。门岭去下坝,脚夫们一担货去,一担货回。”
差干镇瑞溪村今年已88岁的老人谢良凤曾在这条古道上留下挑担的足迹。“我和我父亲、儿子,三代人都曾是这条古道上的挑夫,当时,我们每天挑上200来斤的盐包、布匹等,从福建下坝出发,挑至江西罗塘,在古道中转。回程时又从罗塘出发,把米谷、山货挑到下坝,两地来回需要两天两夜,十分辛苦。”谢良凤说,每天古道上的人往来不息,热闹不已。中转时,挑夫们往往会在古道旁的驿站里歇脚。“当时最繁华的时候,因古道而起的驿站有50多家,茶亭也有多个。”
上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公路的开通、现代交通工具的使用,松溪古道渐失其用,慢慢消失在岁月中。“繁华已不再了,我花了1万‘花边’买下的盐馆也在上世纪80年代被拆迁征用,取而代之的是水电站指挥所。”说起这些,谢良凤一脸遗憾。
对于一代挑夫来说,松溪古道有着他们太多的记忆,留下了他们的血汗与泪水。这一段历史,他们希望后人铭记。
对于挑夫的心愿,平远县早已有动作。平远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积极与北京国际徒步联盟对接,引进国际山地徒步先进理念,通过串联相思谷、松溪河、岭南古道等自然景观、历史古迹、传统村落,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平远“南粤古道”徒步运动品牌。今年11月,“第七届北京国际山地徒步大会”就将在平远举办。“目前,我们也正在不断完善服务设施,加强环境整治,在保留古道历史韵味的同时,让其焕发新的时代魅力。”该负责人说。
看点
红军秘道连家国
几百年间,松溪桥坚固不摧。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因地处要冲。松溪古道成“兵家必争之地”,为粤闽赣革命根据地和中央苏区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据《平远党史》记载,1929年11月13日,红四军第一二三纵队在朱德军长的率领下从寻乌留车出发,到达仁居。15日,经差干进入武平的下坝蕉头坝。松溪古道是当时差干往下坝的唯一通道,红军所走之路便是这条古道。
革命种子在古道中发芽生长,革命烽火在闽粤赣边熊熊燃烧。据平远县首任县委书记李巴林的回忆录中记载,1931年1月至1932年5月后,平远、蕉岭与江西省寻乌合成蕉平寻苏区,这片土地有了苏区政权。“三县革命健儿与各地红军共同驰骋于全国各地战场上。”
中央苏区成立后,平远成为重要组成部分,松溪古道又成为江西革命根据地运输物资的重要通道。现存于平远县档案馆的民国档案记载,国民党对共产党一切需用物品实行禁令,一旦发现私运食盐、火油、药品、硝磺等,将全部没收。差干一带经常会有不畏法的乡民在夜间偷运物资,接济共产党。
红军主力部队长征后,包括松溪在内的闽粤赣边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时任共青团赣南省委书记陈丕显同志,在《赣南三年游击战争》中回忆说,1935年2月,中央分局根据党中央指示,决定将部队分九路向外突围,开展游击战争,其中“红二十四师的四个连,到寻乌南部和蕉岭、平远、武平一带进行游击战争”。
“土地革命时期,平远县不仅成为粤闽赣苏区的重要屏障,而且成为粤闽赣苏区与中央苏区在南部相互联系的重要枢纽。”周云水说,松溪古道在其间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视。
“红军革命的故事,与客家忠贞的品质可以结合,为松溪古道的人文内涵充值。”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副院长肖文平建议,可结合红色元素、客家元素,讲好松溪古道的故事。
观点
加入客家元素
讲好古道故事
松溪古驿道静卧在深山中已超过1600年,而今古道仍保持得较为完好,依古道而建的驿站、茶亭则已不见踪影。目前,松溪古道被纳入到相思河景区进行开发和管理。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副院长肖文平建议,对松溪古道的开发要以保持其原貌不变为前提,积极挖掘与古道相关的历史故事,形成有价值的宣传口碑。
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副院长肖文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平远县将古道与周边景区相融合来开发的模式值得称道,建议相关部门在对古道开发时,切不可借由开发之名,对古道“人为再现”。
同时,肖文平建议相关部门充分挖掘与古道相关的历史故事,并与客家文化结合起来进行打造。“1600多年的历史中,与古道相关的故事有许多,比如‘盐米之道’的故事,比如红军的故事,为古道的人文内涵充值。在对古道进行包装的过程中,还可加入客家元素,比如说在乘船去往古道的路上,可以表演客家山歌等。”肖文平说,也可充分挖掘古道与周边村落的历史联系,形成连片的乡村休闲游。
策划:郎国华 邓红辉 统筹:刘江涛 王长庚 卢轶 执行:肖文舸 郁石
   


来源链接: http://news.sina.com.cn/o/2016-08-09/doc-ifxutfyw0918154.shtml
客家通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5-19 02:49 , Processed in 0.12325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