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81|回复: 0

戊戌变法要是成了,后面会怎样?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6-11-25 17: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参考答案如下:

成了的话,极可能仅仅是北洋的提早到来
其实晚清最难以解决的政治问题不是是否学习西方进行变法,对于这一点,实际上从上到下都是有共识的,问题仅仅是渐进还是立改,康有为实际上只是试图变法者中的一员,好彩,他和皇帝找到了一些共识,但他绝非是代表变法的人物,更绝非唯一想用西方政制来变法的人物(政制并非一套程序,从最下面的派出所卫生院到最上头的君主共和,都是政制)。实际上,这一代人的改革也并非毫无成效,晚晴地方基本拥有了现代政府的一系列基本职能,尤其是警察,卫生和简单的议政体系,其实这成为民国初年顺利转型为新型国家(从行政形态上没有问题)的基础。从太平天国战争结束以后,新型社会的建设就是各个阶层共同努力的目标,从民间一直深入到县的新型社会组织,新型的慈善,新型出版事业,新型的经济实体,新的金融和经济手段,到警察局、医院、学校、邮局甚至厕所,乃至于各个政府机关逐渐的office化,新型社会其实一直在发展,虽然它的成效不高,但确确实实已经改变了这个国家的底层结构。因此民国到来之时,老百姓基本的生活方式很快就发生了变化,等到民国二十年以后,看病去医院,抓贼找警察已经成为共识,要知道这些在19世纪60年代哪怕是最开明的精英也没有这种习惯。从这一点而言,19世纪最后二十年到20世纪最初十年的社会转型其实是非常成功的。

但晚晴最大的问题在于太平天国之后地方普遍的军事化,这直到49年大陆内战结束才真正的得以解决,从唐代开始,如何防藩镇就是政权的基本命题,公允的说,大清国的成绩是历代王朝中最好的,也是历代王朝中最糟糕的,确实是成也八旗、败也八旗,八旗的特殊性导致他们无法地方化,尽管这种倾向在大清一直存在,但地方化往往就意味着八旗失去战斗力,因为八旗实质上就是职业军人,而团练武装恰恰相反,一旦建立,实际上无论是在家乡还是在其他地方,都再也不可能离开地方政治,越不像职业军队,往往就越强大。大清在太平天国战争中已经失去了八旗,其实其命运已经无法扭转了,到最后,无论地方督抚的动机是什么,无论他是李鸿章还是张之洞,其实实际上已经造成了全国政局不再是用什么声音说话的问题了,枪杆子真的直接就可以出权力,政治也就不再需要与政见有直接的联系。很多人所谓“曾李不自立”问题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因为此时下到一个乡村,上到一省,军事化已经导致政治的高度碎片化,枪杆子出政权其实在清代最后几十年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共识,无论谁去改革,怎么改革,最后都只能被各种军事实力派所绑架,一如北洋历史所示。
对于一个急于改革的国家而言,这成为致命的缺陷,康有为也好、光绪也好,哪怕慈禧或者李鸿章也好,都本质上没法扭转这一点,辛亥之所以很快失控,此后的民国之所以始终走不出城市,症结都在这里,直到从1860年代开始近百年的地方军事化终于以内战结束而终结,中国大陆的改革进程才又重新有了可能,但是,很难说这个漫长的军阀时代给人留下的东西就已经完全退出我们的生活了。这个问题其实在明治维新之后也同样存在,甚至后来的太平洋战争,以及最后日本帝国的崩溃都可以归结为这个问题,但它在中日两国的表现却很不一样,在日本,军人至少被驱逐出了地方事务,而在中国,严格的讲直到文革时代,军人还是地方政治非常重要的元素,更不要说清末民国,无论你是什么派,说到底都是一个个军头的附庸而已。
所以不要小看军阀问题,任何军阀社会都会很快陷入政治和社会的严重脱节,并由此造成任何所谓的改革都会迅速无效化,假如枪杆子出政权的逻辑无法打破,那改革就是一句空话。其实从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前半叶,乃至于今天,中国唯一的问题就是军阀问题,这不只是几个军头的事情,而是下至小老百姓,上至国家精英共同深陷其中的泥潭。

参考答案如下:

根!本!上!就!不!可!能!成!功!

我们一定要从这样一个误区里面走出来,即认为戊戌变法就是百日维新。其实,康梁的百日维新只是晚清戊戌变法的一个很小很小的插曲,只是康梁等人掌握媒体前后各种悲壮造势夸大,加上我们的主流历史推波助澜,才造成戊戌变法是康梁光绪主导这么一个误区。康梁总共也就分别跟光绪会面一次,还只有十几二十分钟的时间,康有为跟光绪的会面还是他刚考上进士时候的例行会面。康有为后来所说的他给光绪上书多少次会面多少次,并人前人后一直以帝师自居,说的好像光绪就听他一个人折腾,都是吹牛逼。

其实,甲午战争失败后,整个社会思潮都是变法图存,顽固派保守派势力很小,已经没有市场。并且各派各势力都有实际行动。只有康梁这一派是书生意气官场政治什么都不懂纸上谈兵,甚至怂恿光绪发动政变劫持杀掉慈禧,简直是完全是瞎胡闹。

维新派犯了两个最重大的错误,第一就是跟慈禧对着干,第二是没有联合洋务派重臣李鸿章张之洞等人。这就注定了它完全没可能成功。

当时的政治局面是一帝一后的二元结构,光绪虽然是名义上的皇帝,但其实手里没有任何资源和实力,完全是个光杆司令,真正的大权掌握在慈禧手里,跟慈禧对着干基本就是找死。慈禧也不是个保守的人,洋务改革她都支持,并且也想变法图存。当时的变法想推动下去只有靠一个人,那就是慈禧。但是,这哥几个脑子一热要废慈禧,那对不起,那慈禧只好站到对面去了。中国高层政治斗争都是一样,哪有什么意识形态思想领域之争,从来都是派系之争。你要废我我就先站到对面去先废了你。如果在正确的时机一致推佣慈禧,让光绪靠边站,这事基本就成了,可惜他们选错了人。

当时朝中势力最大盘根错节能办实事的只有李鸿章。张之洞跟李鸿章相比也只能是高山仰止。李鸿章思想开放一直在推动各种变革给大清续命。李鸿章要推动的事,都能成。但是,当时李鸿章刚经过甲午战争失败签了马关条约,名声很差,维新派都把李鸿章当卖国贼看,跟李鸿章躲得远远的。张之洞非常想帮他们,也被他们拒之门外。自命不凡谁也不鸟纸上谈兵的书生花样作死啊!

还有一点,变法过早动了满人既得利益集团的蛋糕,千不该万不该也不该先拿满人开刀,这样本来支持维新变法的也跑到对面去了。

最后的结果就是慈禧谈笑间一巴掌拍死了丫们。为了感谢保守派的支持,变法全废。

看吧,众望所归的变法图存的事儿弄成这样,谁之过?

另外,历史教科书上所归结的原因什么顽固派势力太大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寄望于列强等等都是bullshit,顽固派势力根本就不大也没市场,也根本没资产阶级什么事。根本原因就是不懂政治自己作死,选错了人走错了路,得罪了不该得罪的,没有团结应该团结的。

说的比较乱,凑合着看吧。   


来源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6448401
客家通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5-5 21:48 , Processed in 0.13248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