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18|回复: 0

客家文化源流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6-10-17 11:4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客家是中华民族的一支,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分支族群,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2000多年来,客家人从中原向外迁徙,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和海外各地。历经2000多年的发展,客家人不仅没有走向没落,而且展现了旺盛的生命力,其核心就是客家文化长期稳定的发展。其中,广东省的龙川县建县已2224的历史,见证客家文化的源远流长。
一、客家文化的形成
客家文化溯源于秦朝。
“赵佗是南下干部第一人。”2000多年前,秦始皇派赵佗平定、治理岭南,赵佗所带去的将士戌卒及官吏和他们的家属,是北方人向岭南移居的第一批移民。不久,中原地区发生了阵胜、吴广的起义,赵佗所统属的那批来自中原地区的秦朝将士戌卒及官吏和他们的家属,只好无奈地滞留在岭南地区安居生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批人及其子孙后代便名符其实地成为做客他乡之人。秦朝之后,又由于历史上多次较大的战乱、饥荒、灾害及一些王朝官吏腐败迫害民众的原因,中原地区又有不少人辗转南迁,并先后扩展到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湖南、台湾等省以及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世界上已有1亿以上的客家人。
客家先民由秦朝开始从中原大批南迁,也把中原地区的文化带进了南方地区,并与南方地区的土著文明交融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充满生机活力的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
二、客家文化的特征
(一)独特的客家话
没有“客家话”,就不会有“客家文化”!能使不同地区不同国度的客家人产生共鸣的,便是“客家话”。美国耶鲁大学韩廷敦教授在其《种族的品性》中说:“客家人原出北方,他们的方言,实在是一种官话,像中州河南的话。”章太炎在《客方言字》中说:“广东称客籍,以嘉应诸县为宗,大抵本之河南,其声音亦与岭北相似。”以此为证,客家话确系源于中原,保留河南中州音韵,是河南的官话,也是土话。客家话与广东的另外两种方言粤方言、闽南方言相比,是最接近普通话的。用客家话来念书面文字时,北方人也能基本听懂。
客家话是客家人的母语,也是客家文化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据考证,客家话中有不少唐宋时期的书面用语,并保留了大量唐宋时期的古汉语音韵,今天的客家话又与标准的普通话有很多相近之处。因此,客家话可以说是以唐宋汉语为基础,以百越土语为辅助的一种语言共同体。在异地,客家话是客家人身份的标志,是客家人联系的重要纽带。
(二)客家文化的精神
客家人具有刻苦勤俭、开拓进取、重教崇文、念祖思亲、爱国爱乡的精神。历史上,南移的客家人每到一地,要在异地求生存、求发展,必须聚族而居,集中力量,并要有团结一心、共御外侮的决心和智慧,才能与当地的土著居民或是自然环境抗争,做到和睦亲邻。所以,客家人养成了刻苦耐劳、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和开拓进取精神。
南越大地贫瘠,山高林密。客家人要想出人头地,就必须读书入仕,或是经商致富,这也许是客家人以前在不利的环境中生存发展的唯一出路。所以,客家人很重教崇文,非常重视教育。
客家人讲究落叶归根,移民在离开祖居地之后会表现出对原有文化、故土、人情的眷恋。所以,客家文化中具有十分强烈的寻根意识与乡土意识,具有浓厚的爱国爱乡热枕和精神。
(三)很特别的人文景观
客家先民的南迁,是中原的汉人与迁徙地土著长期斗争而又走向团结的过程,其漂泊流离的经历及到达定居地以后所面临的种种困境,迫使客家人既要学会保护自己,又要懂得团结当地土著人。
当年客家人从中原来到南越不毛之地,所以,客家民居是很特别的一道人文景观。其中,客家围龙屋便是我国著名的民居建筑。据传,当初由北往南迁移来的客家人,为避当地人的骚扰,出于防御的需要,建起了围龙式围屋,在外横屋前后建碉楼,碉楼往往高出堂屋一层,故又称之为“四角楼”或“四碉楼”,并且朝外不开窗,只有一个大门,晚上紧闭,遇到攻击,几百户人家一起自卫。此外,还有土楼、走马楼、五凤楼、四点金、多杠楼等都体现了中原宫殿式、府第式、四合院式等建筑风格,反映了客家人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变迁,风格独特,是中国民宅建筑瑰宝,堪称世界建筑一绝。
客家人爱歌亦能歌,客家山歌继承了《诗经》十五国风的风格,又受唐诗律绝和竹枝词的影响,脱胎于魏晋南北朝乐府民歌这个母体,体现了客家人的艺术成就。“要唱山歌只管来,拿条凳子坐下来;唱到鸡毛沉落水,唱到石头浮起来。”客家人以歌解乏、抒情、言志,这也是中华民族一道很独特的人文景观。
(四)特色饮食文化
客家人的在颠沛流离的迁徙生活和艰苦创业中,把中原的饮食习惯与当地的饮食制作和烹饪方式相融合,形成了自己优秀独特的客家饮食文化。
客家菜的口感偏重“肥、咸、熟”,而这又与客家人以往的经历、生活水平和习惯有关。首先,因为以往客家人耕山住山,劳动强度大而荤食少。其次,客家人因长期粮食不足,多数人家长年累月顿顿稀饭,而且水多米少,菜咸既适合送粥,又增加体内盐份;第三,山区草木多,客家人觉得火候烹得越到食物越香。
继承和发扬客家文化,于国于民于家都有利
为弘扬客家文化,发扬客家精神,增进海内外客家人的团结,促进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推进祖国和平统一,不少客属有识之士一直积极探索和实践这种目的和要求的载体,世界各地都成立了大大小小各种血缘、地缘、族缘和业缘的客属社团和组织。其中,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是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华人盛会之一,是海内外客属乡亲联络乡谊和进行跨国跨地区交往的重要载体,也是各国各地区客家人开展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舞台。
我们欣喜地看到,随着客家地区对外交往的频繁,客家文化已经走出了山门,走向了世界,这是客家人的骄傲。
   


来源链接: http://book.sina.com.cn/news/c/2010-12-01/1159280635.shtml
客家通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12-22 15:32 , Processed in 0.12227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