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26|回复: 0

从大客家看闽西客家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6-10-4 23:0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3年12月21日         闽西日报

从大客家看闽西客家

——读《闽西:神奇客家》

         

□ 钟建红

《人民日报 ·海外版》《闽西日报》分别于5月21日与6月11日刊登了张胜友的电视片《闽西:神奇客家》解说词,给人全新的解读闽西客家文化。

张胜友创作的电视片,具有很强的冲击力,更多地融入了他的报告文学的色彩。就如他在《穿越历史隧道的中国》后记所说的,他的电视片是“电视报告文学”。也就是说,有浓烈的文学性。这就使张胜友撰写电视片的解说词具有很强可读性。

张胜友从电视片《闽商》开始,在电视片中注入了文化性,也是他开始电视片的全新探索。如今他在探索文化性的同时,又在语言方面散文化。我们在阅读张胜友的电视片解说词时,虽然没有直观的画面,但是一样可以获得强烈的画面感和审美的愉悦与审美的观照。这是张胜友电视片解说词的独具魅力,也是张胜友在电视片撰写中的成功之处,因此,张胜友撰写的电视片解说词可以独立存在纸质媒体。

张胜友是一个不断创新的人,用他的话说,他每撰写一部电视片,都是在攀登一座山。张胜友要求自己的撰写的每一部电视片都必须有全新的立意,并尽可能地在艺术方面有所突破。这一点,在他撰写的《闽西:神奇客家》又一次得到印证。

张胜友在《闽西:神奇客家》中,赋予了全新的立意,他从“大客家”的角度,寻找闽西客家的定位。张胜友以客家母亲河——汀江为线,上承赣南、宁化,下接与汀江汇合的韩江、梅州。

张胜友作为闽西客家人,对闽西有着深深的情结,他了解闽西的客家文化。在《闽西:神奇客家》,对闽西客家文化如数家珍,这部片子充满浓郁厚重的客家文化。他那充满散文式的解说词中,是对汀江流域闽西客家文化的组合,我们感受到闽西所承载的客家文化。张胜友在诉说之时,准确把握闽西客家的历史进程。他没有忘记汀江上游的宁化,也没有赣江流域的赣南客家,我们闽西客家的祖先,是从那儿徒步而来,也没有忘记韩江流域的梅州,客家文化在那儿得以完善。闽西的客家人,从汀江到韩江,再从韩江出南海,下南洋,走向世界。这样,张胜友在他的作品中完成了整个客家迁徙的历史进程,而又将闽西客家定位于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这就是张胜友的“大客家”观,从文化上为闽西客家定位。

张胜友撰写的电视片,非常注重逻辑性与文学性。他的语言非常生动,非常散文化,非常有画面感。张胜友他曾经说,在撰写的时候,他的脑海里不断地闪现画面。所以,与其他的电视片录制不同,导演往往是根据张胜友的解说词去寻找画面,而不是撰稿人为画面去配解说词,这就是张胜友的电视片解说词的根本特征。

张胜友从电视片《闽江印象》开创了他散文化的电视片语言,这是他孜孜不倦地在电视片领域的追求。他在《闽西:神奇客家》的创作中,具有史诗般的展示客家文化,具有强烈的震撼力,体现了他电视片撰稿人的独特的美学原则:电视片解说词应具有独立性、可读性、愉悦性、逻辑性,具有美的观照;同时,语言具有散文化的报告文学特征。当与画面相结合,再配以光与音的效果时,则是再上一层楼,完成二度创作,成为一个精品。在画面与音响的配合下,语言更加深入观众心灵,让画面、音响、语言成为一个完整的载体。

笔者曾经与张胜友交流过《闽西:神奇客家》,他认为闽西客家的撰写可以写出5——7集,但那样可能出现材料的堆砌,他甚至认为就是写成上下篇,都可能削弱作品的逻辑性,而落入一种俗套。他的理由就是既然定位于“大客家”,在约30分钟的片子中,只能展示闽西客家的精华,去感染读者与观众,去展示客家文化的震撼力。
客家通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5-3 02:34 , Processed in 0.12347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