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35|回复: 0

张胜友委员纵谈中国文学“三分天下”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6-10-4 22:5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胜友委员纵谈中国文学“三分天下”
2011年03月11日 15:12:40  来源: 工人日报

  社会转型与文学生态

  ——张胜友委员纵谈中国文学“三分天下”

  文学在被边缘化,可文坛又很热闹。

  出版变得越来越容易。比如,每年正式出版的长篇小说就有3000多部,同时互联网上还有多如牛毛的网络小说。文学的门槛越来越低,只要愿意,任何人都是写手。各种级别的文学奖项多得让人眼花缭乱,评奖结果却屡遭质疑,就连代表国家“最高荣誉”的文学大奖也未能幸免。

  在市场和网络的双重冲击下,文学作品越来越多,质量却良莠不齐,快餐文学充斥市场。对此该怎样认识?带着问题,两会期间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作家张胜友。

  中国文学版图“三分天下”

  记者:不管文学的功能被怎样解构,作为人文精神的产物,文学总要反映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状态。转型时期的中国,给文学提供了怎样的发展空间?

  张胜友:确实,不论怎样时移世变,文学终究是文学。而文学的尊严与高贵,就在于文学永远要表达的是呈现社会生活的纷繁多姿、深刻揭示人的命运和人性的本质。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政治、文化发生了深刻变化,思想活跃、文化多元、社会财富充分涌流;在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和国际化方面,进展顺利。短短30年,中国几乎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100年、200年,甚至300年的历史进程。

  当然,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积累下了西方发达国家在其二三百年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全部困难和问题:诸如环境、教育、医疗、住房、腐败、贫富不均等社会矛盾。由此,可以这样表述当下的时代:辉煌与问题交织,希望与困难纠结,惊心动魄的社会转型与纷繁复杂的生活形态竞相呈现,而这正是最有可能出大作品、大作家的大时代。

  记者: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当下的文学生态和文学版图是怎样的?

  张胜友:文学评论家白烨先生曾经提出,当下中国的文学版图由传统文学、市场文学和网络文学三分天下。我完全赞同这个观点,这也正是当下中国文学繁荣、多元、芜杂、浮躁而令人眼花缭乱的真实写照。

  传统文学、市场文学、网络文学,多元共生、各领风骚、风生水起、异彩纷呈,应是中国文学的一大幸事。
社会生活永远是文学的“晴雨表”

  记者:传统文学该如何定义?辉煌的时期是什么时候?

  张胜友: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结束长达十年的动乱和浩劫后,痛定思痛,百废待兴。在历史转折关口,中国文学无论是诗歌——代表作如熊召政的《请举起森林一般的手,制止!》、雷抒雁的《小草在歌唱》,话剧——代表作如宗福先的《于无声处》、沙叶新的《假如我是真的》,还是小说——代表作如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以及报告文学如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等在拨乱反正、突破禁区、解放思想方面先声夺人,为中国启动改革开放做出了远远超越文学自身功能的特殊贡献。

  那个时候,无论是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还是寻根文学、先锋文学,都应称作传统文学最辉煌的时期;文学与国家命运和政治生活保持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尤其在思想解冻与破冰方面,引领潮流,引起社会轰动,引发了全社会的文学热潮。

  记者:市场文学又该怎样定义呢?

  张胜友:上世纪90年代,中国正式确立市场化改革的价值取向,快速进入“市场社会”时代。随着图书出版业被推向市场、个体书商形成气候、影视制播分离等改革措施的推出,畅销书概念以及畅销书机制在中国出现并被接纳,电影票房价值、电视收视率上升为主导地位,迎合读者和观众文化消费趣味便成为一部分作家写作的出发点。畅销书大量涌现,“青春文学”、“官场文学”、“身体写作”以及文学与影视联姻等等,应运而生。市场文学以市场为依托,并以不可阻挡之势,迅速壮大并抢占市场份额。韩寒、郭敬明等新锐作家,便是凭借了市场文学的潮流脱颖而出。

  记者:传统文学与市场文学的区别在哪里?两者是否有交集?市场文学出现后,对中国文学生态带来怎样的影响?

  张胜友:应该说,传统文学与巿场文学既有区分又有交集,两者并非完全对立的。精品文学是畅销的,比如矛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陈忠实的《白鹿原》、王安忆的《长恨歌》、阿来的《尘埃落定》等图书发行量都达到几十万册、上百万册。又比如关注社会变革和社会热点的作品:张平的《抉择》和《国家干部》、周梅森的《中囯制造》和《绝对权力》、陆天明的《省委书记》和《命运》、柳建伟的《突出重围》和《英雄时代》等,图书发行都达到几十万册,改编成影视剧后都是高收视率而热播。当然,市场文学对传统文学造成了严重的挤圧也是不争的事实。

  互联网给文学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

  记者: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飞速发展,中国网民规模已经突破4.5亿人。巨大的网络空间,让写作变得无门槛、无编审、无制约,中国似乎一夜迈入了“全民写作”的新时代。对此该怎样认识?

  张胜友:网络文学包括手机文学来势凶猛。

  进入新世纪,由报纸、杂志发展到广播、电视再发展到互联网、手机,媒体革命完成了一次由纸介到声画再到数字的质的飞跃。作家蒋子龙认为当下文学无门、文坛无门,任何人都可以进进出出,因而也就带来了无规矩、无秩序状态。

  多年前,在我任职作家出版社社长期间,曾与一家网站共同举办过网络征文大奖赛,仅一天就收到参评网络长篇小说147部,且每部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字,惊得初评组成员目瞪口呆。记得“文革”前17年,长篇小说出版的总量还不足200部。

  记者:网络写作也让有才华的作家多了个脱颖而出的机会。

  张胜友:毫无疑问,互联网给文学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网络写作让作家进入一种空前自由的创作状态,原生态式地展示社会生活,作品无论从思想到内容乃至形式,有理由期待出现一些新锐之作、大气之作。一些高票房、高收视率的影视剧改编于网络小说已是证明。比如慕容雪村的网络长篇小说《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天涯社区首发后,由于作品直抵当下都市生活场景的骨髓,把人物的内心与行为揭示得淋漓尽致,据称总点击量高达几亿次,并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连续剧,影响巨大。

  但是,毫无约束、节制的海量写作,也必然会出现大量非文学的文字垃圾。比如,凶杀、色情、搞笑等内容充塞网络版面,这显然与文学所追求的真善美主旨相去甚远。因而“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是当下网络文学的真实状况。

  记者:该如何评价网络文学给文学生态带来的冲击?

  张胜友:这需要引导,也会有一个大浪淘沙、去伪存真的发展过程。网络与纸介只不过是发表文学作品的不同载体,文学作品的优劣、高下之分,主要还取决于作品内容、表现手法、文字语言等文学本身固有的元素。网络文学与纸介文学,既可互相竞争,又可吸纳对方优长,互为补充,共同发展,共创繁荣。让我们为中囯文学祈福!(杨兆敏)
客家通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5-4 07:45 , Processed in 0.13422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