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28|回复: 0

张胜友挂帅中国作家出版集团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6-10-4 22:0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胜友挂帅中国作家出版集团

在中国作家出版集团成立的挂牌仪式上的张胜友(吴江 摄)

张胜友是中国出版界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1993年他出任光明日报出版社老总,在一年内还清360万元外债,向报社上缴利润80万元。

1995年9月他调任作家出版社社长,仅一个月,作家出版社的月图书发行码洋从39万元跃升至276万元。一年后发行码洋即从1200万元达到3859万元。2001年则飙升1.7亿元,经济总量相当于改革前的14倍,甚至曾经有一个月份控制中国文学畅销书市场的2/3份额。

2003年12月22日,张胜友挂帅中国作家出版集团,被任命为党委书记兼管委会主任,他会带领中国作家出版集团走向何方,本报记者就此独家专访了张胜友。

“我们要建立一条产业链,真正把集团做强做大。”

新京报:中国出版界已成立多家出版集团,刚刚成立的中国作家出版集团打出大型文学出版集团的旗号,这个旗号的商业价值在哪里?

张胜友:我们的11家成员单位都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它们在中国文坛不同时期,不同领域,都曾经独领风骚。它们在中国文学界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至今仍有很大的影响力和示范性。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文学走向边缘化,有些文学报刊的经营陷入了困境,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但并不是我们这个社会不需要文学。我们处在一个变革的大时代,社会生活每天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一个要出大作品、大作家的时代。我们的作家、文学报刊社要面对这种变化着的社会生活来创作文学作品,来办好我们的报刊。

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可以得到启示,如果孤立地让一家纯文学期刊走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是不太现实的,因为它拥有的文化资源非常少,很难形成产业链。我们想到把它组合起来,进行资源整合,进行市场细分,重塑和提升每一个成员单位的文学品牌。同时,要求集团整体做大,利用品牌优势对外扩张,组建影视公司、广告公司、发行公司。还要抓住机遇,对外兼并一些文化、时尚、生活、旅游类报刊,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要建立一条产业链,真正把集团做强做大。

新京报:最终形成一条成熟的、运行顺畅的产业链的可能性有多大?

张胜友:理想是一个方面,实践是一个方面,所以,我们说要脚踏实地、不尚浮华;埋头苦干、不赶时髦;务求实效、不慕虚名;精诚团结,齐心合力;锐意改革,勇于开拓进取;不说空话、大话、套话,实实在在地干。

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在管理上最终要实现人事统一、财务统一,经营统一。有些工作我们可以先做,比如人事统一,既然搞成集团,干部可以统一使用,员工可以统一调配。财务统一,集团要成立一个结算中心,一致对外,对内实行二级财务制度,财务人员实行集团委派制。但我们还考虑成员单位的积极性,成员单位还要搞独立核算。

我们的经济政策大致是工资管吃饭,福利管上班,奖金管效益。奖金不会是天上掉馅饼,它是由效益来实现,每个成员单位的效益不同,奖金不一样,每个单位个人的奖金也会不一样,要进行全面的量化管理。集团实行全员聘用制,搞量化管理,鼓励先进,激励后进。我们不是有些人猜想的那样,用效益好的单位赚来的钱去贴补效益不好的单位。

新京报:出版界也有人对这种改革的最终结果持有一种怀疑的态度,你怎么看?

张胜友:我们提出这种改革方案不是空穴来风,不是异想天开,不是突发奇想。作家出版社这几年在文化产业化改革方面已经先走一步,取得了比较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已经摸索出了一套经验。有些成功的经验可以在整个集团内部推广,每个成员单位都要启动三项制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转换内部经营机制。促进一种新机制和新体制的产生,让每个员工充分释放他的能量,充分实现自身价值。集团努力提供一个公开、公平的竞争平台,让个体能量的释放,带来整体能量的释放,形成整体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新京报:你是否可以以《人民文学》杂志为例,介绍一下你准备如何重塑和提升一个纯文学品牌?

张胜友:我不想在刚刚挂牌的情况下谈非常具体的改革方案,哗众取宠,开空头支票不是我的风格。我还是那句话:多做少说,甚至只做不说。我们经过磨合,经过艰苦的工作,一年或者两年以后,我们再反过头来讨论这个问题为时不晚。

新京报:改革的难点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有良好的收益,你有信心让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的改革鱼和熊掌兼得?

张胜友:改革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在中国作家协会,在各个报刊社大家都在强烈地呼唤改革。不是我一个人有信心,而是大家要有信心。我举例说我们在作家出版社是如何进行两个效益的评价的,先进工作者的名额给谁,我们用两个效益的标准来衡量,获得了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茅盾文学奖,当然先进。社会效益好,个人创利最高的当然先进。有人问我这是什么标准,我说这是以生产力为标准。

“这种方法就像打太极拳,外柔内刚,刚柔相济。”

新京报:据说,你很欣赏一位记者在报道里用“推手”来描绘你对作家出版社进行的改革?

张胜友:我感到写《推手》的记者非常理解我推进改革的理念和做法,我把他引为知己。我1995年到了作家出版社以后,最早提出了出版业的市场化改革。而且,身体力行努力去探索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出版业改革之路。出版是思想文化宣传部门,他有文化的审美功能、文化的教化功能,是一个很敏感、政策性很强的部门。为什么出版业改革会滞后,是因为改革的风险很大、成本很高。但不改革中国出版业没有出路。总要有人下水,但要能够成功,还要深刻认识中国的国情。我既要坚持正确出版导向,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又要努力走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我力图把二者结合起来,难度就比较大。

改革是政治利益、经济利益的再调整,在这个调整的过程中有些人失去原来的既得利益,有些人会得到更多的利益。我的底线让所有人得到利益,无非是有的人多一些,有的人少一些,尽量地不激化矛盾。这种方法就像打太极拳,外柔内刚,刚柔相济。我要尽量不激化矛盾,减少改革的成本,还要大力推进改革的进程。鲁迅先生说,在中国挪动一张桌子都是要流血的。我想第一搬动桌子是很不容易的,第二,我们还是要搬动桌子,我要既搬动了桌子,又不流血。这也是我对中国作家出版集团进行改革的原则。

“我做事情的信条是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努力防止踩空,踩响地雷。”

新京报:这些年来,你觉得自己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张胜友:过去谈不上有什么遗憾,在“文革”和“上山下乡”期间经历过一些磨难,但我说过苦难是过于伟大的东西,不是所有的人都承受得了的。我现在的遗憾是年龄渐渐大了,来日无多,能干的时间不是太多了,因此,就要抓紧干,没有什么好后悔的。

在面对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的改革的时候,我觉得锐气没有减退,我愿意接受挑战,愿意干别人看来不可为的事。但我也相信自己绝对不会鲁莽,我会排查风险,如果我认为真的不可为的事情,我会放弃。

新京报:你认为自己最大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张胜友:从性格上说我是一个争强好胜的人。我曾经是一个文学青年,后来开始写散文,散文作品被收进教科书,写报告文学也有一些成就,从事新闻工作我是很优秀的记者。我现在投身于出版业,我希望把我的工作做到最好。

我做事情的信条是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努力防止踩空,踩响地雷。路要一步步走,既有远大的目标,又脚踏实地,不会异想天开,不会抓住自己的头发想离开地球。举例说明比如对写作,我是一个农民业余作者的时候,我希望我的作品在县级刊物登出来,然后是地区、省、全国,然后希望拿全国大奖。至于写作,我觉得我曾经全身心地投入写作,也没有成为一个最优秀的作家。现在,我做管理工作,我想还是集中精力干好一件事情吧。

新京报:你对个人生活有什么样的想法?

张胜友:我对物质的要求不高,衣食住行尚还满意,事业压力很大,更多的精力放在事业上。非常疲劳疲惫的时候,我也想出去旅游、休闲,但是这种机会比较少。有时候我很羡慕那些民营企业家,可以决定给自己放假。作为国有文化企业的老总,既要参与残酷的竞争,同时也不会有那么多自由选择的权利。但我身上有一种很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还有一种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情怀,希望自己在这个变革时代下力所能及地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术术)

《新京报》 2003-12-23

客家通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5-6 00:14 , Processed in 0.13789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