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01|回复: 0

21世纪初中国的「学校教育」,遗漏了哪些重要的「知识」和「技能」?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6-9-26 17: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很多年前,给电视台作企划,写过一个案子,叫「学校不教的事」(後来被搞成了别的模样,详细过程,暂且不表)。好一番调查,过程中,确实发现学校的教育中(至少我所经历过的),有许多玩意,跟生活紧密捆绑的,学校竟然完全没教过。

试举几例:

一、理财。

现代人的生活,除非你创业,自已有相当的赚钱能力,不然,一般靠死薪水度日的上班族,你总会遭遇许多生活困难,包括购房、教育、医疗,尤其在中国,只凭两夫妻的薪水,相信我,一般的市井小民绝对是应付不来。

所以,「理财」是生存的必修课,股票,房地产,保险,这些玩意儿,学校完全不教,至少我成长的台湾,学校完全不教,就是提到,也是无关痛痒,一般台湾人读了大学出来,除非专业对口,连活存、定存,公债,公司债,信用卡的循环利率,没几个能完全搞明白。

难道基本的,起码的「理财」知识,不比「三角函数」,不比「重力加速度」更重要?

二、媒体的鉴赏。

从二十世纪开始,人类文明就已经不是老旧模样了,媒体是重要的组成。是的,我们的学校上那美术课,油画水彩,上那音乐课,老师弹风琴(我们那时代),唱李叔同的「送别」,那些,是很重要。

但,跟你生活习习相关,捆绑那么严重的「当代媒体」,包括电视,包括电影,包括广播,包括报章杂志,别说赏析了,连相关的历史发展,基本的知识,在学校教育中都完全付之厥如(要学那,得到专业的科系中)。

我不明白,难道我们离电影电视的距离,会比水墨、写大字更遥远?

生活在媒体时代,我们的教育中,完全忽视了媒体的存在。

三、在地教育。

现在的孩子们,可能对地球另一边的汽车、飞机、动漫超人,耳熟能详,但对於近在眼前的家乡事物,却是一问三不知。

家门口长的那棵树,他都不辨不出来,到底叫啥名字。更不要说,本地的传统艺术,地方戏曲,那些必要的教育,是让一个人对家乡产生感情的重要来源。

那样的教育,不能被「全国统一」的,应该有部份是地方教育单位,开放自行制定的,山西人,教晋剧,碗碗腔,陕西人,让小老陕,认识秦腔。四川人,你得懂的全世界最牛逼的天然气,最早是在四川打出来,目的是为了煮盐。台湾人,要知道亚洲第一口油井,是开在苗栗……。

不教这些,就是剥夺了一个人和乡土的联系。

四、方言。

方言,不是毒蛇猛兽,我们小时候在学校说方言,要被老师罚钱,长大了才知道,方言,其实就是「母语」,是妈妈教你的话。

人活愈大,愈觉得母语的重要性,亲族的来往,社会关系的建立,像我们创作维生之辈,哪个写本子,脑袋中不是用「方言」对谈?我带徒弟创作,看他台词写的歪七扭八,常用的最简单一招,就是「用方言写吧」。写东西时,脑子走的方言,你的文字,就会有力量。

学校教吗?

学校不教。

其实学校适度地教授方言,是有助於文化传承的,也能尽可能地集思广益,别让方言劣化。就像「楚辞」一样,就像「昆曲」一样,那些中华文明最深奥的玩意儿,有多少,都是跟「方言」紧紧捆绑?

强调一下,方言,不是光说,比如客家话,里面很多调味品,根本不知字咋写,真的给你点拨一下,你才会发现,原来都是礼记里出现的玩意,很多时候,言语中还留下,但真实世界已经不见了,比如「鱼露」,现在的越南还有,客家话也有一个特殊的字,但生活中,早没有「鱼露」这种调味。

我是经由客家话的讨论文字中,才知道,中国古人是没有豆类的调味品,至少在礼记中,完全没有,所有的调味品,都是动物性的。还有,客家话把衣服,叫作「衫」,裤子,叫作「服」,闽南话,把锅子叫作「鼎」,叫筷子,叫作「箸」。……这是很浅显的例子,类似这种文化的「深挖掘」,太有价值,也太有意义。

(台湾现在的小学,已经设有「母言教学」课程。)

五、说结论吧。

其实,任何教育都有现实的限制,啥都教,学生估计也活下下去了,上面提到的几点,为什么学校不教,理由很简单,大多没法子被「量化」来「考试」,比如「乡土教育」,就是课程开了,在目前的「应付考试」的体制下,估计也要被忽视。

说了一通,也是摇头叹息罢了。

我很喜欢这个题目,无意中看到时,才几个回答,关注的人不过数十,赞同数 ,不到十几。
本想改个好一点的题目来,让多些人参与,结果呢,改没五分钟,又被改回去了。

又改了一个笨的要死的问句。笨死了。笨的不可理喻。(当然,现在还在不停地修改之中)。

要说学校没教的事,多著呢,包括「学会提问」这事,中国的学生,有几个能问到项上的?

你的提问,没人鸟你,没人在乎,那点自知之明都没有吗?


-            


来源链接: http://daily.zhihu.com/story/7857881
客家通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12-23 10:04 , Processed in 0.16451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