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03|回复: 0

“他的客家学理论更满足了社会需求”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6-9-24 09: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学界连线】
罗香林是一位集学术情感与理性于一身的学人,治学的领域也甚为广泛,但在客家人心中,他的“客家学研究大师”标识最为亮眼,这其中就包含了学术情感的因素。那么,在专门从事学术研究的现代学者眼中,罗香林在客家学研究的历史地位和贡献,在历经岁月沉淀之后,该如何定位评判?为此,记者采访了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副院长肖文评研究员。
记者:罗香林先生在客家学的构建担当了怎样的角色?
肖文评:从学科创建的角度看,他是一位客家学开山鼻祖。在他之前的徐旭曾、黄钊、黄遵宪等人也提出一些有关客家文化的观点,但从运用西方学术观点,以民族学的民族国家理论,去建构客家族群的历史文化,罗香林是第一人。
罗香林的功绩在于将客家形成历史与中华民族形成发展放在一起审视,将两者紧密联系在一起。他创立民系说,阐述了客家是汉民族中的一个支系,解决了客家的身份定位问题。他的理论驳斥了当时流行的歧视客家人的污名现象,为客家人争取应有的地位。因此,他对客家学学科开创性的奠基作用,既满足了学术要求,更重要的意义是满足了社会需要。
记者:他的有关客家学的理论对后世的影响如何?
肖文评:他提出的民系说观点现在基本上被广泛接受。现在研究方言的学者划分的汉族七大方言群,就是以罗香林提出的七大民系说为基础确立起来的。学界不少学者遵循罗香林的研究设计,从事地域文化的研究。
罗香林能提出这一理论,是和他的求学经历有关的。他在北京求学期间,师从的陈寅恪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在民族演化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在史料考据方法上眼光独到,在学术指导上肯定对罗香林产生重要影响。客家学的基础是地域文化研究,罗香林离开家乡北上求学,北方与南方明显的地域性文化差异,估计对他投身这项研究予更强烈的刺激。
记者:罗香林与老师陈寅恪的差异在于,陈寅恪留学欧美多国,却坚持用传统的学术语言和框架研究本国的历史。而罗香林没有出洋留学的经历,却引进西方的学术框架,对客家研究进行剖析建构。这是为何?
肖文评:陈寅恪学贯中西,知识非常渊博,体验到中西方文化差异性,中国文化本身具有的特殊结构、发展轨迹。所以在治学上,在兼收并蓄运用国内外史学材料和语言工具的基础上,坚持用传统中国的治学方法和学术语言,去解剖分析中国历史社会。
但在那个时代,包括胡适、吴宓等著名学者都顺应借用西方理论研究解构中国社会的潮流,对年青人更有吸引力、新鲜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罗香林也采用西方的民族学理论来为客家人正名。
记者:能否举例介绍罗香林学说的社会成效?
肖文评:他的学说解决了包括南洋客家人群体在现代民族国家观念兴起后的自我觉醒。此前华侨华人的会馆都是以地域性为基础组建的,他的理论创立后,南洋等地客家人纷纷以族群为纽带建立客属会馆,起到增强凝聚力的作用。
他在增强客家人自豪感方面,采用列举贡献突出的客家名人的方法,效果明显。当然,从学术的逻辑上讲,这又存在容易被人从反面批驳的弱点。
   


来源链接: http://culture.gmw.cn/newspaper/2015-05/18/content_106686974.htm
客家通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12-23 08:41 , Processed in 0.13244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