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10|回复: 0

李火德传奇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6-9-22 10:4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迁丰朗村
  南宋末年,元兵南侵,避乱南迁的人继续南迁,上杭县胜运里丰朗村,先后迁来了两户官府人家,一为李氏入闽祖李火德,一为宋澶州太守陈梅山。
  丰朗村由北向南伸展,似一块长长的绿洲。东西两山耸翠,北面层峦叠嶂,一条溪流从北山倾泻而下,浪花飞溅,急湍南流,在丰稔渡口注入黄潭河。
  古渡口碧水粼粼,烟波浩渺,木船上下,竹筏渔歌;岸上人家,摊店木房,酒挑茶肆,人来人往。一条通往唐上杭场古道就从这里开始,沿着山溪逆流而上,穿过丰朗村后,再往北远去。
  丰朗村扼古道航运要津,山溪古榕,野花翠竹,绿草如茵,小桥垂柳,村舍倚林,美丽的景色吸引着南来的客家人。
  一日,李火德与妻子伍氏雇人运着行装来到了丰朗村,一看这里是个好居所,就下决心在此落脚谋生。三十出头的李火德,风华正茂,精力充沛,吃苦耐劳,且有贤内助。刚开始时借住山寮,经过一番努力,他们在岗头盖新房,辟田地,创业开基。三五年功夫,田园山庄焕然一新。于是把老父李珠从宁化石壁接来侍奉。
  不久,宋州官陈梅山携家小也来到了丰朗村口,举目四望,不禁脱口赞叹道:“好地方!好地方!”入得村来,经人指引,拜会了李氏父子。经过交谈,他们也决意在此落户安家。李火德热情接纳,当即叫家人空出数间房,让陈梅山一家安顿下来。此后,陈李两家敦睦相处,李火德与陈梅山成了忘年至交。

喜娶陈氏夫人
  李氏迁来丰朗村,转眼已是十年功夫。李珠终因一生奔波,积劳成疾,离开人世。李火德念老父生前常垂钓山溪榕树坝,于是把他安葬于坝西古道旁。
  伍氏年近三十,尚无生育,怕断了李家香火,乃萌生劝夫纳妾的念头。守制三年后,她多次把自己的心事告诉丈夫,李火德认为一来妻子年纪尚轻,二来患难夫妻情深似海,不愿另娶,再三劝慰妻子。然而,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伍氏仍未生育,她闲时就往陈家向老夫人倾吐衷肠,陈梅山夫妇对伍氏极为同情,多次帮她劝说李火德再娶,并着人四处打探说媒,附近乡里先后有多家女子表示愿意许婚,都因年龄、长相、文才、品性等原因,被李火德婉言谢绝了。陈梅山向妻子感慨道:“年侄有德有才,貌若潘安,我家若有大姑娘匹配于他就好啦!”夫人听了,赞同之余也摇头叹息。

  光阴似箭,一晃又过了十五个春秋,这时陈梅山已病故三年了。一日,李火德去陈府探望陈氏老夫人。李火德有早晨出门拾粪的习惯,于是他提起粪箕上路,边走边拾粪,路过村邻家门时,触响篱笆,弄得狗吠汪汪。说时迟,那时快,大门开处,走出一个怒容满面的妇人,气冲冲地盯了火德一眼,扭头就往回走,“砰”地一声把门关上,大声骂道:“我以为谁呢,是孤老鬼打狗,欺侮我家啦!”室内男主人问明骂的是李火德时,就斥责她道:“放肆!怎能侮辱斯文?!”接着立即开门出来,向李火德赔礼道歉。火德以礼相还,作了解释,便往陈家去了。在陈府,李火德像平常那样向老人家请安,拉家常,老夫人没有发现他有半点不快之处。
  李火德回到家中,一人独坐书房,想起适才被妇人辱骂之事,默默叹气。伍氏感到异常,随即泡上一壶香茶,盅上一杯,递给丈夫,问道:“今日夫君何事这样悲伤?说出来让妻子给你分担点忧愁吧!”听到这话,李火德的双眼被泪水湿润了,便把心中的委屈倾吐出来。伍氏听了,起初十分气愤,片刻之后又转忧为喜,安慰丈夫说:“远近乡邻,不分男女老少,都很尊敬夫君,今日发生这件偶然的事件,不必生气,定是天公让这妇人提醒你,要你赶快娶位姑娘,生儿育女,承续李氏香火。”经她一说,李火德的愁云稍解,便问道:“我这六十老翁,谁家姑娘肯嫁于我?”伍氏逗趣道:“我的夫君风度翩翩,相貌堂堂,能文能武,身强体壮,做你新娘的还要有福分哟!”一席话把夫妻俩都逗笑。此后,李火德被人骂“孤老鬼”和打算娶二夫人之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遍远近村庄,一时成了热门话题。此事引起了陈氏老夫人极大的关注。陈府上下议论开了。有人说,李火德是大好人,骂他者肯定是精神失常;有人说,李火德早听妻子劝告,娶个二房,早就生下儿子了;有人说,李火德身体好,现在娶位二夫人一定还能生儿育女。老夫人则说:“火德出身名门望族,为人忠厚、一生善善乐施、荫功积德,理该有后,我一定要给他作主娶位二房夫人。”
  老夫人回到后厅坐定,回忆起当年老爷说过的话,心想:如今功女已经十九岁了,正要给她选夫婿,李火德虽年过六十,但身强力壮,思维敏捷,我有意成全他,就不知女儿愿意否,祖先神明准许否。于是她点燃了三炷香,在神前跪地祷告,问了三个“大吉大利”,老人家满心欢喜,回房歇息去了。
  入夜,母女灯下谈心。老夫人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女儿,女儿听着,面泛红云,沉思良久,巧妙地回答妈妈说:“年兄是我读书学文、务农劳动的老师,伍嫂如同亲大姐,对我十分体贴,跟他们过日子,妈妈一定放心,我听你吩咐就是了。”老夫人根本没有料到,女儿居然会一下子同意,这使她顿时了却了多年来挂心的大事。
  翌日,伍氏前往陈府向老夫人请安,并把丈夫所受委屈和打算明媒正娶之事一一禀告。交谈之中,对陈小姐之婚事也表示关心。老夫人对伍氏感慨地说:“陈李二家本是患难之交,二家之事我是从不分彼此的,当年李年伯归天之时,我家老爷曾对他说过,我家若有女儿许配年侄,既为李氏传宗接代,亦慰先夫在天之灵。小妹如今不觉年已十九,我有意将她许配火德……”伍氏一听至此,连忙跪地说:“这样委屈小妹,我与火德心里都不安啊!”老夫人说:“一是此为老爷遗言,二是我已在祖宗神灵面前问了三个‘大吉大利’,三是小妹已应允。看来这是两家的缘份。”伍氏连连谢过老夫人,随即回家去向火德报喜。
  火德得知此事,自是一阵惊喜,惊的是没有料到老夫人竟如此厚爱自己,喜的是天赐良缘。李火德兴奋异常,当即请来乡邻贤达作媒,登门求亲。经与陈府商定,次日下聘,并尽快择吉日良辰完婚。
  事有凑巧,条件刚谈妥,媒人正要离开陈府,大少爷就从外地回来。得知妹妹许婚李火德,他担心两人年龄相差太多,将来会苦了妹妹,便想要出面阻止,但事情已由老夫人出面谈妥,不好悔婚。他想通过一个巧方法,使李火德自动放弃,免伤两家感情,于是他便向媒人提出:“喜事应该隆重办理,聘礼一要七桌银两,二要九桌缎绵,如果次日无法筹措,就请另聘名门闺秀。”他除了想难倒对方以外,另一用意是用七、九单数来暗示婚事不成双、新人不成对。媒人听了暗自叫苦,只好回报李府。面对这一变故,伍氏一时没了主意,而李火德则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对媒人说:“明日彩礼照送不误,并把完婚吉期红帖送去。”伍氏听了,心里纳闷,媒人刚一出门,她便向丈夫询问,李火德贴着她的耳杂如此这般地说了一番,伍氏听了半信半疑,只好按丈夫的意图准备去了。
  陈府这里,老夫人责备儿子出此难题,不通情达理,有损两家情谊。正在说话时,忽报李府回复,第二日备齐彩礼前来定婚。母子俩听了,一时觉得奇怪。老夫人放心不下,暗地里命儿媳前去探听虚实,大少奶奶去了约莫半顿饭的时间,就回来说,李火德准备第二日亲自前来下聘礼,还跟婆婆嘀嘀咕咕地说了一通,老夫人好像吃了定心丸似的,安下心来了。
  第二天一早,村里人都想一饱眼福,看看这个特厚的彩礼队。辰时一刻,李府正门开了,鞭炮齐鸣,前面媒人引路,接着十来号人抬着箱笼,李火德跟在后面披红挂彩,兴高彩烈,一路奔陈府而来。乡邻一看,彩礼并不特别显眼,一时弄不清其中奥妙。
  陈府这里早已作好准备,家人依照大少爷的吩咐,上、中、下三厅摆了十六张大圆桌,说是要安放彩礼的。大少奶奶暗自好笑,却不动声色。不一会儿,门口的鞭炮响了,大少爷快步迎了出去,见彩礼够不上十个箱笼,心想:“好家伙,这下子看你如何向舅爷我交代!”但他表面依然显得非常平静,拱手把客人让进了大厅。送礼的下人把雪白的银子摆满了整张大红桌,又将绫罗绸缎放在另一张大圆桌上,外加一坛陈年老酒。火德向大少爷说:“薄礼不成敬意,请舅爷过目。”随即起身指着大红圆桌说:“这是漆桌的银子,”又指着另一桌的礼物道,“这是酒桌的锦缎。”陈大少爷此时才醒悟过来,用手指点着彩礼说:“噢!这边是漆桌银锭,那边是酒桌锦缎。‘七桌’变‘漆桌’,‘九桌’变‘酒桌’,妙倒是妙,就不知老母亲是否能收受。”这时,坐在屏风后面的老夫人和小姐相顾一笑。老夫人边出堂前边咏道:“七九化漆酒,巧对显才情,年侄变女婿,喜霭满门庭。”接着她大笑连声道:“大喜!大喜!”李火德赶快上前叩头谢过岳母。随即呈上婚期红帖,老夫人满口答应。
  完婚之日,李、陈两家宾客盈门,自是各有一番热闹。婚后,老夫少妻琴瑟和谐,伍氏对小妹关怀备至,小妹对伍氏敬爱有加,火德愈加尊重伍夫人,家庭和和美美,倒有一番情趣。
  说来也奇,陈夫人婚后,一月蜜月乐盈盈,二月贪酸又恶心,三月醉睡叫醒难,四月腰围渐变粗……,认定小妹有喜,伍又是向丈夫祝贺,又是向陈老夫人报喜,敬神拜祖忙得不亦乐乎。
  少夫人十月怀胎,喜生一男,取名朝文,李、陈两家百般宠爱。之后接连五年,又生了二男二女。老二名叫朝宗,老三名朝美,四姑名桂英,五妹叫淑英。远近乡邻都说,李氏祖宗积德,火德公为人厚道,好人自有好报。

螃蟹游湖
  且说,李火德六十三岁得子,喜出望外。他认定好人有好报,于是更热衷于修桥砌路、济人之急、救人之危,在胜运里方圆十里,人皆敬之。他胸襟开阔,夫妻恩爱,儿女成才,心情愉快,活到八十开外仍然是鹤发童颜。
  一日,李火德垂钓归来,说是身体不适,全家都不敢怠慢。伍氏即刻去煎凉茶,陈氏为丈夫按摩捏痧,儿子媳妇侍立两旁,问老爷想吃何饭喝何汤。他微微摆手摇头,说他稍稍休息便无妨。李火德喝过凉茶,闭目静躺。夜间,家人轮流照看,安然无恙。
  次日,李火德却沉睡迷糊,喃喃作语,说什么连年战乱,国无宁日,民不聊生,路有饿殍冻骨,使人痛心,又说受祖先恩泽,得益甚多,该去谢祖先了。他不喝汤药,不进茶饭,仅四日功夫便与世长辞了。终年八十有七。
  李火德去世,举家哀号,按他的遗嘱从简办丧。相识者皆落泪叹息,忆他的德行,赞他的为人。
  殡葬之日,天气晴和,乡邻亲友前来悼念,缅怀之情极为深切。按客家风俗举行仪式,哀乐起落,悲声感人。辰时至,鸣锣开道,启程送葬,宾客在前,中间各种执事,最后是孝男孝女悲悲切切地跟在灵柩后面,往北缓慢前行。不料出门仅百十来步,即乌云密布,天昏地暗,电闪雷鸣,山雨骤来。是进是退,众人乱了方寸。执事先生吩咐,灵柩就地停放,众人暂且返回屋中避雨。
  伍氏哭喊着要给灵柩遮雨,陈氏听了,边哭边抓来蓑笠雨布,命子女送去。几个孝男孝女,唯恐大漆棺材不能防雨,冒雨上去将其盖了个严严实实。
  倾盆大雨过后,云开见日。众人立即整顿仪仗,有人急步先行去看灵柩。睁眼远眺,不禁大吃一惊:偌大的棺木不见了!前边的人惊叫奔前,后面的人蜂拥而上。细看,离奇万分,草岗凹陷,成了浅水湖塘,中间仅见蓑笠雨布。仵作下去取走雨具,只见灵柩平平没入土中,微露顶盖而已。这该如何是好?家人急得团团转,亲朋百客也没了主张。这时地理先生正好赶来,他慢条斯理地取出罗盘,绕着小湖塘转来转去,左摆右弄,连声叫好。孝子朝文、朝宗、朝美兄弟三人,急忙上前问个究竟。先生拱手大声说道:“大吉大利,天赐福地,此地叫作‘螃蟹游湖’。就此培土建坟,顺乎祖旨,合乎天意。”众人听了,各自点头称是,李家母子认为有理,随即焚香点炮,杀鸡奠酒,烧化纸钱,合家大小叩首,土工上前加土,葬礼就此告成。
  发生这样的事,算是千载奇闻,李家难免疑团阵阵,两位老夫人在哭夫哀词中亦表达了不安的心情。地理先生是明白人,看出了主家的心思。吃过酒菜、领过赏银之后,他特意上前谢东,向老夫人交代说,火德公葬了“螃蟹游湖”墓,子孙福大,应该庆贺,无须忧虑。接着又说,“游”者主向外,他年后代往外,一定兴旺发达。说完告辞而去。
  地理先生的一席话,火德子孙代代相传,他们遇事不顺,便往外闯荡,不断外迁,奋发图强,人才辈出。
  李火德墓至今仍雄踞丰朗岗头,气势宏大,满堂石干砌垒,没用过半点灰浆,据说是为了永保螃蟹活跃灵湖,周游四海。
  今日,丰朗村李氏全都外迁,陈姓仍聚居于此。离丰朗村不远的官田村,住着众多的李火德后裔,这里有规模宏大的李氏大宗祠。一边坟山依旧,一边古祠巍峨,遥遥相对,李陈两姓亲戚世代情深。他们对远方前来寻根谒祖的亲人都极为热情。

  讲述人:李启家、李弼清
  调查人:陈嵩生
  整理人:李伯庠、钟震东

                    
                        


来源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MTM5OTYyOQ==&idx=1&mid=200462282&sn=4f6d9e8ae326b6a5438ffeb36316c0b4
客家通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4-28 18:43 , Processed in 0.11673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