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16|回复: 0

他者眼中的客家春节:中农院博士春节驻村日记之三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6-9-22 10:4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者按:根据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2015攀登工程”,要对进行了30年的传统调查、进行了8年的“百村十年观察”进行转型升级:深度认识中国、深度调查中国(简称“两深”)。从调查的内容来看将更加丰富,包括口述调查、家户调查、惯行调查、生命史调查、村庄调查、专题调查等;从调查区域来看将更加广泛,包括宗族小农、江淮小农、华北小农、东北小农等七大类调查。中农院要求博士生每年务必驻村调查3-5个月,对于即将毕业的博士生建议其在异地农家过春节,感受不同的农村和不同的春节。我们推出的“博士春节驻村日记”就源于这一工程以及人才培养的要求。今年春节,来自山西、河南、湖南的三位博士生分别前往广东的河源、梅州与农民一起过春节。我们要求博士生们用学术的眼光,理性地观察农村。本文是他们与农民过春节时撰写的日记,现逐期推出,将给大家展示一个多样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农村“事实”。
本期作者简介:张利明,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2013级博士生,主要承担咨政服务、地方研究的工作。曾参与湖北恩施、山东东平、广东东莞等地农村的实证调查。2015年11月开始在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忠信镇司前村驻村调查,2016年春节期间与该村村民一起过年。此为其春节期间的调查记录。

2016年2月5日  农历腊月二十七  星期五  天气晴
经过近18个小时的行程,上午8点多我再次回到了村调的调研点——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忠信镇司前村。虽然昨晚在火车上没有睡好,但是刚回村里也没有一点睡意。在村委会简单的洗漱之后,便出去到处转一转。刚出村委会,就看到一家农户正在鱼塘捕鱼,我便前去“围观”,刚好廉珍阿伯也在那里,我便上前打了招呼,听说我要在村里过年,阿伯也甚是高兴,邀请我去家里做客。听阿伯介绍,最近村里好多农户都去鱼塘捕鱼,以备过年之需。据了解,村里的鱼塘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归村集体公家所有的,目前只有3个,主要属于村里的风水塘;一种是几户人家共有的,这类鱼塘或者被一家农户承包使用,或者是几户人家轮流使用;剩下一种是归农户个人所有的,这类鱼塘最为普遍。
在观看完捕鱼之后,看下时间才10点多,就想顺路去给老书记拜年,到老书记家里之后,他们一家人正在院子里杀鸡切肉,准备年货,相互问候拜年之后,便随老书记进了屋子,在聊天之中得知在外地工作的儿子明天也回家过年,当谈到到时会有二三十一起过年的时候,老书记脸上洋溢出得意的笑容。对于村里的很多老人家而言,长期在外工作、学习的儿孙们能回家过年团圆可以说是一年中最幸福的时候。因为要继续准备家里的年货,我不便打扰,打算改日再来拜访。
中午回到亮哥家里吃饭,很高兴这次家里的小狗都没冲着我叫,看来经过上次近2个月的调研,小狗也已经把我当成了“自家人”。吃完午饭已经快到2点钟,由于一晚上没有睡好,突然有了睡意,刚打算午睡一会儿,突然接到了光强老师的电话,让我去家里做客,顺便去取《百年大忠信》这本书。于是,我便带上买的特产前去老师家中,因为光强老师单位有事,这次无法回家过年,为了让我能看到书,老师专门让小儿子把书从惠州带回家里送给我。到了老师家中,得知其家里的年货基本都置办齐全,在聊天过程中,老师的家人也拿出今天刚做好的肉丸、油果、花生等让我品尝,我也送上了带来的特产以表谢意,临走时,阿姨又专门送我了一包花生,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客家人的热情好客。在得知光强老师正月十二要回来参与村里的花灯节后,我们便约好到时一起参加。
傍晚回到亮哥家中,看到阿姐正在炸肉丸,便前去看了一下。据了解,油果、红烧肉丸、白切鸡、酿豆腐等是司前村里地道的传统客家菜,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会做好用于招待亲朋好友。吃过晚饭,回到村委会,依然看到那熟悉的广场舞,虽然马上就要过年,但广场舞的热情依然不减,让这传统的年味儿又增添了一些现代气息。

(正在自家鱼塘捕鱼的农民)

(象征“团团圆圆”的客家肉丸)
2016年2月6  农历腊月二十八  星期六  天气 大风
一大早醒来感觉阵阵凉意,出门后发现原来今天刮起了大风,在村里调研的日子里,很少遇见这么大的风。在亮哥家吃完早餐之后,便回到村委会,带上从武汉买的一些特产,决定去给盘名阿公拜年。幸好阿公家里的小狗出去了,这次迎接我的没有大声的狗叫声(虽然去年调研已经去过了多次,但每次小狗还是叫得很厉害)。到阿公家里之后,发现家里有很多人,原来阿公的儿子、儿媳和孙子也都回家了。在简单寒暄问候之后,送上了带来的特产,和阿公的家人们相互打了招呼。看到他们正在贴对联,我也前去搭了把手,大门处挂的满满的腊肠和崭新的对联,整个院子都洋溢着过年的气氛。贴完对联后,阿公一家人准备吃饭了,我也就返回了。

(满院的腊肠意味着春节的到来)

(正在贴对联的村民)
中午在亮哥家吃完午饭后,我又习惯性的到古寨里到处转转,发现古寨也已经有了过年的气氛,大门和祠堂也都贴上了新的对联,挂上了灯笼,以此来迎接春节和花灯节的到来。后来听仁伯(上门二房房长)介绍,寨子的对联是在农历腊月二十五,也就是入年架的当天贴上去的。对联的内容,每年都基本相同,大都是体现吴氏族人崇宗敬祖、尚德重孝的内容。上大门的对联内容为“司马功勋著,前人世泽长”,横批“祖德流芳”。
在上大门的两旁已经挂上了两盏新的大红灯笼,右边的一盏上面写着大大的“吴”字,象征着司前的吴氏宗族,左边的一盏呈现“添丁”二字,寓意人丁兴旺,香火绵延。据了解,这两盏灯笼是由上门二房的一位村民无偿捐赠的。
和仁伯的谈话中了解到,这次过年,村委会给上门和下门分别补助了700块钱,用于古寨和祠堂的春节花销,而在过去,村集体没有收入的时候,春节的这笔开销一般是由宗族里的有钱人捐赠的,而对于这笔开销,族里的富人也都乐意捐赠。这次春节,上门共贴了13副对联,花了200多块钱,请了4位人工,每人补贴了50块钱。而对于古寨贴对联,仁伯这样说道:“几年前,寨子里的对联很多都是由族里的人自己写的,贴对联也都是族人有空的时候帮忙张贴的,那时是不需要花什么钱的,现在不光写对联要到镇上去买,贴对联也得给人工钱,不给钱的话没人愿意过来的”。

(挂有“吴”、“添丁”灯笼的司前寨上大门)
进入上门贯公祠堂的中厅和上厅后,看到祠堂也都已经挂上的灯绳,据了解,挂灯绳是村里花灯节的第一步,一般入年架后,凡是上年有新生男丁的那户人家就要到自己宗族祠堂的梁柱上挂放一条灯绳,并用红纸写上“新丁”的名字,以告知族人。而在解放前,放灯绳也是有一定讲究的,一般按辈分高低、出生先后排序挂放,辈分高的挂在靠祖宗牌位的前面,辈分低的挂在后面,如果是同辈的则按出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挂放。而现在挂灯绳并没有特别的讲究,一般谁挂的早就自由选择位置,对于上门贯公祠堂的族人来说,长房和三房的按规矩挂在祠堂的上厅,二房的则挂在中厅。从祠堂挂的灯绳来看,中厅挂了6根灯绳,上厅挂了5根,一根根灯绳象征着一个个出生的“新丁”,也预示着吴氏宗族的人丁兴旺、子孙绵延。  

(挂着“灯绳”的上门贯公祠堂中厅)

(写着“碧波新丁”字样的灯绳)
从司前寨出来,行走在村里的道路上,看到很多农户也都在贴对联、挂灯笼,走到亮哥的新家那里,看见他们也在挂灯笼,便顺手帮了一下。在与亮哥和几位村民的谈话中了解到,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大多数村民还都在司前寨居住的时候,村里人都是在除夕当天的一大早才贴对联的,贴完对联之后,各家各户就开始祭祖。而如今,村里人全都已经迁出寨外,在外面修建了新房,到了春节,需要贴的对联比较多,如果除夕一早去贴恐怕来不及,因此,村民也都习惯在除夕前一天贴好对联、挂上灯笼。
晚上吃完晚饭,在村委会和几位村民简答的聊天之后,一天的调研就此结束,准备迎接明天早上的祭祖活动。对于今天而言,家家户户贴对联、做角仔、炸油果都充分展现了浓厚的过年气氛。从这一天关注的贴对联、挂灯笼等事情来看,这些小的事情也反映了宗族与村庄影响力的变迁。随着村委会和村集体经济力量的上升,村庄的实力在不断上升,一些传统的宗族事务和活动也越来越需要依托村庄的力量。另一方面,在市场化因素的冲击下,村民的功利意识和个体观念不断增强,对于宗族公共性事务的热情也有所减弱,“像贴对联、打扫卫生这样的事情,以前都不需要花钱的,现在没有钱的话,很少人愿意参与进来”。
2016年2月7日  农历腊月二十九  星期日  天气晴
今天除夕,一大早五六点钟窗外就响起了阵阵鞭炮声,等到六点多,在猛烈的鞭炮声中,我也没有了半分睡意。简单洗漱一下之后,我便拿上相机,拎上手提包去祠堂记录村民祭祖的时刻。刚到上门祠堂中厅就闻到了浓厚的香火味和鞭炮味,走进上厅已经有村民正在烧香祭祖,不一会儿祠堂的人便越来越多。而在祭拜的人群中,除了本村的村民外,一些来自隔壁油溪镇的吴氏族人也一大早就过来祭祖,虽然100多年前就从司前村迁出,但是由于没有分香火,这些族人还一直延续以前的传统,每年春节期间都会前来祭祖,以此来认祖归宗。
为了除夕早上的祭祖仪式,很多村民一大早甚至是昨天晚上就开始准备祭祖的供品,主要包括三牲(1只煮熟的雄鸡,一块猪肉、一条鱼)、三块豆付、一壶酒以及香、纸、烛等。由于供品较多,许多农户都是用扁担挑着过来祭拜。在祭祖过程中,村民大多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前来祭拜,有的则是一大家一起过来,甚是热闹。村民祭拜的程序也都一致,在叩拜祖宗时一般也是由家长领头,带着儿孙一起祭拜。祭祖完成后,那些信神的农户便挑着供品到祠堂旁边的观音庙、文昌庙、关帝庙等去祈福祭拜。而没有信神的农户则会收拾好供品返回家里,向灶君拜祭(在司前村,灶君是非常重要的家神,村民无论是祭祖烧香还是举办红白喜事等一般都要祭拜灶君)。到了早上八九点左右,由于前来祭拜的人非常多,有的村民只有先在旁边等候,等前面的结束之后再去祭拜。到了十点左右,祠堂的香火越来越多,火势也越来越旺,祭台上和地上到处都是火苗,由于担心烧坏祭台、引起火灾,正在祭祖的村民急忙取来祠堂后边鱼塘的水前来灭火。
对于村民而言,一般都先去祠堂祭拜,然后再到所在房支的祖屋祭拜。司前村共有3个祠堂,都在司前寨内,在观察完上门贯公祠堂之后,我又分别来到了经公祠堂和下门的贤公祠堂。三个祠堂中,上门的人口最多,其次是下门,经公的人数最少,仅有10几户。因此当来到经公祠堂时明显感觉冷清了很多,从春节的祭祖仪式中也可以看到宗族房支的实力强弱。随后,我又分别观看了下门竹园背祖屋、上门的上新屋和下新屋,基本将整个村子都跑了一遍。
由于除夕当天一般不吃午饭,因此晚饭作为正餐吃得很早,家家户户都在家里摆起了团年饭。下午5点多,我也返回亮哥家中吃除夕夜的“团年饭”。虽然是从小到大以来第一次没在家里过除夕,但也觉得今年的除夕过得很有意义。晚饭中,我和亮哥的一大家人一起拜年祝福,给家里的四位小朋友一人包了一个红包,而我也被亮哥一家当作家人一样,也收到了他们的过年红包,心中也顿觉温暖。吃完晚饭回到村委会,即便是除夕夜,也阻挡不了广场舞阿姨们的热情,无论什么节日,广场舞依然跳起。
除夕夜里,家家户户也都点亮灯笼,当地俗称“点年光”,一直持续至正月十八日夜。而在司前村,除夕夜里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仪式,那就是在新年零点时祠堂的换水碗仪式。水碗是用来盛水陶瓶,放在祠堂祖宗牌内,每年除夕更换一次仙水。按照族中的规定,除夕夜由各房房长组成,挑选一个较有族望的人来更换“仙水”,族人到寨前的司前河中去盛水,盛水时碗口顺着流水方向进行盛水,不能逆流盛水。据村中的老人说如果换水碗时能够在小溪里装上鱼虾,这年就是丰收好时年,鱼虾在水碗里不会死亡到来年换水碗时放生。新年零点整,换水碗仪式开始,族望老人端上“仙水”,虔诚的安放在祖宗牌位旁。随后,全村家家户户都响起了鞭炮声,迎接新的一年。

(最为热闹的上门贯公祠堂)

(相对热闹的下门经公祠堂)

(相对冷清的经公祠堂)
2016年2月8日  农历正月初一  星期一  天气晴
一大早从村委会出来,我便想去看一下新年第一天的祠堂情况,刚到司前寨门口,便看到了万仁阿伯,就过去向阿伯拜年。在聊天中了解到刚刚也有个别农户前去祠堂祭祖烧香,因为工作或者其他原因,有的农户昨天早上还未到家,因此今天早上专门过来祭祖。看完祠堂之后,刚出门就遇到了几位阿公,相互拜年之后便和他们一起来到了村委会,这时村委会那边围了来了好多人,走近一看,原来一桌一桌的都在围观“打牌”,男友老少都有,遇见熟人之后也相互拜年,互送祝福。
由于对“打牌”不感兴趣,我便离开来到了司前寨娘辉阿公的老屋里(目前司前古寨里已经基本不住人,很多老屋都破败不堪或者倒塌,而娘辉阿公的老屋经常开门,成为村里老年人喝茶聊天的集中地)。到了老屋,娘辉、鸿先、盘名、万仁等几位老人家都已经在此聊天,由于经常和他们一起聊天,他们见到我之后也都非常高兴。在与老人们的聊天中听到最多的就是“年味儿淡了,没有以前浓厚了”。据老人们介绍,以前每逢春节,一大早就有舞狮、舞龙的活动,村里的舞狮队会到各家各户去拜年,敲锣打鼓非常热闹。而如今,这些传统的活动都没有了,很多人出来都是到村委会那边去“打牌”。
到了下午,在村委会活动的村民越来越多,看到几个村民在附近敲锣打鼓我便前去观看,原来是几位感兴趣的村民在一起娱乐。据旁边的村民介绍,以前村里会敲锣打鼓的人很多,每到春节集中起来特别热闹,现在村里会的人都很少,年轻人也大都不感兴趣,因此面临“失传”的风险。在村委会转了转之后,我便带上特产去拜访吴锡宏老书记,因为书记的儿孙都回家,家里明显比去年来的那段时间热闹许多。
从老书记家里出来,在路上碰见了几位阿哥,看到一个阿哥的脸色有点红,便猜出是喝了酒,询问后得知,原来是几个同年下午一起喝酒聚会。在司前村,无论红白喜事,还是过年过节,同年之间一般都会参加,聚会聊天更是常有之事,同年之谊在司前村体现得尤为明显。

(在村委会活动的村民们)

(在司前寨老屋里喝茶聊天的老人们)
2016年2月9日 农历正月初二 星期二 天气晴
从正月初二开始是司前村民开始走亲访友的日子,和我家乡不同的是,很多村民早上走亲戚的时间都比较晚,一般都要10点多钟才会出发。由于这两天都主要是在村委会和祠堂附近活动,早饭之后我便想去村西南边的司前桥上去看看,到了之后发现桥上左右两边摆满了燃放过的烟花。从司前桥返回,在路上遇见了添贵阿公(现负责下门祠堂的管理),阿公看见我便把我叫我去一起喝茶,因为有的村民在外地工作,所以这次是第一次见面,虽然去年已经在村里待了近两个月,但是听着他们聊天基本上还是听“天书”。再和他们的简单聊天之中发现他们感叹最多的就是今年的经济形势不好,有的工厂都接近倒闭,因为担心不好赚钱,连村里放烟花的都比往年少了很多。
和添贵阿公他们聊完天之后,我顺路来到司前寨里,看到娘辉阿公正在清理鞭炮纸屑、打扫卫生,我也拿起旁边的扫帚一起帮忙。在阿公老屋的旁边,就是7房的经公祠堂,因为前两天祭祖烧香,满地都是鞭炮碎屑。在闲聊之中,也看得出阿公有些许埋怨,因为属于7房管理的祠堂,没人过去清理。而听阿公介绍,因为过两天可能要一直下雨,如果这些鞭炮碎屑不去清理,就会顺着地下的水道流到外面的鱼塘,因为司前寨的水道都是想通的,这样以来就可能会堵塞,还会造成污染。阿公出于热心,在打扫好自家院子之后,就将旁边祠堂的一起打扫,而由于7房的人住得比较远,而且平时来得很少,因此没人愿意过来打扫。而走近上门贯公祠堂,里面已经干干净净,原来昨天下午就已经专门组织4、5个人进行了清理。
到了晚上,听亮哥说今晚上新屋(上门的一个房支)那边要舞香火龙我便马上跑去看看。按照传统习俗,每逢农历十三、十八晚上,村里都组织有舞香火龙的习俗,主要是为了祈福消灾,求得风调雨顺。而今晚是其中的一个房支发起的。舞香火龙的队伍从上新屋的祠堂开始,由今年的一位比较热心公益的灯主(添了新丁那家的家长)负责牵头舞龙,然后到达本屋的每家每户,每到一家,这家就会燃放鞭炮(由于鞭炮声太响,我一路上基本处于耳鸣的状态),到了各家各户之后,香火龙的队伍最后来到上门祠堂,以此来拜祖祈福。

(公路上的香火龙队伍)

(到达祠堂的香火龙队伍)
2016年2月10日  农历正月初三  星期三  天气晴
早上出门遇见了招立阿伯,由于阿伯10点以后才去走亲戚,便和他一起去司前寨里转转。在贯公祠堂,前两天就发现祠堂梁柱上的灯绳有的用红纸包上了,而有的则没有,带着这个疑问,向阿伯询问。据阿伯介绍,因为有的灯主挂灯绳很早,刚过农历十二月就到祠堂挂上了灯绳,但是不久之后,村里有老人过世,需要这祠堂里烧纸钱。为了图吉利,那些在此之前挂灯绳的灯主,便用红纸将灯绳包住,以防白事带来晦气。在谈话中还了解到,在过去,族人一般都希望挂在祠堂的“正梁”柱上,寓意成为族中的“顶梁柱”,所以一般挂的早的都愿意选择“正梁”。而如今,因为“正梁”处于中间位置,在“化灯”放鞭炮时会比较麻烦,为了方便起见,现在有些来的早的灯主偏好挂在外面的梁柱上面。随着时代的变化,村民在很多事情上没有像过去那样“讲究”了。
走在村里的道路上,发现村里的河水已经不流动了,河里堆积了很多生活垃圾。亮哥作为村里负责治保的委员,每次谈到村里的垃圾清理都显得无可奈何。虽然现在村里有固定的垃圾投放点,但由于以前长期形成的习惯,许多村民还是习惯将家里的垃圾直接到在河道中,尤其是对于那些距离垃圾投放点远的村民来说,其附近河道的垃圾堆积得更多,当河水流动时还好,垃圾大都随水流流向了下游的忠信大河里,但每次修水坝或灌溉渠时,上游就会停止放水,河道的垃圾就更容易堆积。对于司前村的村民来说,一些宗族性的公共事务如今还有参与的热情,但是对于像卫生清理这类的公共事务却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如何将宗族的公共性上升为整个村庄的公共性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下午在娘辉阿公的老屋里聊天,遇见了万仁阿伯,因为盛情难却,晚上便在阿伯家里吃了晚饭。
2016年2月11日 农历正月初四 星期四 天气晴
早上去吴锡宏老书记家里作客,因为是过年期间,我就主要向老书记询问了过去节日的事情。据老书记介绍,在解放前,村里主要的节日有春节、元宵节(又称花灯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其中清明节扫墓和花灯节作为热闹,是以全族为单位的集体活动,而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祭祖等都是一家一户为单位进行的。在聊天过程中,我对其中的一项“打醮敬神”活动比较感兴趣,便详细询问了一下。据了解,解放前,村里每年都有盛大的打醮敬神活动,主要为祈求风调雨顺,保佑没有虫灾和水旱灾害。时间在每年的七月至九月之间,宗族的族长主持,族长、老神和房长一起商量确定具体的祭拜时间,一次祭神活动通常要7天8夜。祭拜的仪式和费用主要来自族中收取的众典,如果不够,鼓励族人捐助,宗族的男女老少都可以参加,家家户户都去祭拜。
中午11点左右,亮哥打电话说是中午要去他二姐家里走亲戚,让我一起过去。与老书记拜别之后,我就随着亮哥一家人前去隔壁的大湖镇。由于过年期间走亲戚的人很多,再加上买小车的农民越来越多,在去忠信镇的路上一路堵车,路上大家都调侃道,“现在是城里是空城,农村到处塞车”。到了中午吃饭时间,摆了满满两大桌,男的一桌,女人和小孩儿另一桌,虽然我年纪较小,但作为客人,我被安排到了“主位”。由于盛情难却,我喝了不少他们自家酿的黄酒,因为非常不胜酒力,喝得有点晕乎乎,就随第一波人先回村里,在回去的路上还差点在车上睡着。
2016年2月12日 农历正月初五 星期五 天气小雨
今天大年初五,据村里人介绍,按照传统习俗,这天又称为“五穷日”,要“送穷神”,从大年初一开始,家里的垃圾都不能往外扔,而到了初五大清早,家家户户都来打扫卫生,把过年这几天的垃圾清理出去,意思是“把穷神扫地出门,让富裕安家落户”,同时在这一天也忌走亲戚。但是从这几天的发现来看,村民基本都不遵循这样的习俗,很多从大年初一开始每天都有将家里的垃圾清扫出去的,而且虽是初五,也有不少人出门走亲戚,村里人大都没有那么“讲究”。
中午回到家中看到阿亮哥的大哥在做饭,我便想过去搭把手,学习一下。阿哥在聊天中谈到,自己在河源上班,单位工资不高,但是市里的消费却很高,一个月四千多都不够,像河源这样的三线城市,日常的消费都要赶上大城市了。在谈到过年的感受时,阿哥和其他的许多村民一样,都感叹现在年味很淡。在这背后是由于电视、智能手机的普及,很多村民都不愿意走出家门,再加上近几年打牌风气日盛,愿意出门走动的人更少了。
下午走在路上,发现村委会的人明显比前几天少了很多,到了正月初五,许多从县里、市里或外地返回来的村民都开始陆续返回工作地,这又使得过年的气氛减少了不少。晚上,亮哥的小儿子过生日,一大家人聚在一起,再加上八九个小孩子的嬉笑打闹,家里甚是热闹。
2016年2月13日 农历正月初六 星期六 天气阵雨
昨天听说今天早上那些要挂花灯的灯主就要到祠堂去“上灯”,早上八点多钟就听到祠堂里面阵阵的鞭炮声,于是便赶过去观看。走到上门的大门口,就看到几个崭新的花灯就放在门外,走进祠堂,看见一位阿公正在挂花灯,还有三盏花灯都已经挂上去了。因为是初次见面,我递上了一根香烟,作了简单介绍,阿公听说之后也很高兴,据阿公介绍,他和刚刚挂好花灯的灯主都是上新屋的,在祠堂挂好之后,还要分别到上新屋的祖屋和自己家里各挂一盏,这样下来就需要三盏花灯,1盏花灯的市场价在360元左右,而且都提前一两个月去外面订作,这样下来仅是花灯就需要花费1000多块钱。而除了购买花灯的费用外,到了正月十三还要在自己家里摆灯酒,宴请亲朋好友。在正月十八那天,所有的灯主也要在祠堂里面摆灯酒,宴请全村的人。这样下来,一个灯主差不多就要花费四五千块钱。谈到这里,阿公表示,虽然要花不少的钱,但是家里添了新丁,这可以说是家族的大事,花再多钱心里也是舒坦的。

(摆放在上大门外的花灯)

(正在上花灯的村民)
   


来源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xMDEwMzYzNg==&idx=1&mid=402010879&sn=08a7c4ef0bb6680d2090cdf6fdda9240
客家通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4-27 16:17 , Processed in 0.12959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