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82|回复: 0

梅州人问你:去河源,还是去源城?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6-9-21 23:5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在百度贴吧里看到这样一条帖子:
我是梅州人,对河源也不甚了解,在紫金呆过一年,河源的客家话只有紫金\龙川能听懂,紫金人说去河源是指去河源市区,我们去梅州市区会说下/去梅县,而不会说去梅州,在我们心里梅县只是梅州的一 部分,我们也是其中之一,而紫金人去市里会说去河源,好像只是紫金人而不是河源人,文化差异,一 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隔几个镇口音都不一样…(欢迎大家发表不同见解)【楼主:wenbilong】
627c733d7f19d3ab1239943ce756e726.jpg
看完这贴,我倒没有楼主那想法。紫金人说下河源,而不是说下源城或下河源市区这类的,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河源其他县的人,基本也是这样说的。而且,赣州其他县的朋友也没把说去赣州(市区),说成是去章贡区的或去赣州市区的。 这个应该是表达的习惯性,应该没有上升到楼主说的那文化的高度。
至于楼主说,他们去梅州市区会说下/去梅县,而不会说去梅州,表明在他们心里梅县只是梅州的一部分, 他们也是其中之一。个人觉得这样的表述,才是可能是有“文化”的。
第一:以梅州的五华、兴宁为例。史料记载,五华县,战国时为百越地,秦汉西晋时为南海郡龙川县地;兴宁 ,建县于东晋咸和六年(331),由古龙川分治而立。因此,五华、兴宁人说是去梅县,应是沿用习惯 。
那为什么,五华、兴宁归属梅州后,大家不改口呢?我在这里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当强龙拜见地头蛇时,因实 力相当或强于对方,那当然只称兄弟,不称大爷了,这一点相信大家在电视剧可以看到不少这样的情节。
第二:以梅州平远为例。平远人说的客家话与“标准的梅州客家话”相比,其跟江西寻乌人说的较为相似,地缘上也近。因此,他们说去梅县也是可以理解的。
俗话说,说哪门子话认哪门子亲。语言的相近,能拉近距离感。比如,部分属于江西寻乌的人,由于地缘的关系,说话的语调偏向河源龙川,与所谓本地标准的寻乌话相差较远,导致这些村上的小孩去镇上读书,老被“欺负”。因此,时间一长,走着走着村上的人与隔壁县的人有更多的沾亲带故。所以亲戚少走动,大爷就不亲了,甚至私下里还“点名道姓”的。
第三:梅州的一些县区相比梅县,以往在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也许他们认为梅州不能以梅县为代表,梅县被作为带头大哥有些人或许心里不是什么滋味,所以在称呼上自然就有变化了。
这就好像有人虽然辈份很高或很得宠,但是你能力不行或没有钱,比他有钱的小辈,自然不会称他为大爷,最多以年龄的大小称个兄弟罢了。
那为什么,在河源习惯地把去河源市区或去源城区说成是去河源呢?
这种说法并不是单独河源,很多地区都这样。本人认为这是一种归属感与团结精神的体现(在这里就不展开阐述了)。当然梅州的表述方法不同,在现在来说,也并不说明什么,或许只是习惯表述的沿用而已。关于习惯表述的沿用,惠州也曾是一个例子,因1970年称作惠阳地区(简称惠阳),所以现在还有不少老同志会把去惠州市区表述成去惠阳,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就极少了。
因此,怎样的表述,或许只代表以前有故事,并不在现在说明什么。
一家之言,欢迎在文章底部写留言,发表不同的看法。
▍编辑:渡水
阿巴天传媒
发现文化是一种生活态度

   


来源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xMzY4OTk3MQ==&idx=1&mid=2650398343&sn=373aba872a5b2f6991838f423bf28a02
客家通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12-23 09:59 , Processed in 0.13296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