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37|回复: 0

程公信义著乡里 客家精神筑高标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6-9-21 22: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位于梅州平远县东片村村口的程旼故居纪念园。

程旼故居纪念园复原了程旼当年在此地开学讲习的场景。

平远89岁老人余蔚文撰写程旼研究书籍。

梅州丙村镇大雅村程屋村的程氏宗祠。

程旼故居纪念园里的《程氏家族南迁路线图》。
民国文人钟应梅有诗云:“官师合一是程公,南渡衣冠至岭东”。在梅州有句俗语,“先有程旼,后有程乡”。后人思念旼公德义,名其乡为“程乡”,源曰“程源”,江曰“程江”,县衙前街为“义化路”。在梅州城区还建有“程旼公祠”供后人瞻拜。
在旧《广东通志》中,程旼位列“广东古八贤”之一,与张九龄、韩愈等人齐名。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程旼为躲避战乱,率族人从中原迁徙到梅州平远定居。这里当时是畲、瑶群居的未开化之地,程旼“化行俗美”“和邻睦族”“信义著于乡里”,促进了粤东山区的农耕与文明开化,被后世尊为“人伦楷模”及“客都人文鼻祖”。
程旼“以德化人、造福乡里”的精神,为客家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使得梅州成为客家的人文渊薮,历代名人辈出、人文昌盛。根据梅州当地文化研究者程志远研究发现,程旼后裔广泛分布于海内外,广东的梅州、河源、潮汕、惠州、肇庆等地的程氏多为其后裔,程氏后人还远赴德国、印尼、美国、新西兰等地定居。
千百年来,南粤先民从中原陆续迁徙而来,在开拓岭南这片热土的同时促进了广东文化的发展,涌现出一辈辈岭南先贤和名门望族。
《百姓寻根》系列报道前三期推出以后引起广泛反响,该系列报道定于每周三见报,敬请读者垂注。从即日起《百姓寻根》推出第二篇“客家篇”,为探访客家文化的源头,南方日报记者前往梅州平远等地寻访程旼及程氏后人的文化遗踪。
南方日报记者 李培 柯鸿海 唐林珍 通讯员 翁尚华 朱双玲 摄影 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历史印记
姓传古县,客都人文鼻祖
穿过山口,程旼故居纪念园在山峦环绕的一处丘陵上映入眼帘。故居纪念园四周沃野禾田,与外界隔绝,让人恍有“桃花源”之感。相传南朝时,“客家人文鼻祖”程旼为躲避“五胡乱华”战乱,携百余族人迁居于今天的梅州市平远县东片村繁衍生息,教民识字知礼,传播中原文化。
故居山门“程旼故居”几个大字由著名书画家杨之光题写,“姓传古县,德化梅州”的对联表达了后人对程旼的景仰。步入故居,是一片客家风格的古典园林,曲径通幽,池塘凉亭,一口名为“程源”的古井寓意“饮水思源”。院内移步换景,处处有寓意,勾勒了程旼1500多年前来此地播植中原农耕文化、兴修水利、崇文重教的历史图卷。
故居纪念园内的“平远县农耕文化陈列室”内,笔者见到了直径1米多长的犁头,当地人称之为“程犁”。相传程旼初来时,这里丛莽密箐、轮蹄罕至,他精心改良了中原的犁头,犁头长度可以调节,制作了适宜山区耕种的“木制铁头拱背犁”,由此改变了梅州山区“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而据相关历史记载,程旼在平远一带修凉亭、劈山道、兴水利数十处之多。
“江河程世系,人与水俱长。”明代平远县知县李允懋曾写下《处士祠诗》纪念程旼。在平远县程北村,有一间清代修建的程公祠,虽已年久破败,但古朴昂然,内曾藏有三幅古代大匾:“浩气长存”“山高水长”“景仰前型”,是这个平凡村庄前世不俗的佐证。
梅州山区原本蛮荒之地,自程旼来到后风俗向好,从此民风逐步由“尚气轻生”转变为“和邻睦族”,由此“人物衣冠轩轩载道”。
据史料记载,公元479年,朝廷为表彰程旼对当地的贡献,以程姓命名他生前所居住的地方,“程乡县”沿用了1300多年后改为嘉应直隶州,后再改为梅州。在梅州市区亦有多处地名因铭记程旼而诞生,梅江区繁华地带义化路、义化栅,遍布当地的地名,均印记了后人对程旼的景仰。
千年历史长河,程旼留下遗迹已难寻觅,但他名闻于乡野。当地老人告诉笔者,为纪念到潮州为官8个月的韩愈而得名的韩江上游,有一支流横贯梅州平远,被当地人称为程江,也是因程旼得名。程旼被后人尊称为“客都人文鼻祖”,在广东旧《通志》中,程旼被誉与张九龄、韩愈等同列为“广东古代八贤”之一。宋真宗咸平年间,在民众集资修建的韩文公(愈)祠内,设有粤东25位乡贤,程旼居其首位。
民间纪念
认祖归宗,民俗被列非遗
“秉义怀仁,化行俗美。”梅州当地流传着程旼义化行乡的典故。据明代嘉靖年间纂修的《广东通志初稿》记载,程旼“以行义闻,州里信服之。有不平者不之官,皆诣旼取平”,足见其秉持是非曲直,化解乡人纠纷,深得地方人士拥戴。
“程旼当年一匹夫,不操三尺制群愚。片言能使人心服,万古江山与姓俱。”宋代有诗人写道。程旼的传奇在梅州地区流传,传奇老人余蔚文倾注14年心血研究程旼,在当地被传为佳话。余蔚文先后十易其稿写了12万字书稿,结集出版《世界客属名贤程旼》,此后陆续有嘉应学院、华南理工大学等地的学者研究程旼文化。
在平远县坝头镇程北村,笔者拜访了现年89岁的老人余蔚文。老人回忆说,他1949年4月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曾师从詹安泰等名师,毕业后他回乡任教,曾负责编写《平远教育志》《坝头镇志》。“写完镇志后停不下来,退休后我就想写一本书,考究一下为何梅州被称为程乡,更想探讨我们客家人为何以‘客’为名。”
带着这些疑问,从1990年开始,余蔚文离群索居、闭门谢客,隐居在坝头镇上街13号一间不足8平方米的斗室,专心研究程旼。他踏遍了粤东的山山水水,寻觅与程旼有关的遗迹、传说、碑记。为考证和研究程旼,余蔚文几乎累垮了,还将盖新房的钱用来出书。
当地人纪念程旼的各种民俗活动也逐渐热起来。每年农历六月六日“福祖公王节”是当地百姓纪念程旼的重要日子,在每一年“福祖公王”文化节中,都会引来河源、惠州、肇庆等地的程氏后人认祖归宗。而这一纪念程旼的传统节日在2009年被列为梅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文脉传承
人才辈出,崇尚文教名节
从梅州市区驱车数十公里,穿过蜿蜒山路,来到丙村镇大雅村尾甲程屋村,穿越群山,豁然开朗,屋舍俨然。这个坐落于深山的自然村有200多人口,均为程旼后人。客籍著名作家程贤章即出生于此。
在这个山坳里的村庄中心,有一幢“三杠一围”的客家围龙屋,围龙屋正中就是“义化程公祠”。祠堂黄墙灰瓦,古朴如初。程氏后人保持客家人传统,先建祠堂,后建居所,围程氏祠堂而居。但凡遇到矛盾,也先到祠堂里调解。
程屋村山坡上一栋白色的二层客家民居是已故作家程贤章的旧居。村民告诉笔者,房子始建于80多年前,那时程贤章刚刚出世,2013年经历一番修缮告成时,程贤章却遗憾辞世。程贤章这个客籍著名作家,原来只是山窝里的读书娃,靠着过人的勤奋刻苦,终成著名作家,成为客家人勤奋问学传统的缩影。
程屋村有一方“旼公亭”,记录村民对程旼的景仰。为彰显程氏的人文昌盛,曾为广东文学院院长的程贤章早年在这里修建了“作家庄园”,当代名作家铁凝、张贤亮都在此留下墨宝。
在程旼“信义著于乡里”“以德化人”的影响下,不光是程氏后人,平远县乃至梅州市,自古就是文化鼎盛之地。客家地区名人辈出,出了宋湘、黄遵宪、丘逢甲等名人。古代科举,平远县有进士6人、举人73人、贡生200余人。近现代史上,平远更是人文荟萃,涌现了大批历史文化名人,有辛亥革命北伐军总司令姚雨平、有淞沪抗战“客家三英烈”中的两位黄梅兴、姚子青等。
平远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陈颖明告诉笔者,县委县政府挖掘程旼文化中“和”的文化基因,与当下社会和谐建设相结合,自2007年以来,全县评选“五星道德楷模”,表彰诚信、孝道、助人、敬业、奉献的平远人,数十位道德楷模的事迹编纂成《厚德平远》一书。
在余蔚文老人看来,程旼作为客家人文鼻祖,造就了客家人的许多性格。程旼在古代被尊称为“处士”(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程旼百折不回,德孚于乡,引未开化之地得文明风气,体现了他精神品德之高标,为以后客家精神和‘岭表文化’的形成发展铺下了后世的基础。”
“我生处士里,酌水知源长。往事成千古,高名噪一方。”生于梅州的明代翰林院编修李士淳有诗缅怀程旼。千百年来,程旼的事迹促进了粤东地区人文开化,促进了“移民和谐文化”,为客家文化留下浓重一笔。在先辈的感召下,世世代代的客家人也一直保持着重文教、薄无知,重名节、薄功利,重情义、薄背信等为人处世的价值观。
程日文 故事
禾田养鲤
“畲民鲤花随地丢,程家收些放田坵。等到禾熟鱼也大,水田种出好菜蔬。”在平远当地,一首可以说唱的竹枝词道出程旼创新农业技术的典故。相传在程旼一家来到粤东后,带来了中原先进的耕种技术。为除去田中杂草,每当早禾生长到人膝盖那么高的时候,程旼都会买些禾鲤苗放入田中。鲤鱼既能除掉田中的杂草,又能除去害虫。待到夏收时节,程旼家人一边收割,一边抓鱼。当地人由此仿照程旼做法,发展稻田养鱼之法,喜获丰收。
兴学教化
相传程旼在梅州山区兴办义学,推行儒家学说。他办起免费学堂,选取儒家经典《诗经》和《论语》等作为教材,招收7岁至10岁的儿童入学。由此以后,客家地区学子逐渐树立了耕读为业的思想,儒学“仁、义、礼、智、信”的伦理道德观念盛行,社会风气也有了明显的改观。程旼首开崇文重教之风,使后世程乡等客家地区形成以中原文化为主轴的岭南文化中的客家文化风采,进而成为文化之乡。
专家访谈
程旼文化树起
客家精神丰碑
--访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肖文评
南方日报:梅州平远等地盛传程旼“信义著于乡里”的典故,而后人纪念程旼的祠堂有的以“义化程公祠”为名,您能否阐释一下程旼文化中“义”的内涵?
肖文评:所谓义,即公正合宜的道理或行为。程旼为躲避战乱而从中原南迁定居于粤东山区后,作为接受中原传统儒家文化教育的程旼没有厌世逃避,而是积极面对现实,主动调适自己,采取适当的方式主动与当地土著居民和谐相处,积极传播中原先进文化,参与地方社会经济建设,促进地方社会文化发展。
程旼秉义怀仁,以德化人。以“信义”作为“化人”的前提和基础,作为“德”的核心,用信用和道义去感化、教化一方风俗。他和家人与土著居民和睦相处,相互通婚,经常周济贫苦。因以信义著称,当地居民如有纠纷,不到官府,而自愿请他调解。程旼以德化人,以儒家思想的“仁”为做人处世之风逐渐普及。学者房学嘉认为,“程旼德行,标志着客地文化结束了蛮荒混沌状态,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由此可见,程旼定居粤东后,既传播了先进文化,又与当地居民和谐相处,成为外来汉人与土著相互调适的典范,体现了程旼文化中“义”的本质和深刻内涵。
南方日报:程旼被誉为世界客都的人文鼻祖,客家人守信重义、崇文重教,您认为他对客家人的价值观念形成起到怎样的垂范作用?
肖文评:首先是开拓创新。南北朝刘宋末年,程旼弃官南下,在历经疫瘴、疾病、盗寇等诸多劫难艰辛后抵达粤东,与当地土著居民共同开发山区。其于困顿中不畏艰难、寻求出路、开辟新天地的精神,影响了后世客家人不甘守着“八山一水一分田”,或寒窗苦读、或漂洋过海谋求出路,勇于开拓,成就事业的品格。
其次是崇文重教。程旼在当地的兴学教化,体现了与当时社会风气截然不同的开拓进取、百折不挠、积极向上的精神,其文化底蕴所体现的品德、个性的高标之处,正是客家精神和岭表文化形成的厚实基础。
第三是公平正义。程旼用信用和道义去感化、教化一方风俗。处理人际纠纷,也以儒家的“中立不倚”为本。
程旼精神树起了一座客家精神的丰碑,成为后世客家人前进的精神资源和强大动力。而今天弘扬程旼精神关键是要古为今用,深悟程旼精神本质中所以流传悠远的要义。
南方日报:挖掘程旼文化,对于梅州“世界客都”的发展有哪些作用?目前在平远、梅州,有哪些亟待整合挖掘的文化资源?对现在社会的和谐发展将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肖文评:我认为,研究程旼、充分发掘与利用程旼文化资源,对于梅州“世界客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确立梅州在客家历史与文化发展中的中心地位。依照传统客家人的观念,一部客家人的历史,就是客家先民不断南迁的历史,而程旼是定居客家地区有明确记载的第一人。“先有程旼,后有程乡。”程旼又是梅县、梅州的开创者。这对于确立梅州在客家历史与文化发展中的中心地位,把梅州称为“世界客都”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有利于认识和理解客家历史与文化的人脉与文脉。同时,可以借助这一历史文化品牌,提升梅州在海内外客家人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发展地方旅游经济构筑新引擎,增强综合竞争力,促进客家地区社会文化发展。
目前,应该加强学术研究,提升程旼在客家形成发展历史和客家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自宋朝以来,历代政府都重视对程旼文化资源的发掘与利用,历代为纪念程旼而建立的祠、会、桥、路、学校比比皆是。应充分利用这些文化传统和文化资源,将程旼文化打造成知名品牌,并确立程旼文化在客家文化中的核心地位。
程氏名人
程贤章
程贤章,1932年出生,广东梅州人,是著名客家籍作家。2013年去世,享年83岁。程贤章1953年毕业于广西大学语文专修科。曾任汕头日报编辑,是梅州日报创办人之一。曾任广东文学院院长。1960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樟田河》《彩色的大地》《青春无悔》《神仙·老虎·狗》《云彩国》《围龙》《大迁徙》等10部。长篇小说《神仙·老虎·狗》《围龙》获广东省第三、四届鲁迅文学奖。
程贤章创作勤奋,著作等身。他大力弘扬客家文化,热心培养扶植文学青年,是当代客籍作家的代表性人物。
策划:张东明 姚燕永
执行:陈志 练学华 胡智勇
统筹:李平科 李培
逢星期三出版
     


来源链接: 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5-06/10/c_127897575.htm
客家通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4-28 07:19 , Processed in 0.12489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