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76|回复: 0

贺州客家生态博物馆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6-9-5 16:2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客家新闻网    2016-09-02 15:38  

    一、基本概况

    广西贺州客家生态博物馆是中国国内首座客家生态博物馆,位于贺州市莲塘镇白花村。该馆是继广西瑶族、侗族、壮族等生态博物馆建成之后第四座生态博物馆,是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建设“10+1”工程之一,贺州客家生态博物馆不仅是贺州经济发展战略上的点睛之笔,更是客家文化传承保护与弘扬的必然之举。

    二、场馆布局

    贺州客家生态博物馆由工作站、信息中心、展示中心和保护区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工作站、信息中心和展示中心占地面积2020平方米,保护区由莲塘村、白花村和仁冲村组成,馆区内有依山而居、旱溉皆宜的典型客家村落的生态环境,截至2007年4月,馆区内客家人有6500余人。

    三、发展历程和人员配置

    2005年,贺州客家生态博物馆动工,开始建设。经过两年左右的场馆建设,2007年4月13日,贺州客家生态博物馆正式开馆。基本陈列《贺州客家》共展出文物160件,采用图、声、像等现代科技手段和民间征集的实物相结合,表现当地客家的历史渊源、民族服饰、生产工具、民俗节庆和传统工艺等。向观众展示客家人在贺州取得 的各种成就。2010年5月,台湾国民党主席荣誉主席吴伯雄之子吴志刚随团来到了贺州,并随同有关领导参观了贺州生态博物馆,听取讲解,与工作人员讨论客家文化,并对贺州客家生态博物馆收藏的民俗文物给予了高度赞扬。

    贺州客家生态博物馆工作人员人馆区村民为主,另外配置3名专职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和保卫工作。

    四、特色项目与举办活动

    广西贺州客家生态博物馆,是一个设立于客家社区,通过纪录、传承、推广等活动促进特色文化发展的人文类博物馆,特别关注馆区过去与现时文化发展轨迹,关注馆区未来。是延续和发展客家文化的一个基地。

    贺州客家生态博物馆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上着眼于“文化教育从娃娃抓起”的理念,致力于创建一个具有浓郁特色的客家文化环境,使客家文化的文化意识与精神在潜移默化中传承给孩子。而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仁冲村的仁冲小学,便是贺州客家生态博物馆社区中这样一所具有浓郁的客家文化特色的学校。该校所创建的“客家文化传承班”作为贺州客家生态博物馆的重点建设项目,在贺州市博物馆胡庆生馆长、莲塘政府及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于2011年4月挂牌成立。仁冲小学客家文化传承班依托贺州客家文化生态特色,肩负着保护客家文化、弘扬客家精神的重任。为更好传承客家文化,在贺州客家生态博物馆的精心筹划下,仁冲小学客家文化传承班从娃娃抓起,自2011年成立以来,开设了客家工艺、客家文化、客家绘画等课程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喜爱。贺州客家生态博物馆还编写了有关贺州客家的一些书籍如:《贺州客家名人故事》、《贺州客家励志故事》、《客家童谣》等从各方面反映贺州客家人的聪明才智,衬托出客家文化“根在河洛枝开岭南”的一段历史,不仅对客家历史文化研究起到了很好的佐证作用,还把这些书籍作为客家文化传承的教材,让传承班的学生学习并了解贺州客家人的历史名人。

    在贺州客家生态博物馆的推动下,以老师为纽带、学生为主导的客家文化传承教育正稳步向前推进。贺州客家生态博物馆特别注重对孩子的文化传承教育,在2014年世界读书日期间开展了“科普知识进校园”、“国学经典书香伴我成长”等活动,让客家文化以各种形态促进学生的成长。为了使客家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我馆邀请到了客家剪纸艺术大师霍志安老师、原客家山歌剧团叶小惠老师、贺州知名的客家籍画家吴松基先生、壁画家番晖等,为客家传统文化传习班的学生上课。学习客家传统剪纸,唱客家童谣、客家故事、客家绘画等课程,到目前为止,传习班共计完成76个课时,接受培训的学生364人,受到了学校师生的热烈欢迎和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2013年11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儿组频道组、贺州市宣传部、贺州市教育局、贺州电视台、贺州市精神文明办等多家媒体来到客家文化传承班参观,采访了客家文化传承班上课的老师、学生并报道了被称为具有“客家特色”的文化示范点仁冲小学。贺州客家生态博物馆与仁冲小学共建的客家文化传承班得到了贺州市委宣传部领导的肯定。

    贺州客家生态博物馆除了着眼于孩子的文化传承教育外,还注重对广大群众的文化教育建设,这体现在对于文化的传播载体“书”的重视上,2014年贺州客家生态博物馆为传扬客家文化,使客家文化更深入人心推出了一个的特色项目“贺州客家生态博物馆农家书屋”。“农家书屋”不仅为广大村民群众提供了一个增长知识,开拓眼界的良好平台,更让广大村民群众对客家优秀历史的了解提升了一个层次,客家历史在民众心中不再是零零散散的言语传说,更是有系统文字记录可靠信史,提升了民众作为客家一份子的自豪感,大大提高了当地村民群众在客家文化保护工作上的参与热情。

   不仅如此贺州客家生态博物馆积极推行各种惠民服务政策,借助惠民服务措施的影响,在民众心中树立文化信仰,传承文化精神。2014年2月贺州“五人书画家”在贺州客家生态博物馆门坪开展“文化下乡义务送春联”活动,生态馆社区莲塘白花村全体干部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的举办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获得了生态馆社区村民群众的一致高度好评,村民们表达了希望客家生态博物馆今后能够继续举办此类惠民活动。同年5月,在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建设十周年系列活动中贺州客家生态博物馆举办了贺州客家文艺汇演、贺州客家生态博物馆生态社区谜语竞猜比赛等活动大大提高了社区群众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热爱程度,增加了其身为客家一份子的自豪感。

    贺州客家生态博物馆的建设不仅是客家文化传承与弘扬的必然之举,更是贺州市打造“华南生态旅游名城”发展战略上的点睛之笔。以贺州客家围屋为基础加以建设的贺州客家生态博物馆,以其独有人文景观与历史文化沉淀,被评为具有浓厚氛围的“客家生态旅游示范区”。贺州客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依托贵广高铁与桂梧高速形成的南北旅游发展轴,抓住贺州旅游“十三五”规划:一轴驱动,两区并进,三县联动,四核辐射构想的机遇,以贺州客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为点,连接姑婆山-大桂山一线旅游路线,以点、线、面结合的形式,辐射带动沿线周边城镇的经济发展。近年来在贺州客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的连带作用下,周边民众对于一些旅游附属产业的引进与开发,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自1996年开始发展旅游以来,客家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对推动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以仁冲村为例,仁冲村委会的集体收入原来为零,现仅旅游门票分成一项每年可达2万元。居住在大江屋中的200多名群众1996年至2004年人均年旅游收入在1000至3000元之间徘徊。据了解村民们在馆区内开发的“格桑花生态旅游景点”在花开旺季期间,单一个月收入就可达50万之多。居民人均收入较之发展旅游之前增长了10%--30%,此外旅游业所带来的公司投资、基础设施项目改造投资也解决了困扰当地发展的许多瓶颈问题,如道路的建设、停车场的修建、乡村建设布局等。特别是游客和观众所带来的文明举止,也为当地的精神文明建设带来了很好的范例。贺州客家生态博物馆的建立对当地基础设施的改善,知名度提升,文化和旅游事业的发展以及对提高村民对公共设施的管理能力和处理公共问题的能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贺州客家生态博物馆自开馆以来,便将民俗活动的恢复与传承工作作为重点建设项目。由于当地群众对客家传统文化的保护所带来的利益有了切身的感受,当地群众对客家生态博物馆的民俗活动恢复与传承工作也表现了极大的热情,纷纷表示愿意以实际行动给予支持。白花村村委会、仁冲村村委会和以江海存,江钊为代表的江家祖屋理事会等三个当地基层和群众组织带领村民发起一系列保护客家文化的行动。村民们或自发捐资维修围龙屋,或自发拆除围屋周边有碍环境风貌的建筑物,或义务投工投劳对各围进行整修。也有向文化部门捐出文物的,如刀山,花篮等。更有各家各户自觉将所藏物品拿出来集中展示的。在客家生态博物馆的带动与村民的积极配合下,完成了客家围屋江氏二房的修复工作,贺州客家民俗活动的恢复与传承项目取得了一定成效。贺州客家生态博物馆还积极开展记忆工程建设,做好客家民俗民风记录,整理并记录了一系列有关客家民俗活动的纪录片。如:2014年2月完成了广西贺州市平桂区水岩坝大庙山的“正月十九庙会”拍摄工作,并整理制作纪录片“大庙山庙会”;2014年2月完成了贺州八步芳林关岳庙“打醮”庙会拍摄工作,制作了纪录片;2014年2月完成了莲塘“立琴庙”庙会的拍摄工作,制作了纪录片;2014年2月完成了黄田“二月二”传统文化佳节的影像拍摄,制作“龙抬头”纪录片、莲塘江氏祭祖全过程等,这些记忆工程的记录与保存对于我馆民俗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最为宝贵的资料。

    伴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经济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向前发展;伴随着中国的入世;民族文化正面临着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不同民族文化间的碰撞和融合相当剧烈,一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正以近乎崩溃的速度消亡。目前馆区内大量村民搬出老屋而迁入新建的钢筋水泥楼,传统的客家围屋这个客家文化被物化了的最大的文化指征有迅速走向消亡的现实危险,许多特色的传统文化由于缺少相应的生存环境而找不着接班人。如客家山歌,年轻人都已经羞于启齿。任其发展下去,客家文化的标志势必淡化,而作为客家族群存在的基本表现形式--“客家文化”消失了,客家人作为一个族群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表征。为此贺州客家生态博物馆在村民们的帮助下对渐已失传的一些客家传统文化进行恢复。例如在民间信仰方面,贺州客家生态博物馆对天台上秀峰庵的民间信仰活动进行重点恢复,秀峰庵在文革期间曾大部被毁,近年来在客家生态博物馆的推动下对其进行重修,庵内现有常住尼姑两人,现如今秀峰峙的香火比浮山、大庙山更为兴旺;又如曾在客家地区广为流传的民间曲艺:鸡歌。鸡歌是一种由两人对唱,节目开头时必须用唱鸡来起兴的舞台表演艺术。如唱鸡的五兄弟分家,紫金鸡,捉鸡叔等。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现代科技的兴起,鸡歌这种民间技艺正逐渐被人民淡忘,客家生态博物馆看到了这一态势,怀着对民俗技艺的崇敬之心,对鸡歌的恢复与传承做出了努力,在过去除了在和尚道士在安龙打醮时演唱,其他都很难见到鸡歌这种技艺的出现,在贺州客家生态博物馆的努力下,鸡歌用其活泼的形式,广受人们的欢迎,现在逐渐在村民们的红白喜事都可见其身影。

    贺州客家生态博物馆在加强对各项特色项目建设的同时还不断提升馆员素质和优化管内设施建设。

    在馆员素质提升方面,我馆先后派出工作人员参加了 “广西民族博物馆建设可持续发展高级研究班”、“ 广西文物安全管理培训班”等提升馆员技能素质,2014年10月本馆员工到广西民族博物馆参加“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建设十周年系列活动”,我馆员工在印象讲解、才艺展示等环节获奖。

    在优化馆内设施方面,2015年贺州客家生态博物馆对生态社区的围屋群进行系统科学,详细的记录、摄影、测绘、绘图、文字资料、上报,为社区围屋申报古村落打下了坚实基础。还对生态馆进行了维护检修,扩建了400多平米的生态馆展示长廊,为生态馆的展示提升打下了坚实基础。

    贺州客家生态博物馆在贺州经济发展中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在客家文化传承保护与弘扬中更发挥了瞩目的成就!在各方群众和工作人员的团结努力下,必将为客家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承带来新的辉煌!





客家通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12-22 16:02 , Processed in 0.12893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