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286|回复: 0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 客家灯彩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5-10-9 14:4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客家新闻网-赣南日报   2015-10-08 16:12         
         00eb0103be4317806b7f0a.jpg


中原龙灯图腾出,客家灯彩灯歌殊,灯歌乐舞同台演,舞起灯彩换旧符。进厅堂、拜灶神,满堂灯彩送祝福。迎进灯彩丁财旺,步步高升到京都。

客家灯彩,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灯种繁多,灯歌欢快,灯舞优美,灯形似物,色彩鲜艳,服饰喜庆,曲目短小,演出方便,宜厅堂、门前、舞台演出,其自成一体的灯(具)、技(艺)、曲(调)、歌(词)、舞(姿)、饰(服饰、头饰)、乐(吹奏、打击、弦)、彩(语)形成了独特的神、魂、韵。她具有历史性、艺术性、观赏性而经久不衰,是石城民间人们贺新春、闹新年的一种文化娱乐习俗,在音乐角度上,客家灯彩也是客家流行最广泛的民间音乐,且各有特色,如宁都的割鸡灯、竹篙灯;崇义的三节龙灯、闽西和石城的秆龙灯、茶篮灯;赣县的狮灯等。现重点介绍石城灯彩。

历史渊源

石城灯会(灯彩)艺术渊源深远,内容丰富。在生产力十分落后的社会里,人们无力抗拒大自然的威慑,而把希望和愿望寄托于神灵。相传,远古时代,黄帝手下有一条神龙,叫“应龙黄”,它有蓄水行雨的本领。在黄帝和蚩尤、夸父作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后因不受黄帝重用,一气之下,跑到南方山泽洼地住下,它主宰降雨。后来,每逢遇到干旱之年,百姓就祈求于他,便用稻草扎成“应龙黄”,谓之“秆龙灯”,到田头地角舞动,以求降雨除灾,这就是石城最早的雏形龙灯之先驱,又称之为灯王。千百年来,这里有甚多的习俗民规:正月元宵节,彩灯歌舞遍布城乡各地,二月花早节,焚香敬花神踏青春游;三月清明节,各宗族开祠祭祖;四月释迦牟尼圣诞节,大放河灯;五月端午节,划龙船,城乡各地菩萨出游“装古事”(即罗汉灯);六月食新节,首次吃新米饭以庆丰收;七月中元节(又称鬼节),烧纸放夜钱,满街满巷排排香火十分壮观;八月中秋节,吃月饼、烧瓦窑及请月光姑姐下凡问事;九月重阳节,赏菊赋诗对歌登高放风筝和打锉马;十月,赶庙会游神演戏;十一月后稷菩萨诞辰寿庆搭台演戏;十二月过小年,送灶君神上天奏好事。真可谓“月月有节,节节有灯”。长期以来,这些习俗民规孕育了石城丰富多彩的客家灯彩文化艺术。据调查,全县最多灯彩的时候,有350多个灯队。现在每年还有100多个灯队闹新春。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双百”方针指引下,石城灯会(灯彩)经广大文艺工作者和民间艺人的辛勤挖掘、整理、改编和创作,在保护传统民族民间艺术基础上,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推陈出新,形成以灯命题,一目了然的独特表演风格,取得了可喜成绩。如50年代的《蚌壳灯》与《倒采茶》获得省、地、县优秀表演奖;60年代的《三杯酒》和《跃进花》于华东巡回演出后拍成舞台电视艺术片;70年代的《迎春花灯》与《喜庆丰收年》首次进入电视荧屏;80年代的《迎灯接福》和《熔炼》与集花灯之精华,融灯、歌、舞、戏于一体的大型灯彩戏《花灯仙子》应邀晋京演出并获省“玉茗花”戏剧节多项一等奖,而《熔炼》则由省歌舞团加工排练参加了“全国第二届舞蹈比赛”。90年代的《喜相逢》和《打甑盖》在赣州市首届农民戏剧节和首届客家音乐舞蹈节获多项一等奖。特别是畲族舞蹈《打甑盖》被省群艺馆验收推为我省参加全国第三届艺术节目之一。《腾飞吧!中国巨龙》片段首次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元宵节播出。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演出中,《三杯美酒敬伟人》表达了全国人民对中国三代伟人尊敬爱戴之情,荣获表演创作一等奖。《中国民族民间集成》收集石城县《倒采茶》《蚌壳舞》和《观音坐莲》三个客家灯彩节目,使山城古老的民间灯艺,一举登上大雅之堂,载入史册,流芳千古。黄运兴编撰的《石城民间舞蹈》一书出版之后,参加全省十大志书展出,除被评为省先进个人和集体外,还被授予“江西省文艺集成志书工作首届表彰大会先进工作者”。

1992年江西省文化厅授予石城县“灯彩之乡”的光荣称号。2008年石城灯会(灯彩)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石城灯会(灯彩)文化艺术,凝结着全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她,将和全国各地民间文化艺术一样,在文艺百花园中争芳吐艳,光彩夺目!她,将以艺术魄力鼓舞着客家人,在向往美好未来的征途上高歌猛进!

灯彩随着千百年来的民间祭祀、信仰、喜庆礼俗的渲染,形成了各种场合的传统礼俗规矩。如果在演出中稍有不循传统礼俗,则会引起接灯所在地民众的谴责,甚至产生不悦事端。因为在石城客家人的方言中,“灯”与“丁”同谐音,“丁”者为男丁、红丁也。彩与财谐音,丁财兴旺也。因此,石城客家人特喜欢舞灯、接灯、观灯。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只要白天接到灯片,就会备好接、送灯的喜爆、红包礼,晚上,夜再深了,听到远处的锣鼓、唢呐声后,都会起来开门接灯,赠以红包作答谢,送以烟、酒、茶、糖果。

石城元宵节观灯已有上千年历史。灯彩融灯、歌、乐、舞于一体,是客家民间闹新年的主要文娱活动。其灯种繁多,五彩纷呈,灯歌悠扬,旋律欢畅;民乐热烈、喜庆欢快;灯舞轻盈、婀娜多姿。元宵夜,县内各集市长街之上大闹花灯,以闹元宵佳节,大街小巷灯彩如潮,流光溢彩,观灯者络绎不绝,十分喜庆热闹。

客家灯彩种类

客家灯彩,灯种较全,如崇义县的三节龙灯、赣县的狮灯、宁都的割鸡灯、闽西的茶篮灯、秆龙灯。从传统灯种看来,还是石城客家灯彩品种较多,主要有:龙灯(麻布龙灯、篓子龙灯、秆龙灯)、排灯、茶篮灯、板桥灯、蛇灯、公鸡灯、凉伞灯、花篮灯、鲤鱼灯、麒麒送子灯、船灯、蚌壳灯、马灯、八宝灯、铜钱灯、风车灯、走马灯、孔明灯、盾牌狮灯、荷花灯、箕笼灯、罗汉灯、凤凰灯、云灯、高跷鼓子灯、酒杯灯等。

石城灯彩的礼俗程序有:起灯、接新灯、出灯、进村坊(拜社公神、拜神庙菩萨、拜祠堂或香火堂接灯人的祖宗)、接灯、上户、舞灯(拜灶君神)、出门、送灯、聚灯、圆场、拜社公神、拜河神、拜灯神、谢灯等。但也不是千灯一样,有的灯不拜社公,有的灯种不杀鸡行礼。

茶篮灯与龙灯、秆龙灯

一、茶篮灯

茶篮灯,又叫花灯。灯形如茶篮,是石城流传范围最广的灯种。舞灯时,女旦舞灯唱歌,配以锣鼓、唢呐、二胡等器乐吹奏弹拉,喜笑颜开。丑角矮步,采步行走,左手转宝伞灯,右手转彩扇花,情感诙谐,形态滑稽,老令婆右手持蒲扇,走路似媒婆,嬉逗小旦,令人捧腹大笑,大饱眼福。

(一)起灯礼俗

起灯,又叫兴灯,现在叫组建灯队。一般是在出灯上一年的农历十月中旬开始组织排练。一个村坊中,按传统习俗,出了一年灯,就要连出三年灯,多出不限。而起灯,就是由一名经济条件好的,或灯彩艺术懂行人为灯头,负责邀请村中青年男女文艺(灯彩)爱好者,召开会议,编排节目,约定时间开始练基本功和节目排练。2006年,本人编集了一本《石城客家民歌》,由县文化局印刷,发赠至各地灯队,受到高度评价。

大家到齐后,召开第一次灯队成员会议时,灯头在开会人家(以后排练也在这里)的厅堂神台前打一小方桌,点红烛一对,打爆竹一串,行三揖礼,表示今年这支灯队已正式成立。再由灯头宣布演员分工职责、灯队纪律、制度。

具体职员分工如下:

1.灯头1人:负责灯队全面工作,演出时负责提箕笼灯引路。

2.灯赞1人:负责喝彩,唱祝词,吹哨子点节目。

3.灯财2人:负责灯具、道具、服饰的购置,负责联系演出中的点心。演出时,一人接红包装礼物,一人记账。

4.灯礼1人:负责社公、厅堂点烛敬神,煎制油芯,挑灯油、蜡烛、油芯上路。

5.走堂1人:负责印制灯片、上户发送灯片、带灯上户(一名该村知名人引路)。

6.锣鼓手5人,打铜锣的负责挑鼓架上路进户。

7.吹唢呐2人。

8.女旦4人至6人,负责舞灯唱歌。

9.丑角1人至2人:负责举宝伞灯。

10.排灯2人:负责拜灶君神,舞灯时入厅站厅堂上方(也叫祝贺灯)。

11.老令婆1人。

12.二胡2人至3人:(其中一人兼吹笛子)。

13.挑茶篮一对1人(有的灯队不用担子灯)。

14.点火把照灯队行路4人至5人(现代已用手电筒,这几人不用了)。

15.灯导:1人至2人,负责灯舞编排、灯歌教唱。

当然,灯队成员没有规定,要因灯种因条件而定,但演员用得较多者,更具有艺术编排效果,更有吸引力。灯具上的用火也有改进,最初为纸煎油芯火,后来用煤油灯火、蜡烛火,现在用电池火。

(二)接新灯礼俗

接新灯,即在年底时,灯队从纸扎店拿回新制作好的灯具到排练厅堂中使用,叫接新灯。

接新灯的仪式礼俗有如下步骤:

花灯进厅:

新灯到门口时,灯礼在门口打爆竹迎灯进厅堂,其灯具进门的次序为:

1.五福箕笼灯(灯头提)1盏。

2.排灯2盏(贴有“恭贺”两字的排灯先进,而贴有“新禧”的排灯随后进,正月舞灯也是此规矩,站横排时,“恭贺”灯在右,“新禧”灯在左)。

3.花灯若干盏,不分先后,一个接一个进厅门,老令婆随后。

4.宝伞灯1盏为最后进,这把宝伞是压阵灯。

以上是全堂灯的进门次序,正月舞灯到谢灯,都要如此序进出厅堂,上路走村串户,切不能乱走。

(三)祀灯

一堂灯进门后,把排灯放在靠神台前的两侧,中间放宝伞灯,两边放茶兰灯。然后由灯礼人到神台上点烛一对,点香五品,一品请三鞠躬后插在神台香炉中,二品再请三鞠躬插在排灯前(用两只萝卜切平插在萝卜上放在两盏排灯前,每盏前一品香),再插一品在门框上,插一品在门口坪中地上,叫敬堂神、灯神、门神、天地神。之后由灯赞在神台中间上框贴一张“花灯仙子青元祖师之坛位”红纸条,再在宝伞灯贴福神“天官赐福”,左边排灯上贴一张“娘娘送子”图叫喜神,在右边排灯上贴一张“状元拜塔”图叫禄神,或左“长生寿星”图叫寿神,如没有图,则先用红纸条写好五张字条(青元祖师之坛位、天官赐福、状元拜塔、长生寿星或娘娘送子各一条)贴在灯上也可,此意为兴了灯后有丁、福、禄、寿、喜伴灯,可保佑八方丁兴财旺,人寿年丰。

“青元祖师”何人也,传说是天庭下凡的一位凡间最喜欢吹拉弹唱舞的小伙子,是民间舞灯的先师,百年西归时,被玉皇大帝召回天宫看管仙宫宫灯了,人们祀他为灯神。

(四)参灯

贴好“青元祖师”及其他四张红纸条后,灯礼鸣爆,灯财在神位前杀鸡(杀鸡前,双手提鸡,在神前、灯前拜三拜,再杀鸡,鸡杀倒后,沾一点鸡血到各张纸条上、神台下角上、门框下脚上。然后,灯队成员在灯前参拜灯神(大家行三揖礼),礼毕后,灯礼人打一串爆竹,礼成。

(五)耍灯

礼成后,打一阵锣鼓,压音后,演员各自拿起自己的灯具(举排灯者站在神台两边,舞宝伞者站中间,两边站女旦(花灯),成一排,面向神位打八仙:丑角喊:众仙请……(唢呐吹八仙曲)。

丑角又喊:花灯到华堂,满门降吉祥,一品宰相府,代代状元郎(又吹八仙曲),八仙词是序语,以祝贺新年接福迎祥、祈祷吉祥如意之愿望。

丑角每喊一句,大家应“有——”(持灯行三鞠躬礼,连灯一起拜三下)。

之后,乐手《八板头》音乐起,接唱灯歌舞灯一堂。舞完,大家把灯放回原摆灯处,散场。

(六)敬祀灯神

自接回新灯进排练场地后,从第二天到大年三十日晚上,早晨每天要盛一碗饭,点一对蜡烛火(或灯盏火)到“青元祖师”神坛前供奉,每天晚上也要点烛火,叫敬祀灯神。可保佑灯队成员家家平平安安,万事如意。

祀了灯神的灯,所到舞灯之处,人寿年丰,人文蔚起,家兴业旺,福寿绵长,新年大发,如意吉祥。

祀灯喝彩词(各种灯彩皆宜用):

日吉时良大吉昌,接灯时候正相当!灯进华堂成宝器,拿在手中放华光。

接进新灯添丁粮,家家子孙满祠堂!接进新灯添财宝,家家金玉堆满堂。

接进新灯添富贵,家家福禄与天长, 迎进新灯添寿年,家家老幼享安康。

迎进新灯添科甲,家家儿孙状元郎,迎进新灯添鸿运,家家学仕升都堂。

接进新灯添吉祥,家家新年喜洋洋, 今日弟子来祝赞,荣华富贵万年长。

(七)出彩门

出彩门,即年初一傍晚,灯队出排练场厅门,去各村舞灯,为新年第一次出门叫出彩门。礼俗是:

1.灯队成员到齐后,大家互相恭祝,灯礼人到厅堂神台前点烛一对,打爆竹一串,行三鞠躬礼。然后开始敲锣打鼓吹唢呐,片刻,两盏排灯、灯赞人、唢呐人,打冬鼓、小锣、小钹人到厅堂主人家厨房拜灶君神,打八仙(见灶君八仙词)。回厅堂后(宝伞灯在中间,花灯在两边,成横排,均面向神位),开始打八仙:

丑角又喊:花灯到华堂,前来降吉祥,新年添吉庆,富贵万年长。

每喊完一句,在场人应“有”,八仙词说完后,乐手接拉《八板头》音乐,旦、丑接唱灯歌,舞灯一曲,舞完一曲后,主人赠给红包以答谢,如是新屋,主人会提雄鸡来,叫灯赞喝彩,灯赞提鸡喝彩时要双手抱鸡,先面向神位处三鞠躬,再转身面向大门处鞠三下躬,以请神来,再右手举鸡高声喝彩词,每喝一句,在场人大声应“有”,喝完彩,喝彩人又向神位处鞠躬三下,再到主人前说恭祝话,接红包,接红包后,又说:东君红包蛮大放,做到一栋好屋场,读书郎子满祠堂,子女高升当省长,金银财宝箱打箱,富贵荣华万年长,再奉送花灯一堂。接着《八板头》音乐起,又舞灯一堂,舞完,灯赞吹长哨音,与主人答谢,示意出厅门到别处。吹长哨音后,提箕笼灯人带锣鼓队打响锣鼓、吹响唢呐,灯队跟上从左边到门前出厅门,灯头到门口时,喊:“出灯啰——”。灯队出门后,主人打爆竹一串送灯。

2.灯队出门上路次序安排:

1)灯头提箕笼灯引路(带灯人指路,指引门户)。

2)挑油、油芯、蜡烛,到厅堂神台点烛人。

3)锣鼓手、打铜锣人(挑鼓架子前锣后鼓),再打小锣人、打大钹人、打小钹人。

4)吹唢呐2人。

5)二胡、笛子乐手。

6)排灯二人(“恭贺”灯在前,“新禧”灯在后)。

7)花灯若干(一般按矮旦在前,高旦在后)。

8)老令婆1人。

9)宝伞灯1人。

10)其他灯班成员(灯赞、灯财)等。

此顺序上路后,一直不变,进出各家都如此顺序行之,如花灯先出厅门,排灯后出厅门,会惹来麻烦。再则,到了接灯人家厅中,如要把灯具放在地上,要慎重放稳当,不能使灯具摔倒在地,更不能手持灯具倒置。拿排灯者二人,到厅中后,应由“恭贺”灯站立在神厨壁之左边,“新禧”灯站到右边,手持灯具,不要把排灯放在地上,以防人碰风吹,使排灯倒地。在演出过程中,持灯人要拿紧灯具,不要使灯从手中失落在地。这些意外,都是石城客家人所禁忌之事,千万不能发生。

3.出彩门喝彩词:(宜茶兰灯、龙灯、马灯用)

日吉时良大吉昌,今日出灯正相当啊!笙箫鼓乐走八方,八方人民喜洋洋,

舞得千家丁财盛,唱得万户福寿长,风调雨顺太平年,花灯越舞越兴旺啊!

每唱完一句,众人应“有——”。

4.出彩门上路乐曲、锣鼓花样

灯班上路后,一路上锣鼓喧天,不是行至无人家之僻处,唢呐声、锣鼓声不能间断,使人知道灯来了好准备爆竹接灯。常见的唢呐曲有《瓜子仁》《长锣》《十杯酒》《打骨牌》《进城曲》《秧歌调》《小桃红》等,而路上打的锣鼓牌子一般是打《长锣》曲锣鼓、排子锣鼓等。但大都是锣鼓听从唢呐乐曲为准,每完一曲后,锣鼓接着打,等锣鼓转花压音后,唢呐或二胡又开曲,一曲接一曲直到进厅堂。

(谢望春)
客家通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12-22 23:43 , Processed in 0.12940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