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746|回复: 0

龙川客家传统文化保留项目:马灯舞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5-8-12 17: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金羊网-旅游吧    发表时间:2015-08-07 14:03:55

   8-15041115562IZ.jpg
   马灯舞,龙川县人称“打马灯”,又名“打纸马”,是人们祈求国泰民安向往幸福生活的一种传统文化节目。据介绍,马灯舞优美的曲调、吉祥的色彩、风趣的舞姿都具有历史、文化艺术的研究价值。

  打马灯有两千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越王赵佗时代,是赵佗带来马灯舞。随着南越王赵佗在龙川建县,中原人南迁,不少人到龙川安居乐业,尤其是迁往龙川通衢镇华城村,该地古时候是屯兵驻军的地方,军人都是从北方而来,于是“马灯调”及“打纸马”便从中原传到龙川并开花结果。

  马灯舞的表演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拜马,俗称“打四围”,二是“打四季”,唱马灯调,三是唱客家情歌。经过历代艺人演变,三个部分内容已融合贯通,形成一体。纸马是用蔑编织而成的。马身中间留一个空圈,圈边系上带子,表演时把带子挽在“骑马者”肩上。马头、马颈、马身都用白纸糊成,看似一匹“白马”。马尾用苎麻扎好梳顺,马身两边用浅黄色方块布垂挂着,形似马鞍,布的两面各画一条穿长靴的人腿,像骑马人的姿态。策马时,两个演员各“骑”一匹“马”上场开路,随后两个幌手各擎一幅“幌”送马灯小姐出场。马灯小姐叫小旦,要选择全村最漂亮的未婚姑娘担任。马灯小姐唱的曲调是独有的“马灯调”,马灯调的曲谱是四季调,类似四季歌,原先流行于中原地带。“四季调”受客家情歌小调影响,北调南化,北韵南味交融,成为龙川马灯舞独特风格。马灯调从一月唱到十二月,主要内容是反映各个月份的农事活动,祈求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舞纸马的道具有纸马、幌、彩车,以及民间传统锣鼓、乐器、各种小巧的灯饰。龙川马灯舞有净、末、生、旦、丑五大行当角色,运用车、马、花灯、浪伞、花扇等道具,载歌载舞表演。
  在龙川,“打马灯”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最具代表性的客家民间传统艺术节目之一。马灯舞接财纳福,为群众喜闻乐见,曾经在龙川各个乡村都十分盛行。老百姓心目中,迎接马灯舞会给他们家族带来兴旺。因此,人们总是争着将马灯舞首先接入自己的村庄。据介绍,每到新年、元宵或庙会,大姓氏族很多都是“打双棚”,彩旗写上“某地某氏‘龙马醒狮团’拜房门祖叔”,若是双棚出阵,能够得到特别隆重的接待和敬重。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受到艺坛上批判“才子佳人”的风潮冲击,龙川鹤市、通衢等镇的马灯舞消失,只有丰稔镇、麻布岗镇等一些乡村还有表演,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复兴,但都是“旧壶装新酒”,即在《四季调》上填词,换上宣传时事政策的新内容,丢掉了传统艺术。传统内容和传统的表演方式都丢失了。

  马灯舞的衰落让人痛心。据悉,龙川旅居海外的华侨非常怀念家乡的马灯舞,不少马来西亚的老华侨回故乡探亲就问起“打马灯”。近年来,龙川县文化部门为了不让这一传统艺术失传,专门派出剧团的工作人员寻找马灯舞传统打法的老艺人,希望为保护传统艺术出一份力。

客家通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12-22 23:10 , Processed in 0.12625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