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6月01日10:11 来源:客家研究院
客方言中保存着古汉语的大量词汇。客家人的先祖原是中原汉民,由于战乱等社会历史原因,逐步向南迁徙,其中相当大部分经过辗转迁徙至粤东而定居,被称"客家"或"客家人"。由于粤东山区交通极其不便,又在很长的世代中存在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客家人既无必要也无可能同外界的人们保持密切的联系。这样,客家人所操的客方言所受别的语言或别的方言的影响也就甚为微小,因此使得客方言相对完整地保存了较多古汉语的原貌。
把客方言的词汇系统与普通话的词汇系统作一比较,我们就会发现,客方言的词义对普通话的词义来说,存在着三种类型:缩小式、扩大式和等同式。
(一) 缩小式
同是一个词,在客方言中和在普通话中其词义内涵大小不尽相同,客方言这个词的词义小,而普通话这个词的词义大,前者对后者来说,是"缩小式"。"饭"这个词就是。在普通话中"饭"这个词泛指煮熟的谷食类品,吃面条、包子、饺子、干饭、稀饭,均称"吃饭"。客方言"饭"的词义小得多,仅指"干饭"(特指大米饭而言),"稀饭"则称"粥","干饭"以外的一切煮熟这的谷类食品均排除于"饭"之外。"母鸡"这个词在普通话中是指一切已下蛋、未下蛋的雌鸡,客方言则将已下蛋的雌鸡叫"鸡嘛";未下蛋的母鸡叫"鸡乱"(鸡僆)。普通话的"母鸡"相当于客方言的"鸡嘛"加"鸡乱"。
(二)扩大式
同是一个词,在客方言中和在普通话中其词义内涵的大小不尽相同,客方言这个词的词义大,普通话这个词的词义小,前者对后者来说,"是扩大式"。在客方言中,"喝"指"把液体咽下去",也指"口干想喝水",即相当于普通话的"喝"和"渴"。普通话说"你口渴就喝吧",客方言则说"你口喝就喝吧"。又如"雪",客方言的"雪"相当于普通话的"冰"和"雪";普通话的"冰棒",客方言叫"雪支"。再如,客方言"倒"这个词的意义,在"横躺下来"这点上,与普通话的"倒"相同。此外就不同了。客方言的"倒"还有"得到、获到"的含义。例如,对"小明考倒了大学么"的肯应回答是"倒了"。"倒了"即考上了,考到了;"倒"可视为"到"与"了"的合音。客方言"倒"的这种含义,普通话中是没有的。
"醒"也属于扩火式的词。在"酒醉、麻醉或昏迷后恢复正常状态"以及"睡眠状态的结束"这点上,客方言和普通话的"醒"相同。但客方言的"醒"尚有"清楚、明白"之意。对"老师讲醒了么"的肯定回答是"醒了"或"讲醒了"。"醒"是"清楚、明白"之态,普通话的"醒"则不具有此义。
(三)等同式
客方言的词和普通话的词在词义内涵大小上相同,这叫词义的等同式。这种类型的词为数甚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事物的涌现而创造的新词,多属这于一类。这大多数是属于方言吸收了普通话词语的结果。如"铁路"、"火车"、"飞机"、"火箭"、"卫星"、"整顿"、"载体"、"共产党"、"社会主义",等等,其词义在客方言和普通话中均完全相等,此外,还有一种情况,普通话有些词组与客方言的词组在词汇意义上完全相等,如普通话"吃早饭"、"吃午饭"、"吃晚饭"这些词组,其含义分别等于客方言的"食朝"、"食昼"、"食夜"。但在语法意义上则有差别,普通话"吃早饭"、"吃午饭"、"吃晚饭"的"饭",是及物动词"吃"对象;而客家话的"食朝"、"食昼."、"食夜"的"朝"、"昼"、"夜",则不是及物动词"食"的对象,而"食"的时间。"食朝",即食于朝,亦即在早晨吃;"食昼",即食于昼,亦即在中午吃;"食夜",即食于夜,亦即在晚上吃。"食"的对象可以是一切食品。
客家人学习普通话在词汇上应注的意一个问题,是要辨别它们在词义内涵上的细微差别。只有掌握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才能准确地选词造句,准确地表达想思感情和表现客观实际。
客方言的词汇非常丰富、纷繁,极富于表现力,哪怕是最细微的差别也能表现出来,特别是形容词。譬如,状眼睛的不同情态,至少有如下这些词:
眼鹿鹿哩,状眸子不停地转动。
眼闪闪哩,状瞌睡得难以将眼皮睁开,引伸为不识好歹。
眼牛牛哩,状对人不尊重而流露出蛮横无礼的眼神。
眼铲铲哩,状!临终前直视的眼神。
眼盯盯哩,状全神注视的眼神。
眼巴巴哩,状失望而无可奈何的眼神。
眼迷迷哩,状一觉初醒时的眼神。
眼鼓鼓哩,状圆睁双眼、生气地看人时的眼神。
眼扁扁哩,状食欲不振而又硬将食物往肚子咽时的眼神。
眼照照哩,状视力不好、很吃力地看东西时的眼神。
状"头"的不同情态,也有如下这些词:
头犁犁哩,状萎靡不振地头眼向着脚尖的样子。
头眈眈哩,状昂首远望样子。
头勾勾哩,状重病在身难以将头抬起的样子,或伸长脖子专注地看的样子。
头熬熬哩,状歪着头,表现出桀骜不驯神态粗野的样子。
头趣趣哩,状不高兴而低下头的样子。
头昂昂哩,状渴望得到某种东西而抬起头来的样子。
像这类表示细微差别的词在客方言中十分丰富,这里不一一列举。客方言表示程度的副词不如普通话那么丰富。
例如:
普遍话:
红 较红 最红
冷 较冷 最冷
好 较好 最好
客方言:
红 係红
冷 係冷
好 係好
客方言的副词"係",意为"的确、十分"。客方言无相当于普通话的"校",应当指出的是,这并不说明客家人对事物性状认识之肤浅。客家人要说明事物性状的程度。采用形容词后面带上迭字加"哩",可以把"冷"的不同状况和程度准确、形象地表达出来。
冷叟叟哩,状冷得使人浑身打颤。
冷沁沁哩,状冷澈骨髓,常指打摆子或感冒发烧过后发冷时的那种冷感。
冷滑滑哩,状所指吃饭菜热气消失那种冷感。
冷歪歪哩,("歪",读作阳平),状天气己相当冷但尚未达到冷澈骨髓的程度。
冷浸浸哩,状在冷森森的环境中,使人感到毛骨悚然。
同一形容词后面上不带同的迭字加"理",可状属于同一性状的不同对象。例如同是"红",带上迭字"渍渍"如"哩", 构成"红渍渍哩",用于状小孩和少女脸颊上的那种红晕,带上迭字"妒妒"构成,"红妒妒哩",用以状熟透了的水呆那种红颜色。这是不带感情色彩的中性形容词。此外,同一形容词后面带上不同的法字加"哩"也可表示不同的感情色彩。例如,"红"加上迭字"绉绉",构成"红绉绉哩",表示喜庆的红颜色;其后加上"歪歪",构成"红歪歪哩",表示讨厌或不吉利的红颜色,状被打伤而流的血和漆在棺材红颜色,只能用"红歪歪哩",而不能用"红绉绉哩";状写春联用的红纸或作为送礼用的染红的鸡蛋,只能用"红绉绉哩",而不用能"红歪歪哩"。
由此可见,客方言的词汇非常丰富,足以表达任何纷繁的事物和复杂细致的思想感情。
汉语有着悠久的历史,汉语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在其内部发展规律的作用下,逐步分化成北方方言、吴方言、粤方言、湘方言、赣方言、闽方言和客方言。人民大革命的胜利和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得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走向高度的集中和统一,于是全国普遍出现了"双语现象"或"双方言现象"。一方面,普通话在全国各方言区广泛被使用,成为不同方言区的人们交往时共同使用的语言;另一方面,方言区的人们又还在一定的范围和场合使用本地方言。"双语现象"的出现是社会发展、历史进步的反映,也是汉语从分化走向完全融合的不可逾越的阶段。"双语现象"的消失过程,也就是包括客方言在内的汉语各方言逐步向普通话集中并最终完全融合于普通话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普通话应当不断吸败各方言中各种有益的成分,以充实自己成为更加丰富、更加严密、更加优美、更具有表现力的语言,我们研究客方言及其他方言,正是为了缩短各方言向普通话集中和融合的过程,把汉民族共同语一一普通话推向新的更高发展阶段。
(文章节选自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客家文化研究》1990年3月 第一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