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的造砻 2015年04月01日16:40 来源:梅州日报
过去人们去稻谷壳不是用现在那么先进的碾米机,而是用土法制造的砻。 土砻是以泥、木、竹为主要材料制成。首先用四根不到一尺高、1.5厘米厚的木桄作柱,上下端都用十字架固定。上面放用苗竹编织好的两个直径为70厘米的大圆囤,每层高约20厘米,下层固定。里面放上韧性强的黄土,把黄土舂结实,上层留一个孔,用以下稻谷。上层砻盘有对称的木制臂手。下层砻盘周围是砻槽,用来盛装砻谷时出来的壳和米。上下砻盘之间磨合处则按八卦形钉上一排排木片作砻齿。这些木片8厘米长、4厘米宽、0.3厘米厚,钉在舂好的土上露出1厘米即可。此木片要先经过9蒸9晒,并放到锅里炒干,要求无裂纹和缺角、硬度好。
最后还得做一根7字形的砻钩,砻钩头要用8厘米粗的铁心钉好,以便套在上砻盘臂手的小孔上;砻钩尾部有个横梁,横梁两端用来固定绳子。人们只要端平砻钩尾部横梁就可以操作了,砻谷时按顺时针方向转动便可出米。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这种原始的砻已退出了历史舞台。(吴开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