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76|回复: 0

东莞首家客家文化微展馆目前已正式开馆迎客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5-3-30 14:4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莞首家客家文化微展馆目前已正式开馆迎客


2015年3月30日08:30东莞时间网


1427670630697.jpg
■南城雅园社区的东莞首家客家文化微展馆开馆 本报记者 吕晓敢 摄
  东莞时间网讯 古老而精致的牛皮鼓、乌黑的三角状犁头、天然青石的老石磨、简约宽松的客家服饰……,这就是记者近日在东莞首家客家文化微展馆看到的展品。目前,位于南城 雅园社区的“东莞首家客家文化微展馆”已正式开馆迎客。这是由东莞市乐民社区服务发展促进中心推出的“社区营造”项目,项目旨在挖掘社区客家文化遗迹、文 化记忆,强化新生代对客家文化和社区的认知,在城镇化过程中加强对乡土文化的保育,重塑客家文化、传播客家文明。
  汇集客家文化凝聚共识
  南城雅园社区地处四环路与莞长公路交界的三角腹地,总面积约1.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约0.8平方公里。全区只有一个自然村雅园村,辖区内有约50家企业,有常住人口2625人、外来人口约3850多人。
  乐民社工督导王长征介绍,雅园社区的村落结构单一,仅有一个自然村,属于典型的“城中村”和老龄化社区;本地居民以客家人为主,客家语言和客家文化 突出,保留的民俗气息浓厚;人口基数相对较少,其中老年人占总人数的5.2%,妇女占总人数的60.5%,外来人口数量较多,其中又以广东科技学院高校学 生为主;社区内学院区、居民区、工业区分布明显,且工业区远离学院区和居民区。
  早在2011年12月,雅园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就进行了筹备,2012年1月该中心正式投入运营。王长征说,在运营之初,社工们运用常规的服务手段进 行服务的过程中,出现了居民参与程度低、信任沟通频次低、新事物接受能力低的情况,导致服务进程缓慢,需要对社区的服务方式作出调整。
  “雅园社区属于典型的‘城中村’社区,当快速城镇化进程与滞后的乡村发展出现失调时,社区居民在原有文化体系的‘惯性’中无法适应新环境,从而引发 社工对雅园社区客家文化传承的重视。”王长征说,雅园社区保留有相对较完整的本土特色的客家文化,发掘对“根”文化重构,引发原居民集体文化共识,更好促 进社区居民融入城镇化进程中。
  雅园社区营造客家文化
  针对南城雅园社区保留相对较完整的客家文化这一特点,乐民社工通过走访、调查,开始构建并打造出“客家文化营造项目”。
  该项目包括文化构建、社区营造两大块,其中,文化构建包含挖掘客家遗产和社区记忆,构建文化环境;社区营造包含文化认同和社区责任、文化外延和社区 发展。其目的在于通过客家文化传承、对城镇化过程中乡村文化的保育,来调动居民参与性、归属感和情感的共鸣,并形成雅园特有的客家文化体系。
  “客家文化微展馆,就是雅园社区客家文化营造项目中的一个子项目。即通过挖掘社区记忆、重塑社区文化,依托‘客家文化’历史风俗、生活习性、农耕文 明等物件的保留与展出,挖掘社区客家文化遗迹和文化记忆。”乐民社工、雅园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助理唐晓敏告诉记者,接下来,客家文化项目发展方向的主旨 是:利用客家文化的特色,促成居民的自主参与、社区发展。客家文化项目的发展是通过社会关注,提升社区的形象和居民的价值感,同时能够形成雅园社区或东莞 客家文化的特色点。
  “第一,以雅园社区客家文化为重点,通过建筑、民居、饮食、民俗、语言、文艺等多方面的挖掘和发挥,形成一定的产出(展示馆、影像、书籍、学术报告 等);第二,通过与其他客家文化组织进行交流,拓宽雅园客家文化的影响力;第三,对周边社区进行影响,形成东莞文化中的客家特色;第四,协助社区成立客家 文化相关的社会组织或基层队伍。”唐晓敏规划出今后雅园社区客家文化项目发展方向和主要内容,她表示接下来做好客家志愿者沙龙、长者口述史、妇女美食坊等 方面的工作,让客家文化在东莞得以良好地传承和发展。
  ■话你知
  雅园名字的由来
  东莞9路公交站终点站为鸭形岭站,而非雅园站,为何呢?根据东莞地志记载,1993年,鸭形岭管理区从西平管理区划分出来,1994年“鸭形岭管理区”改名“雅园管理区”。

  经采访居委会相关负责人和村民长者,雅园旧称“乌鸦洛阳”,但“乌鸦洛阳”不好听,不吉祥,后经一风水先生察看,村后有座山,形状像鸭子,遂于 1962年改名“鸭形岭”。但是由于后来口音的变化,“鸭形岭”又被称为“鸭屎岭”,实为不雅,后经相关部门研究决定改名为“雅园”,但鸭形岭依然保存下 来。
  张氏祠堂楹联含义
  雅园张氏祠堂有一副楹联,为“曲江遗世泽,金鉴著家声”。其有着深刻的内涵:
  “曲江”源于雅园清朝立村,张氏人口居多,其祖从河南迁广东南雄珠玑巷再迁入曲江,从曲江迁至五华、龙川、东莞博厦、龙旺步、山门半山、再迁入鸭形 岭。金鉴指“金鉴家风”,出自唐朝著名宰相张九龄的故事。张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唐玄宗为求治国安邦之策,长治久安之计,谕张九龄 总结列代治国之经验,张洞察秋毫,明断事理,以犀利之笔综述列朝兴衰存亡之理,成书五卷,玄宗御览,甚为赏识,赐为《千秋金鉴》,作为治国铭言珍藏。




客家通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5-1-5 16:45 , Processed in 0.13050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