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59|回复: 0

"生李死譚"客家情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5-2-10 10:2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生李死譚"客家情

2015年02月06日10:50    來源:中國贛州網—贛南日報


  中國歷史朝代中,因為出於某種緣由改變姓氏的情況並不鮮見。龍南潤洞田心"生李死譚"的由來,就紀錄著李譚客家400多年的歷史情緣。

  到過田心的人,看到在李氏墳場墓碑上寫的全是"譚公"或"譚母",沒有一座署"李公"、"李母"的碑文,皆甚感奇怪。整個田心三個自然村113戶人家504口人,統統都姓李,沒有一戶或某一個人姓譚的,怎麼碑文上寫的盡是"譚公"或"譚母"呢?

  據李氏家譜記載,明朝年代,福建上杭地區有一譚氏,名明道,字學以,號古鋒。曾考取進士,官任廣東河源教諭。當時因戰事頻繁,兵荒馬亂,歸途被阻,遂在河源居家,為譚氏一世祖。及至三代,有兄弟四人,一同徙居龍南太平堡潤洞地方,不料又遭盜寇之劫,加上天災人禍,很難生存下去,幸有先期客家居民李氏兄弟相助,共同御侮拒寇,抗災滅禍,大家同心同德,親如兄弟,后又攀親聯姻,和睦相處,一切徭役事務,不分彼此,共同負擔。

  經過若干年后,本地李氏逐漸衰落,而譚氏卻興盛起來,但因客居,未曾有戶籍,隻得沿用李氏戶籍。為紀念李氏兄弟之恩德,譚氏居民遂將譚姓改為李姓了。

  歲月流水,世事滄桑。傳說有天晚上,正逢中秋佳節,勞累了一天的譚氏某先人,睡得正甜,忽見床前站著一位鶴發蒼髯手拄拐杖的慈善老者,說:我是李氏開居始祖老人,因行善助人有功,望筑一社壇神位,讓村民燒香供奉,祈保村民人壽年豐。至於感恩改姓一舉,老人說:你們的誠意我心領了。如果你們姓李習慣了,不好改,那就死后改為姓譚,在九泉之下孝順你們的祖宗吧。且不管傳說真否,這裡的譚姓人士都改為死后姓譚,在去世后的靈牌和建墳的墓碑上,男姓寫"譚公",女性寫"譚母"。昭示譚氏在死后返祖歸宗不忘本族。

  放眼今日潤洞田心,這遠離縣城80公裡的偏僻山庄:"生李死譚"的碑文,深深地銘刻著客家人世代相傳的深情厚義﹔村內居民的和睦相處,以及和周邊四鄰親密往來,蘊含著客家人親善美好的鄉風民俗﹔過年時廳堂門額上貼上"耕讀傳家"、"守本分做人,循天理處世"等聯表達了客家人的祝願與心聲﹔龍九鐵路的暢通,架起了通往外界的金橋﹔普及義務教育,山溝裡飛出了金鳳凰,有了名牌高府畢業的客家"狀元郎"﹔尤其可喜的是這裡歷來盛產大米,年年秋后戶戶踴交公糧,大賣余糧,對國家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賴觀榮)


客家通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4-26 20:58 , Processed in 0.18068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