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需要文化担当
来源:井冈山报
时代需要文化担当 —— 《客家民俗》序
曾绯龙
下七乡东邻堆前,南接大汾,西通长坪,北走黄坳,为井冈山“南大门”,可谓“山高水长路迢迢”;这里总面积为73.8平方公里,但只有8500多人口,风光旖旎,气候宜人,可谓“地广人稀桃源景”。
这样一处偏远恬静之地,民俗风情与众不同,特别丰富多彩、引人注目,犹如一颗点缀在五百里井冈的红宝石,闪耀着璀璨光芒。更值得一提的是,这几年来,下七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迅速,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让未去的人魂牵梦萦、心驰神往;到过的人意犹未尽、流连忘返。
下七,乃遐迩闻名的客家之乡,其客家民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罗万象。涵盖时令节气、农副生产、常用器具、人生历程、风味特产、传统节日、建筑遗迹、衣冠佩戴、行业巧匠、手艺绝活、医药保健、交际应酬、民间文化、乡土艺苑、宗教信仰等内容。围绕这些内容,下七乡大气策划精心编撰了吉安市第一本《客家民俗》,可谓“点线面”结合,雅俗共赏,妙趣横生,尽展客家之乡的民俗风情全景图,为当下乃至后世,办了一件填补空白、敢于担当、意义深远的事情。
首先,《客家民俗》一书,传播了客家好声音,传递了民间正能量,为外乡人特别是广大游客,打开了一扇五彩缤纷的民俗文化之窗,让人关注,让人惊叹,让人陶醉。以《客家民俗》这本书为指南,假以时日,下七这个美丽如画的地方,一定能成为“井冈山旅游延伸地、生态农业聚集地、山货交易集中地、山区乡镇样板地和客家文化展示地”,成为“眼球经济”时代的一个名副其实的“磁力场”。
其次,《客家民俗》一书,是推进新形势下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在书中不少章节,皆凸显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折射出客家之乡的文化品质与精神气质,展现美丽乡村一副 祥和宁静和谐幸福的面孔,让人愉悦,让人振奋,让人启迪。这本书,既能作为客家文化的普及教材,又可以当成道德教育的绝佳载体,值得肯定、值得推介、值得收藏。
再次,《客家民俗》一书,描绘出普通人“中国梦”的美好愿景,是推动一个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催化剂”。以一乡之力,出版这样一本引经论典、顺手拈来、洋洋洒洒,文化底蕴颇深含金量颇高的民俗荟萃文集,其跨地域跨时空跨领域的胆魄与勇气,令人啧啧称道。这样一种潜移默化,“春风化雨润无声”的文化宣传形式,入耳入心,必将激发当地广大干部群众积极进取干事创业的热情,进而推进工作,推动发展,让当地每个人的“中国梦”更加具体,更加清晰,更加接地气!
掩卷沉思,如沐春风,如饮甘醇。我在想:当今时代,发展迅猛,信息繁杂,令人目不暇接、心乱神迷。能沉静下来,沉淀下来,观照历史,契合民情,进行有的放矢深入浅出的文化思考,可圈可点,实属不易!而将文化思考过程中迸发出的先进理念,带入经济发展与民生事业中,其产生的裂变效应与衍生价值更是不容小觑!
时代需要文化担当。这种担当,是对渐行渐远稍纵即逝的传统文化的极力挽留,是对柔软脆弱而又美丽缱绻的乡愁记忆的倾情拥抱,是对人间万象百味人生的风情民俗的生动诠释,是对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生活场景的殷切期盼;这种担当,还是对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实现成功对接的一次有益尝试,是延续一个地方的文化基因与文化符号的一次有益尝试,是增强一个地方群体的道德力量与精神信仰的一次有益尝试。
是为序。 《客家民俗》,江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10月出版。
[/td][/tr]
[/tab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