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清前期上川入蜀记实 2014年12月25日15:58 来源:梅州日报
奇和洞全景 学过些许历史的人都知道,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是人类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但是,过渡中的细节片段,目前人们知晓的并不多。拥有1000多种语言、2.7亿人口的南岛语族,他们的源头究竟在哪里? 这些是国际学术界近年来探讨的热门课题。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将学者们的研究方向指向台湾,并进一步指向中国东南沿海。 这些乍听之下宏大而深远的话题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在福建省漳平市象湖镇灶头村东北的一个洞穴里,考古发现为这些国际性的课题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史料和佐证。 4月13日,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束,福建漳平奇和洞遗址入选“十大”。再一次说明了漳平奇和洞遗址考古的重大意义。 奇和洞三大学术亮点 “非常不容易,参选去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共有48项,进入终评25项,能够最后入选十项的考古新发现,可以说每一个都有其不可替代的学术意义。”采访中,福建省博物馆研究员、奇和洞遗址考古领队范雪春坦言,奇和洞能够入选“十大”,他并不意外,因为奇和洞遗址有三大突出的学术亮点。 “首先它是一处新旧石器时代过渡阶段的文化遗存,而且具有完整的过渡性,在国际上都很罕见。”范雪春说,对于古人类的研究在全球范围都属于热门话题,尤其是对3万到1万年前古人类生活的研究特别重要,因为这一时期人类在体质演化、生产力发展、社会组织结构上都处于革命性阶段,对现代人类社会的形成发展具有奠定性意义。“此前在世界范围发现的这一阶段的考古遗址大多是单阶段的,而奇和洞遗址是一处能看出从1.7万年前到7000年前人类生活进步痕迹的遗存,具有完整的文化序列,学术研究价值及意义非常大。” 其次,从区域角度来看,漳平奇和洞遗址填补福建旧石器到新石器过渡阶段以及新石器早期考古学文化研究的空白。范雪春介绍,此前福建发现的最早新石器遗址,只有6500年前的平潭壳丘头遗址,而奇和洞更进一步,将福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一下子往前追溯近1万年,填补了这一空白。 “最后一点,从太平洋文化视野角度来看,奇和洞遗址为闽台史前文化的渊源、南岛语族的起源与扩散等课题都提供了研究佐证。”范雪春说,他曾向台湾的臧振华教授介绍奇和洞遗址的考古发现。在了解了奇和洞遗址后,臧振华非常激动,认为该遗址与台湾的大坋坑文化遗址有诸多相似之处。而此前国际学术界通过研究,已将南岛语族的源头指向台湾并进一步指向中国东南沿海,只是一直缺乏佐证资料。“奇和洞遗址的考古发现,似乎将这一缺环连接上了。”
鱼形石刻艺术品 从矿区抢救出的遗址 奇和洞遗址位于漳平市象湖镇灶头村,一个乡村里不起眼的洞穴,居然富含如此深远的内涵和意义。那么,奇和洞遗址又是如何被发现的呢? 范雪春介绍,奇和洞遗址是2008年底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在龙岩地区进行洞穴专题调查时发现的。“当时奇和洞周边都是矿区,都在进行采矿,乱糟糟的。”范雪春当即提出,要赶紧对奇和洞进行抢救性发掘。 古田会议纪念馆工作人员吴锡超是最早参与调查奇和洞的考古队员之一。回想起当时的情形,他说,“上世纪80年代,当地村民把山洞当成卡拉OK娱乐场所,之后又成为石灰岩开采矿区。”吴锡超说,大家根本没想到,脚下就埋藏着远古遗址,差点就被开山采石给炸毁了。 从2009年开始,福建博物院、龙岩市文化与出版局及漳平市博物馆组成发掘队,开始对奇和洞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第一次发掘就有重大发现,当时发现了旧石器晚期的古人类活动面、新石器时期的居住面以及大量珍贵文物。”范雪春说。而更令考古队员们欣喜的是,2011年1月1日,在对奇和洞遗址进行考古清理的过程中,又发现古人类的颅骨。这个头骨属于晚期智人,在学术上颇具研究价值,因此头骨被迅速送往北京。 2009年到2011年,发掘队对奇和洞遗址先后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约120平方米,出土遗存包括打制骨器、哺乳动物化石、陶器、居住面、火塘、灰坑、房址、灶、沟等。这期间,奇和洞遗址的考古发现引起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专家的高度关注。2011年5月,我省和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签署五方合作协议,共同开展奇和洞及相关遗址的考古研究。 啮齿类动物牙齿 洞穴是福建考古“宝藏” 据了解,福建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并非首次。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从1990年开始评选,此前福建共有三次获奖,分别是2000年三明万寿岩旧石器遗址、2005年浦城猫儿弄山商代窑群、2006年浦城管九村土墩墓。 三明万寿岩遗址被断定为18.5万年前和3.7万至2.9万年前。把古人类在福建生活的历史提前了十几万年,填补了福建省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一段空白,也是华东地区迄今发现最早的洞穴类型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相比万寿岩遗址,奇和洞更进一步,具有新旧石器时代的过渡性特征。 福建地区两次凭借史前洞穴遗址研究入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范雪春认为,这说明洞穴考古是福建的一大宝藏。“福建在地理位置上远离传统的政治文化中心,考古上与中原地区相比具有差异性。而且南方土壤潮湿并带有酸性,绝大部分遗物都难以保存,所以唯有洞穴考古会比较突出,而奇和洞遗址的考古发现,更是让我们坚信,福建的石灰洞穴是考古发掘研究的一大亮点。” 考古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发现,如果遇上能解决世界性课题的遗存,那就更为幸运。范雪春说,目前奇和洞遗址的田野考古已告一段落。“接下来,我们将对揭露出来的遗迹和遗物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和研究。另外,我们针对一些学术问题,将会对奇和洞做一些小规模的发掘,还要建立奇和洞遗址博物馆。相信奇和洞今后可能会有更多重大研究成果面世。” 名词解释:
南岛语族 南岛语族指大洋洲和东南亚讲南岛语系的族群。南岛语系,也叫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是世界上唯一一种主要分布在海岛上的语系,也是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广的语系之一,它主要分布于西起马达加斯加,东到复活节岛,北起台湾岛和夏威夷群岛,南抵新西兰的广阔海域内的岛屿上。根据世界语言资料库统计,该语系包括1262种语言之多,使用人口约2.7亿。 最早发现这一特殊群体的,是来自中世纪西方的探险家。那时他们无意间发现,在广阔的太平洋众多岛屿上,“许多话语不能通的民族对鲨鱼、乌贼、虾子等动物的称呼却都一样”,这种迹象引起了16世纪西方探险家们的好奇。后来,欧洲的一些学者相继来到南太平洋。通过调查研究,他们发现,在这些散布的小岛上住着的人群竟有很多神似之处:不同岛上的居民不仅外形上极为相似,某些语言竟然也是相通的;很多词汇的发音和意思也几乎完全一致;包括航海方式和能力,甚至所造出来的船都是一样的。 于是,世人便给这样一个有着共同海洋文化和关系纽带的特殊群体取了一个名字:南岛语族。(李艳) 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河南郑州老奶奶庙旧石器时代遗址 福建漳平奇和洞遗址 浙江余杭玉架山史前聚落遗址 内蒙古通辽哈民史前聚落遗址 四川宜宾石柱地遗址 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墓地 辽宁建昌东大杖子战国墓地 江苏盱眙大云山江都王陵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窟顶北魏辽金佛教寺院遗址
山东京杭大运河七级码头、土桥闸与南旺分水枢纽遗址
四川洛带客家威风锣鼓敲响盛世强音 川西客家人的上川龙活动是由清初赣州刘氏带去的 成都洛带镇已成为我国西部客家人最为集中的镇,被称为"西部客家第一镇"。 四川客家民居继承的原乡民居中的防御性表现为厚墙,封闭的外形,筑土楼等特征。 广东会馆,清乾隆11年(1746年)由广东籍客家人捐资兴建,总建筑面积3310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