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92|回复: 0

整体性保护赣南客家文化遗产的思考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5-1-12 16:3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整体性保护赣南客家文化遗产的思考
2015-01-11 08:04 来源:赣南日报电子版


□康诗俊


2013年1月6日,文化部同意在江西省赣州市设立国家级“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区,是指在赣州市辖区内设立的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客家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设立的特定区域。“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需运用整体性原则来保护和弘扬,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在时间跨度上,全面考虑客家文化遗产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联系

保护一项宝贵的客家文化遗产,必须厘清其历史渊源、来龙去脉、发展趋势等,才能有的放矢地来保护、弘扬。在实际保护中,我们不能只注意客家文化遗产的历史形态,以为客家文化遗产的“过去式”就是最合理的存在,忽视甚至歧视其现时状态和将来发展,割裂了它的发展和流变,人为地将还在生活着的客家文化遗产“化石化”。

例如,赣南采茶戏起源于元代,成熟于明末清初。《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载:“采茶戏最早出现于赣南安远县九龙山茶区。”在九龙山茶区,茶农们为了解除劳作的辛苦,为了传递相互的情感和信息,而引吭高歌;茶农们还在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的时候,以民间灯彩的形式,走村串户,自娱自乐。于是“采茶歌”“采茶灯”便应运而生。赣南采茶戏正是在“采茶歌”“茶篮灯”“三角班”基础上,吸收赣南其它民间艺术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至明末清初,赣南采茶戏不仅已形成了一个有行当、有独特表演风格、有音乐特点的地方剧种。数百年来,演的是客家事(内容),穿的是客家衣(服饰),说的是客家话(方言),唱的是客家歌(茶歌),跳的是客家舞(表演),从而伴随客家人劳动生息,代代相传。

在空间跨度上,正确处理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区、辐射区和支撑区的关系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不但要正确区分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区、辐射区和支撑区,还应正确处理这3个区域之间的关系,在保护方式、措施及力量上有所区别和联系。一般来说,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总体规划、设计和建设,当从核心区入手,逐步向辐射区展开,进而影响到支撑区。核心区要优先发展、重点突破,要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丰富集中的优势,发挥特色文化的引领和聚集作用,推动文化资源与资本、人才、策划、管理等市场要素更紧密地结合,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成为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重要标志,成为当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最大亮点;辐射区,往往是核心区特色文化最先传播到的区域,也是核心区特色文化的主要辐射影响区域,一般只要维护区域传统生活形态和文化氛围,坚决杜绝大量搬迁原住民村落、破坏文化生态的建设行为发生,积极促进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支撑区是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广阔腹地,是文化生态保护区形成发展过程中赖以生存的经济资源区和文化涵化带。保护上以支撑地域文化生态环境系统的相关要素为主,保护山地农林等自然生态环境,重视对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工作实践中,要处理好客家文化遗产的创造者、传承者和保护者之间的关系

在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工作实践中,合理地协调商业立场、政府立场、学术立场与民众立场的利益诉求。要积极探索客家文化遗产的创造者、传承者和保护者之间的关系,实现客家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在保护事业中,行政部门的作为、商业单位的作为同非物质文化自身的发展逻辑、目标并非总是取向一致。同样是为了抢救正在逝去的客家文化成果,着眼点是放在客家文化的未来发展上,还是放在部门功利建树上,抑或是放在商业利润追求上,就有很大的不同;相应地,在实践中、在目标设计乃至实际功效上,就会呈现出相当大的差异。保护客家文化的民间根基和维护其可持续发展,绝不可能离开行政部门的强力领导、社会各界包括知识界和商界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

在弘扬保护中,正确处理客家文化遗产的所属地区、特定民族的关系

客家文化是客家先民历经多次大迁徙,吸纳多种文化营养并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与时俱进创造的多元文化形态。其文化主源虽来自中原汉族文化,但也融合了本地的畲、瑶等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后迁入的粤东、闽西等“新客家”的文化元素,形成了多脉并流的文化特征。客家文化以客家方言为重要标志,以口头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要载体,以强烈的族群认同感、多彩的民俗事项、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南方丘陵山区特有的生产方式、古朴的生土建筑技艺等为特征,以赣南、闽西、粤东为基本传承地域,历史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为社会广泛认同。客家文化遗产尤其是口头文化遗产,具有广泛性和共享性特点。许多口头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特定民族、特定地区、特定群体独创或独享的文化。我们对客家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应成为特定群体对某种共享的无形文化资源的独占,此一地方、此一群体的保护行为不应成为剥夺和排斥其他地方、其他群体同型文化享用的借口,就不能忽略其中享有和传承这一遗产的有关族群或县(市、区)的响亮声音。保护客家文化应成为共创、共享该文化的各群体、各地区、各民族的共同权益与责任。

(作者单位:赣州市群众艺术馆)
客家通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12-23 03:23 , Processed in 0.13369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