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297|回复: 0

原居民的文化认同探究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4-6-3 10:5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居民的文化认同探究
2014-06-03 02:21:23|来源:大公网|

  笔者所任教学校位于新界,学生中有属于原居民的。

  在身份认同一节课上跟学生讨论起“香港的原居民”时,让我想起了一份以原居民文化认同和保育为探究范畴的作品,也因为这位原居民学生,才让我主动向其他学生澄清这个身份的一点误解。

  每当提及香港的原居民,大家都会想起新界的“五大氏族”:邓、侯、廖、文和彭氏。其实“五大氏族”又称为“围头人”只属于本港开埠初已定居香港的“四大民系”之一。“四大民系”中还有客家人、蜑家人和福佬人。而这位原居民学生正是本港一条稍见规模的客家村落的后裔。

  相信大部分老师都会以“香港人和中国人的身份融和与冲突”作为课堂上的讨论议题,来进行香港人身份认同这主题的探究。然而这位学生在课堂讨论后,更以这“香港人”的身份引申讨论文化认同和本港民间如何保育非物质文化,成为了他的独立专题探究范畴。这不就是老师们一直希望年轻人能好好掌握的共通能力吗?

  客家村落传承文化

  这位学生的资料来源,并不是什么网上百科全书,或地方风物誌等专著,而是与自己一起生活和成长的同村“叔伯”长辈。他先以一个又一个的访谈作为报告的主线,分享了客家风俗和文化的消逝。就以客家话的普及应用为例,他指出“村落中的祖辈纵使能听懂广州话,都会以客家话交谈;到父辈,他们虽然能说客家话,但生活上都主要倚赖广州话了;到我自己一辈,我们只能听懂部分词彙,至于能否讲客家话,则十之一二了。”

  他再以对村长和数位村内乡绅的访问,讨论到这条客家村落尝试如何保育和传承客家文化:客家话、客家童谣、客家菜式等。在报告中,他质疑村内所做的保育和传承工作的成效,也延伸批评本港民间对于文化保育的方法,普遍都是过分倚赖旅游业,那些所谓的假日本地游因为重量不重质,不但不能保育和承传文化,更甚者因商业考虑,将原生文化扭曲至迎合游客期望!

  无疑在众多的独立专题探究报告中,并不是每一份都如这位学生的表现超卓,既有独立探究能力,也呈现多元思考和分析角度。但偶然遇上一两份较有质素的作品,足以让老师会心微笑。

  后来笔者才发现,这位学生的爸爸,正是该村的村长!

  香港通识教育教师联会 罗洁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12-22 01:25 , Processed in 0.11756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