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语浓:梅州古牌坊探韵
http://www.gd.chinanews.com 2014年03月20日 12:10 来源:广东新闻网
我们客都地区现存的古牌坊已经为数不多。它对研究客家的历史渊源、建筑艺术、民风民情的形成与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应加倍爱护和珍惜。
文/黎金本 图/汪颂生
概说
由于摄影“发烧友”的缘故,我们常常游走于客都的山山水水,穿行于客乡的村村寨寨,在这片广袤青绿的大地上,不经意间还能看见一些在历史风尘中残存的、有着浓厚中原汉文化古韵的标志物——牌坊。
牌坊由棂星门衍变而来,创自唐代,盛于明清,古名为“绰楔”,后称为“牌坊”(或“牌楼”)。初时建在人口聚集处,后建在交通要道或十字路口;开始时以木质为主,后来改为石材。在过去悠远的历史长河中,统治阶层将“君臣父子”、“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之类的封建礼教作为衡量人们行为的准则,建立牌坊是表彰那些在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方面的杰出人士,而所建造的建筑物,它是封建社会最高荣誉的象征,外形高耸坚固,流檐飞脊,图案优美,技艺精湛,气势轩昂。内容可分为三类:一类为标志坊;二类为功德坊;三类是标志科举成就。形式有卷草式和四柱冲天式等。
1 梅城江北城西“节孝”牌坊
“节孝”牌坊(如图①),位于梅城江北城西一小巷内,建于清乾隆七年(1742),花岗岩石建造,由于年代久远及城市变迁损毁严重,虽仅存框架,但横匾上方“节孝”二字还清晰可见,立柱上的对联也还历历在目。因其他字迹模糊,故难于确认为旌扬何方人士所建,有待以后慢慢查考。牌坊上的两副对联其一是:一片忠心凌白雪,九重特典壮乌头;另一联是:雪柏霜松,苦节久堪垂典范;乌头绰楔,殊恩特贲阐幽贞。
2父子进士”牌坊
“父子进士”牌坊,又称“丝纶世美”牌坊(如图②),位于大埔茶阳镇大埔中学校门口,建于明朝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距今400余年,是为彰显当时科举父子同中进士(父为“江西按察副使”饶相;儿为“中书舍人”饶与龄)所建。
整座牌坊为花岗石预制件叠架而成,高12.5米,宽4.65米,共为三层檐顶。四根正柱、八根附柱并列四排,支撑石梁、石匾、顶盖,形成中间大门、两侧小门的布局。坊顶亭盖为仿木古雕凿件。中间一横匾,正反面分别雕刻“父子进士”、“丝纶世美”。亭盖、横匾石梁饰以“双龙腾云”、“双龙戏珠”、“双龙衔花”等图案。两侧小门顶端饰以动物花鸟等图案。石梁顶端均镶钳着一块麒麟石雕匾。整个牌坊结构严谨精致、造型美观大方、雕刻工艺精湛,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
|
3大埔“奕世流芳”木牌坊
“奕世流芳”木牌坊(如图③)是一座极为罕见的木质结构的牌坊,位于大埔县湖寮镇龙岗村,建于清乾隆二年(1737)。牌坊分两层,高7米,宽5米,木质结构,中间有上下两块木匾;上面那块刻有“恩荣”二字,背面为“贞孝”二字;下面这块正反两面均刻“奕世流芳”四个大字。该木牌坊亦称“节烈坊”,是为表彰吴伯灵之妻蓝氏而建。蓝氏幼时许配给吴伯灵为妻,但还未成亲吴伯灵就命丧黄泉。蓝氏持“嫁夫从夫”之念,守孝三年,后又矢志不嫁,收养了一个儿子繁衍后代。
4 岭“天褒节孝”牌坊
“天褒节孝”牌坊(如图④),坐落在蕉岭县蓝坊镇,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是当政者为表彰江缵盈之妻吴氏之贞节而建。牌坊为四柱三间通天式石牌坊,坊额及石柱镌刻有建坊铭文等。牌坊上端有牌匾“圣旨”二字,并刻有“天褒节孝”四字。背面有“松节冰心”并附属许多联文。
清雍正年间,蕉岭县蓝坊乡村民江能恕与高思乡程官径村村民吴某,系志同道合的世交,两人商定指腹为婚。后来,江能恕得次子取名缵盈,年幼时不幸疾亡。吴氏之女长大成人后,遵从父母之命,矢志不渝“嫁”到男家,终身守节。能恕夫妇为吴氏日后着想,将其三子所生的次子粤鼎过继给吴氏为嗣子。吴氏晚年儿孙绕膝,安享天年。粤鼎念念不忘慈母恩德,特将吴氏敬奉父母之贤惠孝道、及终生为亡夫守节之坚贞事迹奏报朝廷。道光三年由皇帝圣授“天褒节孝”牌坊,以表彰吴氏坚守贞节、孝道之功德。
余绪
就我们梅州所见过的牌坊而言,属彰显妇女“贞节”、“孝道”等人生之境界的内容较多。它一方面反映了客家妇女的崇高、坚忍与伟大,让后人心生出无限的敬意;另一方面,从深层次来说,我们也要为她们那种孤苦无助的悲惨命运和受奴役受欺凌的弱势地位而深表叹息,从古牌坊的石缝中,似看到渗漏出的她们那带血的眼泪。
客家地区的这些牌坊石质坚硬,不易雕琢,更难风化。建筑构造上既不用钉,也不用铆,全部依靠石与石之间的巧妙结合。它对研究客家的历史渊源、建筑艺术、民风民情的形成与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加倍爱护和珍惜。(来源:梅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