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客家地区“七夕”乞巧习俗 向织女乞求智巧
来源:中国上杭 2012年11月14日14:29
旧时客家地区“七夕”乞巧习俗
[风俗]
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传统的 “乞巧节”,旧时客家地区也叫“女节”,是日之夕,散居在祖国各地的客家妇女,以不同的方式举行向织女乞求智巧的习俗活动。
据《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是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 石为针,陈瓜果在庭中以乞巧”。又据《梅州客家风俗》载:梅州客家妇女亦有“乞巧穿针”,或以十根稻草由一人抓中间,两头由另一人在一头打五个结,另一头 打四个结,打开看能否连成一条线,若能连成一线,则得巧,意示日后做什么事都能巧妙成事。未婚女子,在“七夕”月光下,引线穿针,以乞其巧,预卜婚姻之 事。穿针顺手,则谓婚姻顺遂;否则,多波折。
在成都市龙泉驿,聚居多达四十六万的客家人,其中由粤、闽、赣、桂等迁徙的为多。这里的妇女有以“卜巧”,即问卜自己将来是巧是拙的活动,做法是在“七夕”之夜将小蜘蛛放入盆中,看第二天是否结网,网结疏密、圆正与否,如网结密、圆、正即得巧。
在福建龙岩地区的客家妇女则开展“泡巧”的习俗活动:“农历六月,即用井水浸泡豌豆或绿豆,闭之不见天日,几天换水一次,到七月初七,苗生约近 尺,用红纸条束苗腰,妇女礼拜牛郎织女两星后,用手拗苗端数分,抛浮清水盆中,次日日出前,若见水底映出苗影细长,形如针,得巧”。
在江西赣州地区一带的客家妇女,在七夕夜阑人静之时,青年女子偷藏古井边或葡萄架下屏息静听,如能隐约听到牛郎织女如泣如诉的窃窃私语,就是得了巧。(丘祥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