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95|回复: 0

"时空边缘"的老墟镇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4-2-27 15: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时空边缘"的老墟镇
2014年02月21日 13:17:36来源:新华网








  2013年深港双城双年展上,参展作品《时空边缘—深圳龙岗老墟镇城市研究》,用拼贴画的形式呈现龙岗老墟镇的生存状态。
    新华房产2月20日深圳讯(记者 周幸)龙岗老墟镇位于深圳地铁3号线双龙站北侧,是龙岗的发源地,也是龙岗新区建成前的龙岗中心,具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经历了百年风雨,老墟镇依然保留着当初的古城特征,历史上几经变迁,如今或将面临被拆迁的命运。
  在2013年深港双城双年展上,筑博设计工作室带来作品《时空边缘—深圳龙岗老墟镇城市研究》,用拼贴画的形式呈现老墟镇的生存状态。透过作品的艺术表象,建筑师希望传递给公众的是什么?一个处在空间与命运的双重边缘的老街区,又带给我们哪些思考?带着这些问题,新华网记者采访了筑博设计总建筑师冯果川。
  希望保留老墟镇的多样性
  问:龙岗老墟镇城市研究,应该是现场色彩最丰富的一个作品。为什么用这种形式来表现老墟镇?
  冯果川:双年展,我们还是希望,一直让它成为一个与公众互动的平台。那么,双年展的主题:城市和建筑,有一定的专业门槛,并不是特别容易让市民了解。所以,从我们的呈现方式上讲,希望用一种更直白,更能与大众互动的方式。这个作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更像是从年画的形式上转译出来的,希望用更通俗的方式,跟大众有一个更直接、更容易的互动。
  另外,老墟镇的建筑是多样性的,有不少清朝末年的广东民居,也有后来受侨民影响的洋楼,在时间的沉积中,形成了建筑的多样性。同时,老墟镇也代表了一种丰富的生活,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多种颜色的搭配,把这种多样性传递出来。
 老墟镇也是“城市边缘”?
  冯果川:这一届展览的主题,就是深圳的城市边缘研究。那么,龙岗老墟镇也处于边缘的位置。一方面,它在深圳地铁3号线龙岗线的终点站,从城市轨道交通上来讲,它是“空间的边缘”;另一方面,它将要可能会被拆除掉,所以处在“命运的边缘”。
  在深圳,大家在关注空间价值的时候,非常欠缺的一件事,是时间的维度,这种欠缺,实际上是“双重欠缺”。一层是现实层面的欠缺,深圳这个城市很年轻,因此缺少一些时间的积淀。更深层次的欠缺,在于意识的欠缺,就是深圳的建设者不太注意时间的维度。我们往往从经济的角度,去判断建筑的价值,比如,楼的品质高不高,是不是很上档次,所以呈现出来,城市比较单薄。
  龙岗老墟镇,有比较深的客家文化的积淀,这在其它城区比较缺少。它的很多建筑,都有上百年历史了,随着时间的沉积,形成了建筑的多样性,如果简单地被抹去,也是蛮可惜的一件事。
  呈现“边缘” 最终“去中心”
  问:“城市边缘”是不是也暴露了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冯果川:城市边缘,选这个作为展览的主题,其实是很大的一个挑战。在城市的中心,相对来说,秩序比较明晰。而在城市边缘,则是一种纷乱的状态,不同的秩序在博弈。城市边缘,也是城市问题集中爆发的区域。我觉得,这次策展人是比较有勇气,去讲述这个话题。
  对城市边缘的定义,不仅仅是物理空间上的,也包括了社会的维度,比如,边缘人群、边缘价值观等等。讨论城市边缘,不是为了呈现“边缘”来肯定“中心”,而更多是“去中心化”。通过呈现边缘,最终去中心,也是去边缘。
  老墟镇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城市边缘,它曾经是龙岗的中心。后来随着深圳发展,慢慢走向衰落。但是由于曾经的中心地位,以及建筑的密度,使它依然保持某种活力,主街上依然是熙熙攘攘的状态。所以,我们希望,这个片区的发展,不是简单地增加很多物理空间,盖很多高楼大厦,而是能够呈现一种多样性,有跟别的片区不一样的生活氛围,而且这个氛围是文化的一部分,更多的城市文化能够在这里酝酿发生。
  双年展是连接的渠道
  问:对深圳发展来说,举办双城双年展有哪些意义?
  冯果川:市民对城市、建筑话题,过往接受的渠道比较少,关注度也不是很大。所以,希望通过双年展,使这个问题更好地让市民认知。而且,这是连接城市管理者跟市民很重要的一个渠道,通过双年展进行一些互动,也是市民能够参与城市建设的很好机会。不过,市民的声音利用这个平台来表达,还是不够,很多时候呈现为单向传递。
  另外,有的展览,只是为展览而生。深圳双年展也在想这件事,比如A馆的改造,相对来说持久一点,可能会基于这次展览,把这些空间进行改造利用,以后也可以使用。所以,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展品能够被保留下来,可以不断循环使用,这样可以使展览变得不是那么浪费。
 深圳双年展和其它双年展有什么不同?
  冯果川:深圳双年展,以城市和建筑为主题,这还是非常少见的,是深圳的独特性。同时,深圳双年展还很新,时间很短,应该继续学习成熟的运营模式。
  双年展,也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过剩的状态。世界各地出现了很多的双年展,数量非常惊人。双年展成为大家推进城市文化的一个惯性思维,一想说,让这个城市变得有名、国际化,就搞一个双年展。在这一方面,深圳也应该小心,如果进入到这么一种狭窄的竞争环境,其实也未必是好事。
  深圳双年展如何实现国际化?
  冯果川:我们看到,双年展有很多国外的团体来参加,有很多国外的展品、案例研究。这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我觉得,关键要看运作模式。比如,双年展是策展人制,这些有非常成熟的国际惯例可以遵照。所以,让深圳双年展真正的国际化,是学习城市管理技术的很好机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12-22 20:26 , Processed in 0.11734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