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869|回复: 2

客乡田野留胜迹(练建安)

[复制链接]

116

主题

514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10673
发表于 2017-10-20 23:3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客乡田野留胜迹
——林文峰《袁畲之路》序


《袁畲之路》书稿,十数万言,编为六辑,记史、考据、写景、抒怀。洋洋洒洒,多才情,富学识,文采斐然。
家乡山川景物,历史人文,民俗风物,仁风义举,引无数热爱家乡者欢欣鼓舞放声歌唱。“德不孤,必有邻。”
武平建县于宋淳化五年。千余年间,编纂出版过多部县志,重新校注出版的有康熙志与民国志,又有新志年鉴种种。据悉,尚有半部明志藏“天一阁”,而先贤著述,大多散失无存。记史、考据的重要功用,当为鉴古知今,更好地走向未来。为达此目的,文献研究以外,其中的一个途径,即走向广阔田野。人名、物名、地名、谚语、方言字词句、民间传说歌谣、生产生活习俗、古路古桥古亭阁、断碣残碑、青山绿水之间,隐含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圣人云:“礼失而求诸野。”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作者林文峰系家乡青年才俊,餐风露宿,跋山涉水,行走田野,探幽坊古,足迹处处,颇有新发现。
《问佛寻仙灵洞山》,作者亲临西山,探访了大儒李纲、道家葛洪故实及山水胜迹,还考证了武平另一高僧的史迹。作者写道:“僧了证是武平本地人,是明朝时期的和尚。相传定光和尚在岩前伏虎,而了证和尚则在灵洞山伏虎,甚至老虎被驯服后成了他的坐骑。他在灵洞山结草而居,圆寂时执草鞋为别,写草书‘来时本无,去亦非有。珍重诸人,月明清昼’。……也许是外来和尚会念经,也许是灵洞山没有像均庆院一样处于市井之中,了证和尚没有成佛,并逐渐被人遗忘。”
《雷公畲记》,作者深入长安岽腹地雷公畲,探寻“古法造纸工艺”。作者写道:“但见山林茂密,老树横枝,黄叶蔽日,连绵深峦。”“途半,有瀑布泻于石崖,高数十丈,宽数十丈。初见时,恰逢上游山塘泄洪,瀑布之声,如雷声轰鸣,震人耳目;瀑布之名,雷公山也,实至名归;瀑布之飞珠,洒于林中,顿刻间湿人衣裳。”“寨愈近,木愈稀,竹愈密,偶有红叶之枫,绚烂至极,亦有山塘匿于林,透而瞰之,偶有枯叶泛于湛湖之中。至寨口,见泥墙瓦屋,参差于半坡,或数栋相连,石径相通,或独栋依山,芒草相伴。寨中未见一新宅,未遇一村民,犹如世人遗忘之地。”“老屋之侧,多池塘,皆一米余深,数平方之域。芒草相遮者八九,仅见二池存有竹子,一为浸泡,一为干藏。略知池塘之于造纸,腌竹之用也。进一老屋,见各种造纸之器具,凌乱而放,其中之用途,愚为行外之人,难于言说。寨中有一溪,沿溪而行,可见有数只破烂之水车,腐朽之木碓,旧为舂捣熟竹之途也。”其古文笔法之娴熟,令人赞叹。
    《斗米阶记》,亦为佳构。作者对斗米阶及周边景致,著力描摹,文辞精美。难能可贵的是,经过实地考察,作者考证并记录了斗米阶的来由:“忽有知情者,微信以告,曰:此石径于西岭山中也,古时所城至龙济、三联、下坝之官道也。曰:此路共有三百六十阶,筑路初,一阶之工钱为一斗米,故名斗米阶。西岭归来,亦听闻:有数十阶乃凿巨石为通梯者,旁有篆刻,乃捐钱筑路之富绅所留也。”
   《郑家坪渠记》,开篇即点明:“所城往西三四里,有一自然村,叫郑家坪。”
郑家坪有一条水渠,长160来米,高5米余,18墩19拱。此为武所古城砖构筑。
作者披露,1957年的春夏之交,古镇下了一场大雨,导致所城大街小巷积水,同时,郑家坪水渠跨塌了。于是,众人决定以武所城墙砖修建郑家坪水渠。“1957年的冬天,以所城城砖为主料的郑家坪渠竣工。”武平千户所系边界要地,“全汀门户”。老城、新城、片月城三城勾连,建于明洪武年间,老城“周二里百八步一尺”,高而厚。据载,此地有八大城门。八大城门是“小京城”的标志,至今仅剩下了一座孤零零的迎恩门。
《白鹭滩记》也是一篇实地考察叙事散文。作者从康熙《武平县志》发现了
白鹭滩的踪迹,“白鹭滩在县南丰顺平里。”“丰顺平里是明清时期的叫法,宋代叫武溪源永丰里。武溪源,正是中山镇最初的称谓。”于是,作者来到了中山镇太平村,这里果然有一个叫白鹭滩的地方。此时,作者对“滩”进行了释读,
“滩,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河海边淤积成的平地或水中的沙洲;一种是江河中水浅多石而水流很急的地方。”关于“鹭”,作者引述了《诗经·振鹭》:“振鹭于飞,于彼西雍。我客戾止,亦有斯荣。在彼无恶,在此无斁。庶几夙夜,以永终誉。”作者多次寻访白鹭,不遇。几经周折,他看到了白鹤。一位当地农妇告诉他,那些白鹭,这里人都叫白鹤,而客家话中的“鹤”与“孝”是一个音,所以没人会去捕吃这些鸟。白鹤得以保全。“这是一个美丽的错误。”此后,作者在康熙《武平县志》又查阅到“白鹤亭:在所北七里,周玉珂建。”作者推论,白鹤亭就在白鹭滩。
《程地记》,写程地。此地位于长安岽山麓,是石窟河,也是韩江的一个发源地。游历程地,作者记所见所闻,木材商人李华元和银须老伯的故事,跌宕起伏。李华元经商发达后,在半山坡上兴建了豪宅。如今却是断壁残垣、长满了荆棘,只剩下了一扇门。作者观察到,“那大门上有三个字,但被涂抹得已看不清,应是故意为之的。我猜想,连这宅名都抹掉,可见这宅子被毁的过程是有点残暴的。”历史给予后人许多启示:社会动荡,兵荒马乱的年代,一个商人又能怎么样?
真情好文篇什甚多。限于篇幅,仅举一例。《烟花四月上小密》是一篇温馨的叙事散文。烟花四月,作者和文友贝蒂、北狼来到城外小密村,流连村景,遂诗兴大发。傍晚,他们路遇荷锄耕作归来的一位老农,此公为作者的远房亲戚。老人盛情邀请作者一行人到家里做客,好酒好菜款待,一直喝到明月东升、树影婆娑。作者写道:“老汉把我们送到了村部前的坪里,我们说着感谢的话,而老汉却来了句:主人打傍客,我还得谢谢你们不嫌弃这乡下,不嫌弃我们乡下人。”客家人淳朴、忠厚、热情好客,由此可见。
感觉文峰他们与历朝历代及上辈家乡文化人一样热爱家乡,不过,他们更活泼,更阳光,更加朝气蓬勃,他们与外界的联系更为广泛,他们与新媒体联系在一起了,他们有了更为开阔的回旋空间。
    文峰古诗词甚好,非刻意为之,却从容自在,自得其乐。笔者尤其喜爱《雨后走梁野栈道》:“青山霭霭白描浅,绿树萋萋碧涧深。木栈逶迤缠乐曲,一溪淡水敬知音。”
书名为《袁畲之路》,有深意。康熙年间武邑举人梁峰先生,被誉为“客家陶渊明”,正是武东袁畲才子。其《元初一》是通俗识字课本,惠及客家百姓。
家乡文脉绵延。同为乡人,与有荣焉。
此读后感,权当为序。

练建安
2017年5月11日于上杭

(练建安,武平客家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7-10-20 23:3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客家通天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514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10673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6 23:5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12-22 09:46 , Processed in 0.12783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