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967|回复: 0

【微体验】客家人功名的标志——石楣杆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7-5-5 07: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客家地区,你不难看到在群山苍茫,流水环绕的村落中一支又一支的旗杆拔地而起冲入云天,这旗杆是旧时功名的象征,它告知人们在历史的长河里,这个地方以前曾有人中过科举或当过官,后人为他们歌功颂德而树碑立传,用它来激励后人发扬光大。
在封建科举制度下,石楣杆是客家人参加科举考试获得功名后在自己家门口或祖屋祠堂门前竖立的石构件,亦称石笔、石桅杆、石旗杆。由两块夹石护夹中间二至四节连接的石楣杆,通常为圆柱体,下大上小,做工考究的还有缠龙祥云装饰。楣杆夹石上凿刻着某年某科某人所中功名或所加官衔。所竖楣杆亦有文科、武科之分,试中文科者楣杆顶端雕饰笔锋,诗中武科者楣杆上端雕饰矛等。
石楣杆不但是客家传统民居中的重要构筑件,而且是客家人“崇文重教”的重要表征和标志性文物,它是官位,科举的象征,有“功名柱”、“客家华表”之称。
相传尧舜时代,就有“华表”,那时在交通要道竖立雕刻精美的柱子,作为识别道路的标志,称之为“华表”而后沿袭下来,多在宫殿城埂和桥梁或陵墓前竖立。
在封建社会文人要经过科举考试才能步入官场。把笔作为科举应试的象征,文人又以笔为晋升的阶梯,笔是客家人崇文尚学的象征,因而被受到尊崇。
封建社会的文人考取了秀才、举人、进士和四品以上官职者,便在石旗杆上雕凿上姓名、生平和主要事迹,并雕有龙凤呈祥或狮虎相争等吉祥的装饰品。因等级不同,秀才底座为四角,举人为六角,进士和四品官以上为八角形状。木旗杆则把主人的生平事迹和官阶、学位等雕刻在底座的两块石柱上。
松口是粤东千年古镇旧时因水陆交通便利而商业繁荣有“松口不认州”之说。当地到处都可看到石楣杆一支又一支地竖立在祖屋门前,景致极为壮观,它也是文化之乡的标志。时过境迁现在已看不到到昔日的景象了,但还有好些老祖屋的门前还能看到它的遗迹。
如松口镇南下村的“张氏楣杆”,竖于清代,由当地人张氏族人兴建,该楣杆以石件构造,三斗式,占地面积约有13平方米,原有1对,目前,左楣杆完好,右楣杆仅存一节。左右楣杆间隔33米。该楣杆分三斗四节,杆顶为笔锋。如松口镇郊的“石柱堂”在上纪的六十年代初还有四支完好的“石楣杆”存在,二支底座呈六角形高5米,另二支底座呈八角形高6米。四支“石楣杆”都是本屋人李光彦考中举人和进士时立的。现保存下来的石柱底座的字迹还可辨清。据《松口镇志》记载:李光彦是道光辛已科举人,考取教习。留京城期满,拟任知县。道光21年(1841年)得中进士,官授常散馆,授翰林院检讨。
客家人竖旗杆目的都是为了光宗耀祖,激励子孙后代成材立业,流芳千古。


                    
                        


来源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DI0ODQxNg==&idx=2&mid=201642307&sn=e16cdc0de85d74f3d6de78e3def63876
客家通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12-22 00:12 , Processed in 0.12389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