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95|回复: 0

永定客家土楼:大山里的逆生长哲学(2)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7-4-10 05: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客车在绵延无尽的山间前行,浓厚的绿色与偶尔露出的红土行程强烈的对比,像是一颗完好的西瓜,裂开了口露出了红肉。许多人对土楼的印象,来自“四菜一汤”,那长得跟天外来物般的建筑,惊诧了世人。“四菜一汤”位于南靖田螺坑。此次的旅途,也是寻访土楼,不是四菜一汤,是永定土楼。

2008年,福建土楼申遗成功,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 “六群四楼”中,永定占了“三群两楼”,分别是初溪土楼群,洪坑土楼群,高北土楼群和衍香楼、振福楼。此外,永定县还是拥有土楼最多的县:现存土楼23000座,遍布各个乡镇、村落。
昏昏欲睡之际,同行的伙伴惊喜地说:“快看,土楼!”眼随手动,只见一座残败的土楼静静地在山腰。土黄色的墙,倾倒的黑色木梁,散落一地的瓦块,茂盛的绿植是唯一的生机。再拐过一座山,方的圆的各种形态的土楼,不断地从眼前晃过。土楼之多,名不虚传。
承启楼:初遇土楼王的震撼
承启楼位于永定高头乡高北村,始建于明崇祯年间,三代人经过八十三年,于清康熙四十八年终于建成。“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关于土楼,最为人们津津乐道是美国间谍卫星误以为是核弹发射基地,虽无法考证,却间接地描述了土楼最初也最重要的作用。

楼王承启楼
客家人,华夏大地上这一奇特的人群,非少数民族,汉族,以客家自称,说独特的客家话,主要分布福建、广东、江西等省。追溯历史,不难发现,他们是为逃避战乱灾害而南迁的中原人。躲避到大山深处的客家人,更好地保存和传承了远古时期的语言文化,在如今看来,显得“另类”和“特别”。
土楼起源于永定。永定,位于闽粤交界的边区,多山。避难于此的客家人,为防止山贼和外敌的入侵,抱团在一起生活,据说这是建造土楼的初衷。

承启楼二楼,一位居民看着来往的游人
承启楼,400个房间,最多的时候住过80多户人家,800多人。在人多意味着胜利的古时候,想必也无人敢来侵犯。进入楼内,看着每个房间都贴着鲜红的对联,每个屋檐都挂着红灯笼,对于现代独居的城里人来说,甚是少见,尤为震撼。似乎怎么都无法想象当初楼内的生活景象,是忙碌的?拥挤的?热闹的?幸福的?
“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注重人伦”,客家人的围屋文化也随着那些逝去的岁月在慢慢地淡去。如今仍有少数村民居住于此,这对于土楼来说,绝对是幸事一件。因为,荒弃的土楼实在太多。
高北村多为江氏族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土楼有承启楼、五云楼、世泽楼、侨福楼4座土楼,其中最为盛名的是土楼王——承启楼。
振成楼:听土楼王子“口若悬河”的主人阿耕讲土楼
振成楼,因富丽堂皇、造型奇特被誉为土楼王子,位于永定县湖坑镇洪坑村,建于民国元年(1912年)。俗称八卦楼,外有左右对称的半月形馆相辅,远看恰似一顶乌纱帽。主体是以我国八卦布局,卦与卦之间设防火墙,万一失火,只能烧一卦,不会蔓延。整个圆楼是楼中楼的二环楼,外高内低,架梁式土木结构,高四层。第一、二层外墙没有设窗户, 三、四层才设有窗户。

如果赶巧,碰到楼主阿耕在家,一定要找他聊一聊土楼。阿耕,振成楼第三任及现任楼主。他身体瘦小,古铜色的脸庞上嵌着一双客家人真诚待人的眸子。振成楼是阿耕的父亲林鸿超亲自设计建造,并邀请叔伯兄弟集资兴建历时5年,所用费用相当于今天的800万元人民币。生于土楼长于土楼的阿耕,说起土楼来滔滔不绝,从最初无人问津土楼,到慢慢接待客人,为客人介绍土楼,阿耕把自己变成一本活的导游书,把土楼的好,土楼的文化,一点点往外播撒。

有人问,土楼楼门为什么叫振成楼,阿耕会为告诉你,那是客家人不忘本。永定烤烟天下有名。楼主发财了,为了纪念祖辈名子,所以就以此命名。“振纲立纪,成德达材”。现在住在洪坑土楼群里的都是林氏家族的后代。他们的祖辈大都是经过历史上五次被迫南迁从中原地区来到这偏远的山坳里聚族而居。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就地取材建造起了集防攻、防盗、防风、防震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建筑。

洪坑土楼现有建于公元16世纪中叶(明代)至现代的圆形土楼、方形土楼、宫殿式土楼、五凤式土楼、府第式土楼等各种类型的土楼数十座。现存明代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峰盛楼、永源楼等13座,清代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福裕楼、奎聚楼、阳临楼、中柱楼等33座。此外还有以生土建造的天后宫、日新学堂、林氏宗祠、关帝庙等。奎聚楼、福裕楼、如升楼、振成楼为该土楼群的杰出代表。
南溪土楼沟:那一眼望去的惊艳
南溪,是永定县湖坑镇境内的一条小溪。登上蛟塘自然村的瞭望台,放眼望去,只见南溪河两岸,100多座圆的、方的、八角的、六角的、前圆后方的等形态各异的土楼,或大或小、或高或低,镶嵌于梯田山谷间、溪岸边,蜿蜒十几公里,那一眼望去的惊艳,久久在心中蔓延。

俯瞰南溪土楼沟
这里被誉为没有门户的土楼博物馆。在土楼身后,山腰上的梯田,亦如土楼般,令人动容。那一块块沿坡而生的梯田,也是客家人一点一滴的勤劳和智慧。稻谷丰收的季节,金色的稻子,独特的土楼,该是一副独一无二的精致的客家山水田园画。而每当夜幕将要降临,客家人燃烧起来的炊烟,飘渺地萦绕在土楼沟的上空,仿若世外桃源仙境。

土楼后面,山坡上的梯田亦很惹眼
土楼独特,不用仔细留意,就会发现每一个楼都有自己的名字。大都取自族谱里的祖训,或者用祖宗的名字命名,用以砺志、纪念,同时表达一种吉祥如意的心愿。楼门两边是一对楹联,大都是楼名的藏头联,寓意深远。
初溪土楼古村:我愿在此停留
下洋镇初溪土楼群,有5座圆楼和数十座方楼高低错落、条理井然地散布在一片开阔的盆地上,背后是青山密林,山坡上层层叠起的梯田。一字排开的三座圆楼在两端的两座方楼的簇拥下,门前的小溪跟着时光潺潺流过。这里的土楼楼名很特殊,都带一个庆字。集庆楼、善庆楼、绳庆楼、庚庆楼……

初溪土楼全景
初溪土楼最老的土楼是集庆楼,建于明永乐十七年(公元一四一九年),距今五百八十余年。该楼最为明显的特征是楼梯多,七十二道楼梯把全楼分割成七十二个独立的单元。集庆楼的房间、楼梯、隔门全用杉木构建,相邻处全靠隼头衔接,不用一枚铁钉,历经风霜雨雪后,依然与厚达两米的生土墙一起巍然屹立。
初溪村里最年轻的土楼是善庆楼,建于1979年,由华侨资助。一楼走廊及天井全部用同一规格的方形花岗石铺就,采光通风的效果极佳。走进善庆楼,犹如置身于阳光明亮的广场。

土楼前的小溪,客家人重视风水,依山傍水几乎是每座土楼的必备。
在土黄色的楼群里,善庆楼白色的外墙显得尤为明显。
一路走来,看到许多精神矍铄的老人,闲问起来,导游说这里的老人下午四五点就吃晚饭,然后聊聊天,准备休息了。再加上乡村的清新空气,农家食材,八十岁的老人是很常见的。

集庆楼,以72道楼梯区别于其他土楼
寂静的村子,闲聊的人们坐在楼门边的长凳上,听不懂的客家话声在山谷间飘响。一座桥跨过溪流,通向山的这一边。桥的不远处,很随意似地散落着几棵古榕。
如果在这里住上几天,一定是住到土楼里边,那又该是怎样的闽西南土楼乡村体验呢?(图文by@丁燕_Daisy)
   


来源链接: http://travel.sina.com.cn/china/2014-06-24/1137267127_2.shtml
客家通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12-22 16:36 , Processed in 0.12063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