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龙华:倾力打造“特区文化中轴线”
2014年01月08日 01:04
来源:中国文化报
龙华新区送戏下乡文艺演出深受居民喜爱。 龙华新区整合客家文化资源,建设“新客家文化”。图为艺术节舞蹈《竹韵》。 本报驻广东记者 陈一锋 通讯员 袁志明 黄新辉
2013年12月30日,深圳第七届客家文化节暨龙华新区第二届文化艺术节(以下简称“艺术节”)落下帷幕。自2011年12月龙华新区成立以来,新区以实施“文化强区”战略为契机,以改革创新为基本动力,以“两区一城”为定位,营造十分钟文化服务圈,全面打造“特区文化中轴线”。
建设“新客家文化”
此次龙华新区第二届文化艺术节与深圳第七届客家文化节合并,发挥市区联动、资源共享的优势和作用,由深圳市龙华新区管委会、市文体旅游局、市文联联合主办,由龙华新区公共事业局、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杨宏海客家文化艺术工作室共同承办,实现了区级文化活动达到市级水平的标准。艺术节开创了文艺活动市区两级联动新模式,极大提升了龙华新区文化活动的水平,产生了一定的区域影响力。
客家民系是构成深圳原住民的两大民系之一,早在300多年前,客家人就来到这里,客家文化也因此成为深圳本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龙华新区聚集了传统的“老客家”和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客家”,形成了海纳百川、包容创新的文化品格。艺术节在深圳新客家文化表达形式上大胆创新探索,举办了多种艺术跨界联展活动,从往届以展演动态艺术为主,发展至本届以美术、书法、雕塑等静态艺术为呈现主体,通过多种艺术门类及艺术家的不同风格跨界诠释多彩客家文化,建设老客家与新移民都认同的“新客家文化”,展示“美丽客家”,诠释“幸福龙华”。艺术节以“客居龙华·共建新区”为主题,以“三进”(文艺活动进校园、企业、社区)为特点,秉承“抢救原生态,精品留后代;创新原生态,吸引新一代”的原则,开展了开幕式、客家山歌进校园活动、特色文化与非遗保护进社区活动、“好戏连台”文化惠民进企业巡演活动、“梦圆龙华”演讲活动、送戏下乡、艺术节闭幕式暨文艺演出七大主题120场活动,多层次、多角度、多品种、大覆盖、全方位地展示了新区文化的发展成果和文化活动水平,丰富和提升了新区文化的内涵和品位,让广大市民分享到丰盛的文化大餐。
龙华新区公共事业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艺术节旨在优化整合客家山歌资源,发展包括客家文化在内的本土传统文化,拓展客家文化与移民文化的优化交融,建设老客家与新移民都认同的“新客家文化”,挖掘和培养更多、更好、更具特色的新区文化名片,助推“文化强区”建设。
文化品牌活动深入人心
据悉,龙华新区成立以来,按照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构建“两区一城”的战略定位,围绕文化强区的总目标,认真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突出品牌意识,打造艺术精品,全力建设“特区文化中轴线”、营造“十分钟文化服务圈”,努力实现新区文化事业跨越式发展,致力于推进和实施文艺精品工程的新区“百花竞放春满园”,打造出了一批在全国范围内叫好又叫座的文艺精品,并屡获国家、省、市、区级大奖。
大浪办事处部落组合演唱的《山美城美》荣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东方风来满眼春》等10首龙华本土作者原创歌曲被中国唱片(深圳)公司收录专辑出版。在2013年“鹏城金秋”社区艺术节中,龙华新区捷报频传,共捧回11个金奖、6个银奖、10个铜奖、8个优秀奖及2个最佳导演奖。观澜办事处选送的版画作品《以文物的名义》在美术、书法作品展览中摘金;大浪办事处选送的原创小品《保安日记》在小品、曲艺比赛中摘金;龙华办事处选送的晚会《夕阳无限》在社团展演中摘金;民治办事处选送的原创双人舞《左右》在艺术节舞蹈比赛中摘金。
此外,新区形成了“观澜杯”龙舟赛、新区首届来深建设者漫画大赛、麒麟文化节、打工文学等一系列文化品牌活动,知名度进一步提升。观澜街道的《观澜河》、大浪街道的《羊台山文学》、民治街道的《新城市文学》、龙华街道的《龙华打工文学》等作为“打工文学”的一面面旗帜,已深入人心。龙华还涌现出千人漫画群体,劳务工漫画已成为龙华文化的特色内容。去年5月,龙华新区承办“深圳市第九届外来青工漫画大赛”,出版新区第一本劳务工漫画集,并于9月在龙华艺术中心举办展览和颁奖仪式。富士康出版国内第一本企业内部漫画刊物《富漫》,深得劳务工朋友喜爱。龙华办事处龙华公园内“劳务工百米视窗”专门开设长达10余米的“打工漫画”专栏。
此外,龙华新区还不断创新文化服务思路,搭建多个平台,大力开展外来青工的文化建设工作,提升“青工第3个八小时”生活质量,不断增强外来青工的家园意识、主人翁意识,推动青工文化建设工作稳步向前。如成立以青工为主体的“羊台山青工艺术团”,举办“星光大浪”劳务工歌手大赛,组建农民工“部落组合”团体,打造“圆梦大浪”等一系列民生实事。2012年6月,大浪青工文化乐园项目还被评为文化部2012年农民工文化服务示范项目,成为当年深圳唯一一个受国家级表彰的文化项目。为体现对辖区劳务工的关爱,妥善安排好留在新区过年劳务工的文化生活,营造和谐、欢乐的节日氛围,新区制定了《“春暖龙华”——龙华新区2014年关爱留深过年劳务工系列活动方案》,专门于2014年1月8日(腊月初八)至2月14日(正月十五)期间,开展“春暖龙华”关爱留深圳过年劳务工系列文艺活动。
记者了解到,2014年龙华新区公共事业局将继续发展壮大打工文学、劳务工漫画大赛等文化品牌,深入实施新区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和系列主题美术创作工程,打造具有新区特色、国家水准的艺术精品;挖掘龙舟赛、客家山歌的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每一项成绩都在为推动龙华新区文化事业添砖加瓦,也正因各级文化工作的有序开展,使得龙华新区文化精品遍地开花,正是这一个个硕果成就了如今“文化龙华”的繁荣景象。
加快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政府主导和社会化运作良性互动,借助社会力量实现文化工作发展”,这是龙华新区自建区以来一直秉承的文化建设思路。面对日益活跃的文艺下乡、文化惠民、企业慰问演出等需求,新区文化部门努力通过政府统筹、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解决。在资金保障上与政府部门积极沟通,在演出质量上严格把关。
据记者了解,2013年新区文化部门在各大节日期间共组织30多场次的赴企业慰问演出;开展100场“送戏下乡”和1000场“送电影下乡”活动;承办的深圳市第九届外来青工文体节漫画大赛,吸引了广大外来青工积极参与。
此外,每个街道都演好自己的角色、找准自己的特色。观澜办事处开展文化进社区、进企业活动,播放公益电影,服务富士康员工数万人;大浪办事处以“星光大道”为平台,为草根阶层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龙华办事处2013年下半年免费送200节艺术课程进社区,让居民在家门口提升艺术层次;民治办事处实行文化义工管理广场试点,让群众活动开展有序……一道道精心“烹制”的文化大餐打造了龙华新区“群众文化天天有、广场文化周周有、节庆文化月月有、大型活动年年有”的生动局面。
为了进一步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承担着统筹新区文体建设重任的公共事业局加快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加快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始终贯穿在工作中。2013年,新区加快市级项目深圳图书馆调剂书库、深圳群众艺术馆新馆、深圳美术馆新馆等规划建设工作。这些项目的落地建设,将使新区建成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为龙华新区2013年文化建设最亮丽的风景。
新区还积极推进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各办事处、社区工作站文化建设投入和文化设施建设,切实推进观澜、大浪、民治文化艺术中心等文化重点设施建设,确保早日投入使用。新增4家自助图书馆已顺利完成;辖区内4家办事处图书馆和部分社区图书馆纳入全市通借通还系统,数字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新区各民间文化团体及协会组建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记者了解到,新区舞蹈家协会、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音乐家协会、客家山歌业余艺术团等协会即将挂牌成立,摄影家协会也正在积极筹备中。
龙华新区公共事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接下来龙华新区将结合当地实际,以实施“文化强区”战略为契机,以改革创新为基本动力,以“两区一城”为定位,营造十分钟文化服务圈,全面打造“特区文化中轴线”,全面提升龙华新区居民的文化自觉意识,使文化事业与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产业转型升级典范区、特区一体化示范区和现代化国际化中轴新城相匹配,把新区建设成为城市文明水平持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文化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城市文化品位和影响力大幅提升的文化强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