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英当时的中共党员身份暂不公开,仍然留在国民党军队中担任参谋长。这一年他随队到了江西,在得知张发奎等策划兵变的消息后,叶剑英告知了贺龙、叶挺二人,直接促成了南昌起义爆发。同年十二月,他与叶挺等人共同打响了广州起义。从此,叶剑英成为红军的著名将领之一。
与毛泽东一见如故
1937年4月初,从莫斯科学习归来的叶剑英,进入了当年的红色圣地中央苏区,这是当时中国最为神秘、也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叶剑英在这里,见到了改变他一生轨迹的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
丁家琪:两个人就觉得好像很熟悉的样子,因为我参加的广州起义,你参加的秋收起义,同时毛主席由领导了井冈山斗争,有朱毛红军,都感到非常熟悉,虽然过去没有见过面,但是感觉都比较熟悉。
当时第一次反围剿刚刚结束,叶剑英亲眼目睹了,毛泽东和朱德等人的军事指挥艺术。红军在这段时期经常以少胜多,连续取胜,中央苏区士气高涨。于年底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毛泽东任主席,叶剑英是参谋长。
张国焘为什么与毛泽东产生分歧
吕黎平(原沈阳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当时我才十六岁,是在叶剑英的亲自培养、教育下成长起来的,8月份叶剑英被正式任命为红一方面军参谋长,从参谋工作角度协助朱德、毛泽东粉碎了敌人的第三次围剿。
胜利并不会永远持续下去,在更换了决策人之后,红军开始尝到失败的滋味,第五次反围剿的战况惨烈,中共中央和军委准备放弃苏区,踏上漫长而危险的转移之路。经历了数不清的河流险滩,追兵围堵后,中央红军翻越了夹金雪山,来到四川懋功地区。于1935年6月,与另一支主力部队红四方面军会合。这不完全是一次令人兴奋的会合,因为红四方面的领导人张国焘与毛泽东领导的红一方面军之间出现了分歧。
丁家琪:张国焘这时候就觉得,你这个中央一方面军从苏区出来打了败仗,人就剩这么一点儿了,我现在人这么多,人多枪多,兵强马壮,那时候他心里就产生说这个部队应该由我来指挥,应该由我来领导。
中央红军主张北上,而张国焘却希望南下。在权力的争论和平衡中,最后,中共中央决定改变路线,他们把所有部队混合编成左右两路,穿越沼泽草地向北进发。
刘诗昆:这个时候朱老总、刘伯承,他们是跟张国焘一起走的。他那叫左路军。结果走到半路 还没过草地之前,张国焘不走了,张国焘不走了以后,给徐向前、陈向华他们发电报,叫他们回去。
王文礼(原叶办秘书):他的政委陈昌浩在给大家部队讲话的时候,叶帅收到了一张电报,这个电报就是要什么呢,他们就是要南下,要和一方面军分裂。如果不按这样做,他们就要采取措施,他们就要消灭红军。
叶剑英发现了事态的严重,他第一感觉就是应该告知毛泽东,于是快速步行了几里地,把电报带到了毛泽东的住处。
刘诗昆:毛主席拿了一个香烟盒,在香烟盒背面,拿一铅笔把张国焘的这一密电抄下来,当时连夜毛主席 周恩来 王稼祥,包括后来杨尚昆他们就带着一方面军,还有很多部队就跑了。张国焘然后就追,没追上,叶帅从此就脱离四方面军,跟着毛主席就走了。那么这件事毛主席念念不忘。
在以后的岁月里,毛泽东曾多次向他人提起,这一关键时刻,认为叶剑英挽救了自己以及党中央大批骨干的性命。他们在生死关头,建立了彼此的信任,并坚守着这份信任一直到最后。
刘诗昆:毛主席对于叶帅,从来是怀有相当好感的。就是有一句很明显,毛主席说: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胡涂。很多人都说毛主席指的是叶帅。就是屡断大事,就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叶帅是很鲜明的,很清楚的、脑子很清楚的。
“二月逆流”:叶剑英怒向江青拍桌子致小指骨折
1967年开始,中国的局面出现了错综迷离的形势。声势浩大的运动席卷了各个领域,而叶剑英和许多身居要职的人一样,对这场运动感到迷茫和痛苦。
叶选基(叶剑英侄子):因为那时侯来讲,很简单的一个道理,中共这样高的一个领导,他们的政治生命和命运,都悬挂在毛主席一个人身上。毛主席说保就保下来了,毛主席说不保那就保不下来了。
文革开始第二年年初,叶剑英和许多军队将领,在京西宾馆与江青为首的中央文革小组开会,讨论军队究竟要不要稳定的问题。出于对江青等人胡作非为的愤慨,叶剑英在会上拍了桌子,导致左手小指骨折,这场辩论一直争到了中南海怀仁堂,最后,江青、姚文元向毛泽东隐瞒真相,把老帅们的行为称作“二月逆流”。
王文礼:这个毛是非常震怒的 ,是连夜召开会议,那把这些人是批的,劈头盖脸的批呀,那是很厉害,但是这个时候的叶,批完了以后,检讨完了以后,也仍然还是军委,仍然还主持工作。就是在怀仁堂检讨会的期间,他还签发军委的文件。
刘诗昆:在文革当中,叶帅最后被江青这伙人就推到一个悬崖的最边上了。那么再往前走,那不说一步,走半步,他就掉到悬崖底下了。所以掉到悬崖就是被彻底打倒了。就像刘少奇那样、像彭真那样、像罗瑞卿那样等等。但是他在文革多次的关头,就是到了悬崖边上,在往前走半步就要下去,毛主席总是会说话,不让把他整死,不让把他彻底压到。
毛泽东开始让自己信任的叶剑英重新主持军队工作,并协助周恩来代表中国进行重大外交活动,在接待了基辛格的预热后,叶剑英陪同周恩来于1972年接待了美国总统尼克松。中国从此改变了外交格局,为日后打开国门做好了准备。
刘诗昆:毛主席认为叶帅这个人靠得住,没有野心,毛主席最痛恨、最反对有野心的人,叶帅从来无野心 不争权。这时的叶剑英已经不仅仅扮演一个军事将领的角色,是毛泽东把他放在了更有分量的位置上。
毛泽东临终与叶剑英未说出的话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病危前夕,已经说不出话的他,把政治局的重要成员,都召集到了病床前。
丁家琪:毛主席还有点意识还清醒的时候,在叶帅从那里走过的时候,毛主席眼睛就睁大了,轻轻把手抬一抬,就是招手,这意思就是要把叶帅叫过来。这个护士就快跑的把叶帅叫过来,王主任也跟着叫过来。
陈雪薇(中央党校教授):叶帅过来了 毛主席不能说话啊,还是这么看着他,叶帅看着毛主席,毛主席也看着他。
丁家琪:主席的嘴就是一张一和的,但是说不出话来了,叶帅把耳朵贴到主席嘴边,说什么也听不清了,那时候神志已经不是很清醒了。后来叶帅就自己讲说,主席要对我讲什么呢,为什么要第二次召唤我呢。